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判断,一旦决定信任了,那就信任下去,出了乱子也要敢于承担自己判断失误的后果。』
最近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说现代社会缺乏信任机制,人心不古,就连同床共寝的夫妻都不知道心里在打什么算盘,最后都会以一声长叹来收尾:
唉,谈恋爱真累!
唉,创业真累!
唉,结婚真累!
唉,活着真特么累!
好了,这顿咱们要不去吃火锅散散心?
是啊,我不否认他们的这些抱怨:找合伙人创业,说不定对方会卷钱跑路;结个婚说不定妻子会出轨,甚至孩子都可能是替别人养的;让婆婆来带孩子,当妈的整天担心会不会给孩子吃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老板付高工资录用一位员工,说不定其才能不在做业绩上而在吹牛上……各种各样的信任困境摆在面前,一旦陷进去,人心想不累都难。
信任,看不着摸不到,没有气味没有形状,它就像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空气一样,看似可有可无,可一旦少了信任,一切都仿佛失去了太阳的光源,注定走向衰落,而我们又常常在信任上栽跟头,因为人们很容易相信别人,但很难给予其信任。
比如面对一个陌生人,你对他有很好的第一印象,你感觉这个人衣着光鲜为人正派,如果开个宝马跑车,那就更增加了你对他的好感,但是在你不了解他真实的实力和真实性格的情况下,你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他吗?会把重要的岗位交接给他吗?会把钱借给他吗?相信很多人想也不想,会直接选择“否”。谁也无法预测对方能否承担你的信任,是否会给你的信任以积极回报。相比于相信而言,信任比相信多了一层委任,触及个人利益问题,它比相信更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今年毕业季来临前夕,为了给蜜芽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在全国高校做了一圈庞大的管培生校招活动。在展开这次校招前,我跟公司全体HR开了个会议,提出了管培生招入后的四个管理要求:第一个是绝对不让这些孩子做职能部门,而是直接让他们去接触业务,做硬活,拼业绩,让他们在最年轻的时候走到电商的前线去,切切实实和电商最核心部门打交道。
因为你如果在他们最富有拼劲和创造力的年纪把他们放到职能部门,用端茶倒水考验年轻人,对他们宝贵的青春太过残忍。
第二个要求就是给足机会。我们采取了管培生轮岗制,每个管培生有三次转岗机会,初始岗位随便选择,即便他想做总裁助理也会让他做,但初始岗位一定得干满三个月,三个月后可以申请换岗,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三个要求是不预设。如果一个管培生干得很好,虽然他是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年纪很轻,但职位可以立即升上去,不能因为他的年纪和资历就限制他的职位,也就是说,现在他的leader(领导)是A,如果干得好,他可以让leader变成自己的下级。
第四个是一定给足钱。因为我自己当时从北大毕业初入社会的时候,深深体会过那种巨大落差,毕业前以为自己是北大的,那可是天之骄子啊,还PK掉那么多人进了五百强做管培生。但又怎么样呢?我从学校出来,需要找房子,需要交房租,五百强企业给的工资交完房租后,只够吃饭、买些便宜的衣服和化妆品,人从清高的天之骄子一下子沦落到在刘家窑和别人合租三居室的社会女青年。那时候,20岁刚出头的我常常坐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怀疑人生,上班怀疑人生,下班也怀疑人生,走到商场看到喜欢的东西更怀疑人生。所以蜜芽一定要给这些刚从大学毕业的管培生租房子,付能让他们过上体面生活的工资。
这四个要求提出来之后,立即遭到全体HR的反对,就连一向支持我的HR高管这次也不再站在我这边,跟着我们一起做校招的人员,作为局外人也眯缝着眼睛,心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抽风,为什么要给还不了解实力的年轻人提供这么多机会,下那么大成本?
在他们的理念中,给年轻人机会可以,但先得做出来成绩,先干杂活试练试练,再判断他们能不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即使做出来成绩,机会也要慢慢给,薪资和职位一旦加猛了,年轻人会浮躁。
两种相反的观点,两种不同的做法。无非就是职场中信不信任的问题,到底是等着他做出成绩再给予信任,还是一开始就给予信任。我选择了第二种,后来,这些孩子确实做出了惊人的成绩,招进来的10个管培生,其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在半年内就把业绩从1000万做到了4000万。
从招聘管培生这件事上,我对信任有了深层的认识,其实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从来就没有更好与更坏过,任何时代任何时候,不管人类原始还是现代,均会遭遇信任困境,人们一边期待着他人的信任,一边又为难着是否要信任他人。
被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信任是双向的,你信任他人的时候,他们能够因为你的信任减轻压力和负担,也能因为你的信任更具有前进的动力,特别是在信任年轻人这件事情上,信任比不信任能带来更多效益。
不过,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认识到了信任的另一面。前段时间,我在外面谈事情,忽然接到了家人的电话,亲人特别突然地进了重症病房,电话里也讲不清楚怎么回事。那天已经很晚了,我立马买了机票调车去了机场,半夜赶到了西安,又从机场火速赶到医院,当我披头散发出现在重症病房门口时,抓住主治医生问了一堆问题:血糖怎么样?病历让我看看。血压多少?……
那位医生退后几步毫不客气地问:“你要干什么?”
我说我要了解情况啊。
他说:“你别跟我说话,你必须在这里写上‘一切均为家属自愿,一切与医生无关’。”我皱着眉头吃惊地看着他,心想他怎么这样?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们明天也可以选择转院,转到你们当地的医院。”
原来,他把披头散发半夜闯到病房的我当成“医闹”了。现实中不缺少“医闹”,他们大多像我一样三更半夜堵在医院门口,披头散发抓住医生要病历。我反应过来后,立即原谅了这位医生。
当时的我特别沮丧,倚着医院的白色墙壁开始思考起人生来,我能怪他吗?我不能怪他,因为他或许受过伤害,看到过医闹,或看了电视上报道过的诸多医闹。我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换个更好的姿态,更理智理性的姿态再和他交流。后来也确实如此,等我平静下来后,他发现我不是个医闹,语气缓和了不少。
我忽然理解了,原来信任别人,本质上是要信任自己。
在人与人信任的关系中,信任从来都不是平常人理解的“我信任你”的字面意思,“我相信你”的前提是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愿意首先以善意去信任他人,愿意首先做一个可靠的人,愿意把别人的信任承接住,我不乱来,我不胡闹,别人向我施以信任时,我能把这份信任照顾好,并回报以感激。
别人把事情推行到何种程度,是优秀还是糟糕,谁也无法提前做任何预测,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信任是内发的,当一个人自己足够好、足够优秀、层次足够高的时候,他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信任他人。事实上也是如此,你看那些成功的老者,他们往往更宽容,更容易信任他人。
所以当你开口抱怨一个人不靠谱时,当你担心一个人值不值得信任时,请马上闭上嘴巴取消担心,跟自己说:不是别人靠谱不靠谱,而是自己多靠谱;不是别人值不值得信任,是我要不要信任。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判断,一旦决定信任了,那就信任下去,出了乱子也要敢于承担自己判断失误的后果。而事实上,就像我信赖管培生一样,不信任比信任的成本要大得多。
曾经和女儿一起阅读时,读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许读完它我们对信任的魔力就又多了一层理解。
故事里讲述了美国有一个叫约翰的男孩,他有一位来自德国的奶奶。爷爷去世后,不懂英文的奶奶独自一个人生活在原先的小镇上,在爷爷的葬礼结束后小约翰的父母留给了奶奶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一年后约翰欢天喜地来到奶奶家后,发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他的奶奶喜欢把钱放在窗台上,一把钱,有零有整,每次出门买东西,老奶奶都会把钱全部拿走。约翰问奶奶这钱怎么放在窗台上,要是窗子开了被人随手拿走了怎么办,他建议奶奶把钱放在电视柜上面,奶奶说从来没有丢过钱,不会有人拿她的钱的。即便如此,她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可第二天她买东西回来后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就帮她整理好,放在电视柜上。可是到了第三天,约翰发现三天过去了,奶奶一直在买东西,钱不但没有少,而且还增加了几十美元!他打电话给父亲,父亲查了查当时留下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个银行账户的钱竟然一分未动。在第四天,奶奶又上街买东西时,约翰就偷偷跟在了后面,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结果他发现,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的钞票,其他商贩也是一样,有的甚至还多找给她钱,原来这些居民都在默默地帮着没有依靠的老人。他找到了镇长,本来想感谢小镇的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却说:
“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信任真的具有某种神奇的魔法,它可以生出许多令人惊喜的新事物,不是说要盲目地信任他人,而是要有信任的信心和勇气,在决定相信下去的时候,那个变好的自己有胆量和底气接得住自己选择的信任,与此同时,信任也会回报你丰厚的奖赏。
不信的话,不妨试一试。
如果你试了,感谢你对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