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十年(1412),成祖朱棣为报亲恩,动用军、匠、夫役10万人,花了248万两银子,用19年的时间,在秦淮河南岸,建了一座高达80米、九层八面、号称“第一塔”的琉璃塔,名震中外,西方人称之为“世界奇观”。这就是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大报恩寺规模宏伟,占地极广,北从秦淮河畔,南到雨花台山麓,民间有“骑马关山门,九里十三步”的说法。寺内有金刚殿、左碑亭、右碑亭、天王殿、佛殿、巡游廊、观音殿、法廊、御亭、祖师殿、伽蓝殿、藏经殿、轮藏殿、画廊、禅房、厨房、库房、经房、东方丈、西方丈、斋堂、松竹堂、天禧堂、万佛阁、濠上亭及钟楼等。但最雄伟璀璨、引人注目的建筑,无疑是五彩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位于正殿之后,高三十丈九尺,为九级宝塔,八面开门,四实四虚,隔层错开。每层用砖数相等,但体积逐渐缩小,高度增加。底层四周镌四大天王、金刚护法神像,甲胄披挂,持戈执剑,形象各异。四个拱门均用饰有飞天、飞羊、白象、狮子、金翅鸟、莲花座、昙花等五色琉璃砖斗合而成,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塔的顶部置有“承盘”“相轮”和“宝顶”。承盘是两个半圆形莲花纹的镏金铁盘合成,据传里面放有各类珠宝、金银、缎匹、佛经等,重达2250公斤。承盘之上为相轮,由9个大小不等的铁圈组成,号称“九级相轮”,重达1800公斤。相轮上为宝顶,用2000两黄金铸造而成。塔的飞檐上挂有风铎,全塔共152个。塔内设篝灯,计146盏,由近百名小和尚轮流看管,令其昼夜不灭,故又称“长明灯”。每昼夜需灯油约30公斤。白天“五色琉璃照耀云日”,夜间“佛火宵燃光彻远近”,火龙腾焰十里可见,景象十分庄严而又美丽。报恩寺塔建成时,明成祖朱棣已死,由在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下旨大斋七夜,然后点燃长明塔灯。从此,报恩寺塔香火兴旺,信徒与游人不绝,开始了它的鼎盛时期。
此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于1853年3月19日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咸丰六年(1856),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报恩寺塔被毁。
报恩寺塔虽遭毁坏,但地面上仍然有一些建筑或遗迹留存下来。明代香水河桥遗址,当时可沟通外秦淮河,当年进香朝拜的人们乘小船由外河进出寺内。香水河桥南北对称布置御碑亭各一座,亭毁碑存。北面宣德年间御制大报恩寺右碑,底座上龟趺已残缺,碑文已模糊不清。南面是永乐年间御制大报恩寺左碑,碑身不存,但龟趺完整。大报恩寺塔的基址尚存,为夯土地基。大报恩寺南部是三藏殿,为晚清建筑,面阔5间,进深6间。另外此地还有南宝塔根、北宝塔根、宝塔顶、宝塔山、南山门等地名,相互毗连,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世界奇观琉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