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喧闹的太平南路中段,有一长约三十来米的临街路面,却显得意外的宁静。淡绿色的院墙,圆拱形的大门,在大红色蜂巢网状的玻璃木格门上,雕饰有朵朵金黄色的梅花。门顶的墙上,嵌有一块长方形的白玉石,雕刻着“清真寺”三个贴金大字,笔力刚健,雄浑遒劲,把这座伊斯兰建筑物装点得古朴典雅,庄严肃穆。这就是南京太平路清真寺。
该寺初建于明代。相传明太祖开国、明成祖登基都曾得助于回族,南京又有很多回民聚居,所以当时南京的清真寺很多,至解放初,尚存24所,一般都冠以所在地名,以资区别。该寺原位于太平南路北段(旧称花牌楼),故旧名花牌楼礼拜寺。史籍记载,明开平王常遇春系回族,一生戎马倥偬,闲暇之际,常至清真寺习经礼拜,此寺的建立,与之有关。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后由该坊穆斯林哈、常、杨、郑等六姓集资重建稍简的礼拜寺宇。民国前,由于年久失修,几已废毁。民国初年,回族巨贾蒋氏捐资,在旧址新建一清真寺,当时人称原寺为“北寺”,此寺为“南寺”。
南寺现有房舍分南北两排,南排前后二进,第一进为一五开间的宽敞大厅,前后有廊,第二进是大殿,面阔五楹,进深11.8米,山柱高8.35米,翼然高耸,气势宏伟,为穆斯林礼拜的地方。厅和大殿都是坐西朝东,因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在我国的西面,所以我国伊斯兰教民必须向西礼拜。北排本是平房,为蒋氏宗祠。平房加盖成两层楼,楼呈丁字形,前面横排,楼下为接待室,楼上供办公用。后面楼下为经堂,是伊斯兰教民研究、传授经文之所。楼上是望月楼,因为按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是斋月,它的开斋日期,必须登上此楼观察新月来确定。在南北两排房舍之间,还有一排水房,光线充足,座位舒适,为穆斯林沐浴净身之处。
由于该寺地处通衢,曾为南京市伊斯兰教团体的机构所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回民协会总会在此办公。
《太平路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