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刘迎春:
饱经沧桑永寿塔

永寿塔

溧水城西北的永寿塔以近400年的沧桑岁月,记载了秦淮河边的溧水这块土地的兴衰沉浮。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溧水县城人丁不旺、经济凋敝,知县徐良彦察看县城,见城三面环山,而西北平缓无山,秦淮河水由此向北流入南京,又听风水先生说这是风水不聚,把溧水的财气、才气带走了,于是倡导官员和百姓共同集资,在城西北隅择地筑建宝塔,以镇地理之失,求财源茂盛、文化繁荣。次年年末,宝塔落成,初名永昌,后敕改为永寿。建塔的风水之说虽与现代科学精神南辕北辙,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顺治五年(1648),永寿塔内有僧众近百人,成为溧水城内第一大刹。

永寿塔是一座仿木楼阁式的砖塔,7级塔体,高32.89米,外形为八角形,塔室呈正方形,由地室、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基座边长3.2米,中有束腰,上刻云纹以及明代流行的卷草叶纹。第一层东南西北四面辟门,另四面亦有装饰性假门,每门两侧各有一对砖雕金刚。金刚身着盔甲,手执兵器,十分威武。向上每层皆有四门,各层间门向变换设置,每层顶部拱、椽、枋等都是用砖雕砌成,每层檐头挑起处挂有风铎,微风吹来,叮当作响。

永寿塔作为一座风水宝塔,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城内百姓祈福之地。然而,时代的变迁,却让它屡遭劫难。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宝塔遭火灾,损失严重,于乾隆元年(1736)重修;晚清时宝塔又遭火灾,塔内楼板、楼梯皆毁,塔刹已无,仅留覆钵于塔顶。此后数十年间,它与溧水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共同经受了战火的洗礼。1937年11月29日,日本侵略者出动9架飞机肆意轰炸这块土地,永寿塔却在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幸存下来。

《饱经沧桑永寿塔》 HIXNweqdCoWpliwKp/Oy11FnLe5eY2mBFq5fuUMiKA6EjTms9Bzx1NJoEdjMrH3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