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引:
杨柳村古建筑群

杨柳村位于秦淮河畔,龙都镇西北面。它地处秦淮平原腹部地区,河川纵横,良田阡陌,富有浓郁的江南田园风光。这里距南京城约30公里,其南面便是古称“泉都”的龙都镇,秦淮河从它身边流过,上游为著名的湖熟古镇,下游便是方山,往南可达秣陵关,往北可直达石头津,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六朝时这里设有典农都尉,筑有方山埭,开凿有破岗渎。这是一条沟通三吴地区的人工运河,可使富饶的江南地区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建业(南京)。

杨柳村分为前、中、后三个自然村,村庄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背靠低矮的小丘陵马场山,前临碧波荡漾的杨柳湖。整个村庄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格局。中、后杨柳村毁于清末咸丰年间的兵火。现存的前杨柳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群,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巧,为南京地区所仅见。

杨柳村明清建筑群是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体。建筑结构周密严谨,坐北向南,为多进穿堂式高墙深院,其规模格局堪称一流,大体保存了传统建筑风格。在中轴线上建门厅、轿厅及居室,并在左右纵轴线上布置书房、客厅以及次要住房和厨房、杂屋等,成为中、右、左三组纵列的院落群体,通风、采光日照等都考虑得比较周全。后部住房大都为两层建筑,楼上有“走马楼”宛转相通,和江南其他地方的建筑结构基本相似,但又有其独到之处。在建筑结构上,一般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或斗式与抬梁式的混合结构,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厅堂内部根据不同需要,用隔扇、屏门等自由分隔,上部采用“望砖”做成各种形式的“轩”,精巧美观,富于变化,并在梁架上饰有精美的图案雕刻,梁栋均不施彩,素雅明净。各个建筑群体之间,设有前后相通的“备弄”(即通道或夹道),既可起防火作用,又便于巡逻查更和闲杂人员进出,以减少对主体建筑住户的噪音干扰。有的宅院后面还设“更楼”。为了使环境舒适宽敞,减少暑热辐射,使之冬暖夏凉,宅院一律采取背山面湖、坐北朝南、成一字形排开、东西横长的平面布置。围以高墙,当然也是为了安全。在院墙上开漏窗,以及在房屋前后开窗,是便于通风采光。房屋的设计一般为三进、四进、五进,最多的“翼圣堂”是七进、十八道门槛。

一般情况下,客厅和书房前辟有花坛、花圃以种植花卉,个别地方还有葡萄藤架,天井和院子还栽种有芭蕉和天竹以作点缀,使整个庭院幽雅闲静、生机盎然。也有些宅院在宅左右或后部建造花园,广栽花木。整个布局井然有序,颇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秦淮河畔杨柳村》 hjyhJD4Sf+ASqVGT46MFAq/2eE/hSTuN193ukv+n4aK5OotpFKyVw9VBzYb1J2Y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