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历史背景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诞生在雅典城以北二百公里左右的马其顿城市斯塔吉拉。他父亲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祖父阿敏塔斯的朋友和御医。亚里士多德本人似乎曾经是阿斯克勒庇俄斯医师联合会的成员之一。他在浓郁的医学氛围中长大,就像后来的许多哲学家从小就浸润在神学的环境中一样;他有着一切机会朝科学探索的路途前行,从一开始他即注定要成为科学的奠基者。

关于他的青年时期说法各异。一种说法他生活放荡不羁,挥霍完他的祖业后,为了不挨饿而参军去了,后返回斯塔吉拉学医,三十岁时前往雅典师从柏拉图学习哲学。另一种比较崇高的说法是他十八岁即被送往雅典,在柏拉图的监护下学习知识;但即使是在这种听来更可靠的说法中,也充分显露了一个行色匆匆的青年鲁莽躁动。 不论哪种说法,感到震惊的读者最终可以庆幸的是:我们的哲学家终于还是落定在柏拉图学院安静的树荫下了。

他在柏拉图门下学了八年——或者二十年;因此从亚里士多德最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甚至那些极其反柏拉图的思想中——都透露着柏拉图的痕迹,证明这确实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人们愿意相信这段时光是快乐幸福的:一个聪慧敏锐的学生在一位出类拔萃的老师的带领下,两人如情侣般行走在哲学的花园中。然而这两人皆为天才;众所周知,天才是绝不会轻易同意另一位天才的意见的,这就像炸药碰上了明火。他们的年龄相差近半个世纪,彼此间无法完全超越年龄上的代沟,消除性格上的冲突。柏拉图看出这位来自野蛮北方的新弟子具有超凡的智力,并一度将其推为学院的明星——似乎是说,他是智慧的化身。亚里士多德则花了大把的钱购进书本(在那个没有印刷的年代,书本指的就是手稿);他是在欧里庇得斯之后唯一搜集图书、构建起一座图书馆的人;而他对人类学术文明的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图书馆书籍分类的总原则。因此柏拉图将亚里士多德的家称为“读者之家”,饱含赞美之情;但也曾有些传言则更愿意相信这其实是我们的哲学大师在隐晦地表达亚里士多德不过是只大书虫。另一场确凿的争论发生在柏拉图晚年,我们雄心勃勃的青年显然发展出了一种“俄狄浦斯情结”,出于对哲学的热爱而反抗自己的精神之父,暗示智慧是不会随着柏拉图的死亡而消亡的;我们垂垂老矣的圣人则称他的学生为吸干母亲乳汁还踹了她一脚的不孝之子。 博学的泽勒在他的著作中将亚里士多德几乎塑造成了一位道德上的圣人,对其极尽崇敬,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听信这些谣传;然而我们更愿意相信一句成语:无风不起浪。

其他一些关于此一时期的故事似乎更加复杂:一些传记家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所雄辩学校,意与伊索克拉底 抗衡;还说在他的学员中有赫米亚斯那样的大富豪,此人不久之后就成了阿泰纽斯城邦的独裁者。此次荣升之后,赫米亚斯邀请亚里士多德到他的朝廷做客;公元前344年,他将自己的一个妹妹(或侄女)许配给了自己的老师,以报答其往日恩泽。有人或许会怀疑这只是个惯常的希腊式馈赠,但历史学家们急忙向我们证实说,极端聪颖的亚里士多德确实一生都享受着幸福的婚姻生活,遗嘱中谈起妻子,口气很是关爱和不舍。一年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将亚里士多德召进培拉宫廷,要他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这充分证明,我们这位哲学家声名日益显赫,以至于当时最伟大的国王在遍寻天下名师时,挑中亚里士多德作为下一位伟大君王的导师。

菲利普坚持要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因为他已在其他各个方面为儿子设计了不可限量的前程。他于公元前356年征服了色雷斯,控制了当地的金矿,由此生产出的金子十倍于当时日渐衰败的劳里恩银矿运到雅典的银两;他的臣民是勤劳的农民和勇敢的战士,尚未被城市的浮华俘虏:这里将是数百个弱小城邦结合、形成政治上统一的大希腊的希望之地。菲利普对擅长艺术和学术创作的希腊人没有丝毫的同情,并将她的社会秩序一举击破;在这些零散城邦的首都中,他看到的不是令人窒息的文明或无与伦比的艺术,而是处处显露的商业腐败和政治混乱;他看到贪婪的商人和银行家将国家的重要资产据为己有,无能的政治家和善于诡辩的说客将自顾不暇的民众引向一个又一个灾难般的阴谋和战争,政党分裂阶级,阶级又聚变成森严的社会等级:这不是一个国家,菲利普说,而是一群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个体——天才和奴隶。他要给这片混乱的土地带来秩序,将全希腊团结起来,将其建成强大的世界政治中心和根基。他在底比斯的幼年时期曾投到著名的伊巴密浓达 门下学习军事策略和市政管理;现在凭借无比的勇气和远大的志向,他将所学到的东西发挥得出神入化。公元前338年,他在克罗尼亚大败雅典人,并最终用锁链成功建立起统一的希腊。然而,正当高踞胜利宝座的他谋划着如何和儿子一起实施统治世界的下一步时,他被刺杀了。

亚里士多德到来时,亚历山大还只是个十三岁的毛孩子;活力四射,疯疯癫癫,甚至还有酗酒的习惯;他喜欢驯服那些很难驯养的野马并乐此不疲。我们的哲学家试图让他这座将要喷薄的火山平静下来,但似乎并不见多大成效;比起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亚历山大显然靠布勒法斯勒 取得了更大的成就。普鲁塔克说:“曾经一度,亚历山大如待亲生父亲般热爱和珍惜亚里士多德;并说自己尽管从另一个人那里得到了生命,却在亚里士多德这里学会了生活的艺术。”(雅典古训说过:“生命是自然的礼物;而美好的生活则是智慧的结晶。”)“对我而言,”亚历山大在给亚里士多德的信中写道,“我宁愿对什么是美好的认识胜过对什么是力量和统治的了解。”但这很可能仅仅是一个皇家青年对老师的恭维;在热忱学习哲学的外衣下,他骨子里仍旧是那个野蛮公主和狂放不羁的国王所生的儿子;理性的力量根本不足以压制他那原始的野性激情。于是,两年后,亚历山大离开了哲学,踏上了用马鞭征服和统治世界的道路。历史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尽管我们应该怀疑这些美好的想法),让我们相信亚历山大统治世界的澎湃激情一定是从他的老师——人类思想史的集大成者——那里继承了力量和魄力: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政治统治和老师对哲学领域的思想统治其实只是一次伟大史诗性工程的两个方面——两位极其伟大的马其顿人统一了两个混乱的世界。

当他出发去征服亚洲时,希腊各城邦的统治阶层都已归顺,但民众却深怀怨恨。雅典长期的自由政治以及曾经雄踞一方的地位使其民众无法忍受向这样一位聪明且雄心勃勃的暴君臣服;狄摩西尼 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煽动公民议会酝酿反抗,推翻掌控着城市实权的“马其顿集团”。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4年在完成了另一段旅行后,返回雅典,很自然地投向了马其顿集团,并毫不隐瞒地表达了对亚历山大统一天下政策的认可。当我们研习他最后十二年间完成的那些关于猜想和学术研究的著作时,当我们看着他用无数不同的方案管理他的学院、管理着此前从未在任何一个人头脑中出现过的庞大知识体系时,我们必须时不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并非是在一片乐土上进行真理的探索;相反,政治的天空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笼罩其平静哲学生活的乌云已逐渐成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才能理解他的悲惨结局。 KIw0Q7axfJvMcaPhbxMnrZWfMeiojsWs4g9LpnxboiimNxTdnt4o6sE1rzDfenQ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