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前期的柏拉图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相识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自幼家境殷实,生活舒适,青年时更是英俊帅气、朝气蓬勃——“柏拉图”这个名字据说得自于他那无比宽阔的肩膀;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士兵,并两次在科林斯地峡运动会上获奖。依照经验,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日后大都不会踏上哲学家之路。但柏拉图那敏感细腻的心灵被苏格拉底的“辩论式”竞技所吸引,目睹他的老师用尖锐刻薄的问题将传统的教条和臆想一一戳破实在是一种愉悦,于是,柏拉图像从前投身野蛮摔跤比赛那样迈入了这项竞技活动。在老“牛虻”(苏格拉底的自称)的教导下,他从只求胜利的辩论者逐渐转变成思想者,不再只是纯粹的辩驳,而是能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能展开卓有成效的讨论。他热烈地爱上了智慧和他的老师。“感谢上帝,”他曾说,“我生为雅典人而非野蛮人,自由人而非奴隶,男人而非女人,但最重要是我生在了苏格拉底的时代。”

苏格拉底死时柏拉图二十八岁,而与老师共同度过的平静日子以如此悲剧的方式结束,深刻影响了这位学生日后各个阶段的思想。他蔑视民主,憎恨暴民,就连他的贵族出身和教养也没能令他产生如此深刻的反感;他深信,民主必须被推翻,国家必须得由最智慧和最优秀的人来统治。这也成为他毕生关注的问题,即如何找寻这些最智慧、最优秀的人,如何培养他们的统治能力并劝服他们去实施统治。

此时,他拯救苏格拉底的举动在当权的民主人士中引起了警觉和怀疑。他的朋友告诫他,雅典已经不安全了,他可以趁这大好机会去周游世界。于是,公元前399年,他出发了。他到底去过哪些地方我们无从知晓,但他周游路线的每一个行止转折均会引发一场热烈而有趣的争论。他似乎先去了埃及,令他震惊的是,统治埃及的祭司阶层竟然认为希腊是个幼小城邦,没有稳定的传统或富有渊源的文化,因而并没有受到这些尼罗河流域如斯芬克斯之谜般古老而权威的国家的重视。但震惊也是教育我们的最好手段;学识渊博的阶层以神权方式统治一大群从事耕种的安定的农民,此番情景长久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并渗透到其日后写下的《理想国》一书中。之后他去了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在那儿,他曾一度加入当地由毕达哥拉斯创建的学派,也是在那儿,一小群博学多才的统治者掌握着权力却过着朴实的生活,这再次在他那易感动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柏拉图在外漂泊了十二年,于各处汲取智慧的养分,踏访每一处神圣的殿堂,思索品味每一条坚定的信条。有人说他也曾去过犹地亚 ,并在那里接受过社会主义先知们的传统式短期培养。甚至有人说他还去过恒河两岸,学习印度人的神秘冥想功夫。但这些是真是假,我们已无法考证。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年届四十,历经的种种人事已使他成熟。他的身上褪去了一分年轻人的狂热,收获了一种全新的思想视野。在这种视野中,极端往往能够体现片面的真理,而问题的各个方面融会在一起便构成了对真理全方位的诠释。他集聪明才智与艺术天赋于一身,哲学家与诗人得以同生在一个灵魂里,他还自创了一种能使美与真并行其中而不相违背的表达媒介——对话。我们可以相信,哲学从未披上过如此光鲜亮丽的外衣,此后也没有过。即使在译本中,这一文体依旧闪闪发光、跃然纸上。他的崇拜者之一雪莱曾这样评价道:“柏拉图前所未有地将严谨精深的逻辑推理和热情奔放的诗歌融为一体,用绚丽缤纷却不失圆润和谐的段落谱出一曲曲令人无法抗拒的美丽乐章,说服并推动着读者紧随其前行,脚步急促得仿佛没工夫喘气一般。” 看来剧作家的身份对这位哲学家不无裨益。

这种令人陶醉的哲学与诗歌、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正是理解柏拉图的难点。我们永远无法判断作者是在以对话中哪个人物的身份阐述观点,亦不可知其阐述的形式;不知道他是纯粹地以字表意还是在使用隐喻,不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煞是认真。他对嬉笑、嘲讽和神话的热爱常常使我们无所适从,我们甚至可以总结说他从来不用非寓言的形式说教。他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这样问道:“请允许我这个年长之人用寓言和神话对你们年轻人说话,好吗?” 据传,这些由柏拉图写就的对话面向的读者是当时的普罗大众:它们的会话方式,它们对赞成和反对的生动论战,它们于每个重要论点处的循序渐进和频繁重复等等,都经过了明显的调整,以适应那些仅偶尔接触哲学并将其视为奢侈品玩味的人,和那些受制于生命苦短而不得不走马观花般阅读的人。因此,对对话中出现的大段充满玩笑和隐喻意味的文字,我们不应感到惊奇。但对于一个不懂得柏拉图时代的社会和文坛风尚的人来说,这些文字是无从理解的,在今天看来,似乎无关主题,甚至荒谬可笑,但正因如此,一盘味道浓重的哲学大菜才被改造得咸淡适宜、易于消化,符合了当时尚不习惯哲学思考的人的口味。

我们不得不承认,柏拉图身上有许多他自己谴责的品质。他痛骂诗人和神话,却在诗人的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位,在神话的名下加上数百条神话。他抱怨牧师(他们到处宣扬地狱罪恶,却为了报酬提供救赎之法。参见《理想国》,第364节),而他自己就是牧师、神学家、布道者、超道德主义者,是指责艺术、焚毁虚伪的萨伏那洛拉 。他和莎士比亚一样,承认“比喻是耍滑头”(《智者篇》,第231节),但他自己却一个接着一个使用比喻,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他谴责智者是贩卖修辞的好争之人,但他自己也只不过是个摆弄逻辑的低年级生罢了。法盖故意学着他的腔调说:“整体大于局部?——当然了。——而且局部也小于整体?——是的。因此,哲学家显然应该统治城邦?——什么?——这很明显;让我们再来一遍。”

然而,这也是我们所能指出的柏拉图最大的缺点了。尽管如此,柏拉图的《对话录》依然是当今世界最无价的珍宝之一 。其中最好的一篇《理想国》,本身称得上是一本专题论著,柏拉图却将其缩减为一本人人可以捧读的小书。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形而上学、神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及艺术理论。在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各种散发着现当代气息的问题: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节育优生学、尼采式道德和贵族制问题、卢梭式重返自然和自由教育问题、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都在这里。这是一份由无限慷慨的主人呈献给诸位杰出人士的大餐。爱默生说:“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亦是柏拉图。”让我们将欧玛尔赞美《古兰经》的话转用至《理想国》吧:“烧掉图书馆吧,它们全部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现在,让我们来研读一下《理想国》。 LE7U+xVi+NclYXlF7Mx4K0lrEPe6vPpbnQ16uaQOUUh0vHhbILHP2e/HFV98mKO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