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简介
吴瀚,卓美电子创始人,曾在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在北京大学就读MBA期间,产生创业的想法。他的市场目标是服务活跃于二三线城市的电动车主,通过基于车联网的App技术,构建电动车主社群,为电动车主提供有价值的行车服务。
创业之前,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主要负责汽车电子的技术开发。这家企业是世界闻名的汽车电子生产商,在整个行业中名列前茅。外企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非常棒,我从未思考过要自己创业。后来我考入了北京大学国际MBA项目,有一门名为“创新与创业”的课程,课后作业要上交一份创业计划书,我对汽车和电动车行业非常熟悉,看到了很多未来的机会,特别是车主社群,属于高价值人群,如果能够通过App把这批人连接起来,将会非常有商业价值。于是我把自己的构想写成书面作业交给了导师。
导师阅毕,认为我的想法新颖可行,便推荐我代表北大参加2012年全国MBA创新创业大赛,当时参加比赛的,有来自全国的上百个优秀团队,高手云集,最终,我凭借独特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可行的市场方案获得了冠军。在场的评委都是握有雄厚财力的投资人,他们不仅给了我很高的分数,赛后还跟我深入交流,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令我惊喜万分,原本只是为了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考虑过要把我的想法付诸行动,如今参加比赛得到冠军,还有了天使投资,我觉得我应该离开安逸的环境,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我放弃了外企舒适的工作环境,单枪匹马地冲入创业浪潮。
根据我与天使投资人的约定,投资款如期而至,我开始组建我的公司,推进项目的实施。我们主要通过“嵌入式车载硬件+App+云”实现对电动车主的一揽子服务。初始创业的时候,整个公司只有我一个人,全力开发“嵌入式车载硬件”,经过无数次测试,终于成功,可以量产了。于是,我准备开始招人,扩大规模。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招人居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因为公司小的缘故吧,在招聘网站几乎找不到合适的人。
正在我为招聘员工头痛的时候,朋友为我介绍了一位原先在天津工作的员工A。他一直从事物流工作,无论从学历上来说,还是从资历上来说,都算不上理想的员工,但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聘用他,一是出于友情,二是公司确实缺人,三是当时需要的后勤岗位本身对学历与资历的要求并不太高。
A来到公司后,确实没有令人失望,他诚实守信,做事勤快,独立工作能力强,很多琐碎的事情交给他,他都能认认真真办好。我对A越来越信任,对他开始另眼相看,我认为虽然A的学历不高,但是经过认真培养,应该可以成为公司重要的骨干。于是,我开始刻意培养他。让他参与公司高层的各种会议,甚至公司的营业执照都交给他去办理。实事求是地说,公司前期的基础工作都是他独自完成的,他做事有干劲,遇到困难,冲锋在前,为公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因此,他一直被我看作是患难与共的“兄弟”。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人员也越来越多,公司逐步走上正规化。由于A在创业初期对公司的特殊贡献,我对他一直另眼相看,特殊对待。别人犯错,有制度约束,而他犯错,我是“家丑不外扬”,极力为他掩饰。我相信他对公司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工作中犯的小错,一定是他业务理解能力还不够,或者是做事方法欠缺,这些都是可以逐步改善的。
后来,我不仅让他负责后勤管理,还让他负责生产的业务。虽然他的管理经验不够丰富,但我相信他会不断成长。他与公司风雨同舟,一起克服创业路上的艰难险阻,就如游戏闯关一样,每闯过一关就有巨大的收获。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检验一个人品质的标准。慢慢地,从其他同事的口中,我觉察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他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别人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随着“大权在握”,他开始营造“自己的天地”,与其他部门的交往越来越强势,甚至会说出“我的人谁敢得罪”“我的部门就是要占便宜的”之类的话。别的部门都很怕跟他打交道。他甚至逐渐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对公司的规定视而不见,他曾经公开向我表示,对他个人以及所属的部门完全没必要考核细化,只要他与部门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就行。换句话说,公司的考核流程已经对他与他管理的部门不适用了,俨然他就是在经营一个“独立的王国”,公司对他管理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样的情况如果放在其他公司,或许A早就被开除了,但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我认为A是公司的元老,功勋卓越,一路风雨同舟走过来,现在公司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我又如何能做出开除他的决定?我不想别人在背后说我是个无情无义、过河拆桥的人。于是,我容忍了他。
但事实证明,人要是带着感性思维做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我越是容忍他,他越肆无忌惮:公司的会议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即便参加也心不在焉,对公司安排的事务也没有以前那么尽心尽力了,执行力减退。最典型的事就是对仓库的管理越来越松弛,越来越混乱。我们公司的仓库是一栋三层楼房,共有两千多平方米,算是比较大的仓库了。当时考虑到公司进出的物品比较多,而且常有客户来参观,因此租赁一个大仓库比较合适。最初,这个仓库是日本人租赁的,由于日本人注重细节,讲究干净,因此,一栋三层楼房被日本人收拾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甚至每个台阶上都用日语标识,大体意思要赤脚上楼,进入之后,给人赏心悦目、舒畅明亮之感。他接手仓库之后,开始还算整齐干净,时间一久,我带人去检查的时候发现,地面肮脏、灰尘堆积、乌烟瘴气,脚一踩,灰尘腾空而起如烟雾弥漫一般,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令人难以忍受。物品的摆放乱七八糟,毫无头绪,杂乱无章。任何人只要进去都会厌恶,公司的财务人员去盘点物品,每次都想逃回来,直言盘点物品是在受罪,是在地狱中煎熬。
当时,我觉得他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虽然工作缺少了激情,缺少斗志,缺少执行,但很可能是由于他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仓库造成的,这也情有可原。于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网开一面,宽容了他的错误。为了改变他的工作态度,我给他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盘点物品,检查卫生是重中之重。
检查仓库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完成。每次财务人员到仓库检查工作的时候,他总是百般刁难,寻找各种理由,利用各种手段迫使财务人员放弃检查。有时财务人员到了仓库,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打电话给他,他故意谎称没有时间,无奈之下,财务只能打道回府。有时故意戏弄财务人员,说是有时间,结果让人家傻等一天。等他真有时间了,他就“贿赂”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碍于他在公司的地位,也不想得罪,就帮着他瞒天过海,明明没检查,却说检查了。如果贿赂不行,他就耍赖,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对财务人员说:“我已经清点过了,不信你自己去清点。”财务人员都是女孩子,不可能去仓库爬上爬下地清点货物。无可奈何,财务人员只能悻悻而归,回去之后,生怕领导批评,只有“谎报军情”,汇报说仓库已经顺利检查完成。就这样,他一次次躲过了公司的检查。承担仓库检查工作的财务人员深知此事迟早会出问题,于是被迫辞职。为此,先后离开的财务人员有三名之多。
财务人员也向我反映过盘点仓库的困难,于是,我想亲自去仓库检查,我想他再胆大包天,也会配合我的工作。但是,思前想后,我最终还是没有去。一是公司的事务冗杂,我无暇顾及;二是如果我去,就显得对他不够信任,毕竟我与他有兄弟情谊,他是公司的元勋,我要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不但他心里不舒坦,而且我也觉得别扭。我坚信,给他时间,他会自己纠正的。
由于以上的原因,检查工作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了。我也没当一回事,但突然有一天,一封客户的投诉信,让我认识到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
2016年的年底,公司收到一封投诉信,痛斥我们产品安装使用有问题。非常蹊跷的是,凡是在我们公司购买产品的客户,系统都有记录,而这个客户的资料不在我们的系统中,那就说明他不是我们的客户,那为何会投诉我们呢?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们主动联系那位客户,那位客户非常配合我们,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原来是我们的仓库管理出了问题——管理仓管的人员串通客服人员,以公司的名义私下“飞单”。我们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会通过媒体投放广告,当客户看到产品广告,拨打订购电话时,接听电话的客户服务人员没有按照正规流程输入公司的CRM客户管理系统,而是私下把订单信息给了A,A以业务员的名义与客户交易,对客户谎称钱要打入私人账户,不能打入公司的账户,这样就可以帮客户节省税费。客户从省钱的角度相信了他,付款成功之后,货物就直接从仓库发往目的地。一笔订单“飞单”成功后,A与客户服务人员再分赃。公司“销售”了货物,却没有进账,这对公司是巨大的损失。更离谱的是,他们居然申请了私人公司,以我们公司代理的名义进行交易。幸亏我们及早发现,不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经过查实,我们确认客服人员勾结仓库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在如何处理的选择上,我又一次犹豫了。我想再给他们一次承认错误、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客服人员装模作样,拒不承认这批货物是从公司发出的,而是代理商销售的。仓库管理人员早与客服人员沆瀣一气,说辞雷同,死不承认。直到后来,客户把快递单号发给了我们,我们一看确实是从公司仓库发出的。证据确凿,但他们还是百般抵赖。我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责令相关部门彻查,查出来的结果令我很震惊。A给人的印象是工作勤勤恳恳,对公司非常忠诚,只是脾气不好而已,而经深入调查,这个人贪得无厌,连一些蝇头小利也不放过,比如,报销油费的时候,实际是三百元,却要申请报销五百;发了五箱货物,他虚报是十箱,多余的五箱就私自买了,留作“飞单”使用。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我还是给他们留有回旋的余地,我不想把兄弟情谊闹僵。于是,我请律师解决这个问题。我没有亲自出面是因为他不会在我面前主动承认错误,请律师出面,就希望他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要浪子回头,洗心革面,我就原谅他。不承想,他在律师面前依然死不承认,不知悔改。这个时候,我已经骑虎难下了,过去我处处袒护A,早已引起其他部门同事的不满,如果A这样的行为和态度得不到惩戒,势必对其他同事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百般无奈之下,我只有痛下决心,将他和其他涉事员工开除。
开除害群之马,我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但是事后证明这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没过几天,A和被开除的客服人员回到公司,直接进入我的办公室,交给我一封信函,内容大致说我们公司偷税漏税,还有仓库消防存在严重问题,总之都是我们公司的缺点。他们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就是要赔偿他们的损失,不然就把事情抖出来,公之于众,让行政机关查办我们,届时我们的损失将更严重。我看了这封信之后,怒火中烧,这种被人背叛的滋味无法形容。我亲自培养起来的公司骨干,不思回报就算了,现在反而恩将仇报。当晚,我彻夜难眠,辗转反侧。
他们没有收到我的正面回复,于是按照早就策划好的步骤,首先去税务局投诉我们的税务有问题,然后去社保部门投诉公司无缘无故开除他们,再去消防部门举报我们公司消防有问题。由于他们早就有准备,令我一时非常被动。事情到了这一步,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我一直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一再容忍他们,他们却得寸进尺,非要闹到不可开交,非要大家恩断义绝才心满意足,这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终于下定决心,向司法机关起诉他们。
很快,事件就被立案了,由于我们掌握了确凿的证据,A和客服人员将面临被司法羁押的结局,现在正在等待法院宣判的最终结果。古人言:利令智昏。我曾经最信任的“战友”,因为贪得无厌而一步步走入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导致我们反目成仇,对簿公堂。从这件事情我深知,再信任的人也要靠制度约束,也要一视同仁,决不能纵容。
▼ 众说纷纭 ▼
@上善若水 众氛物联网CEO(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创始人个人情怀太重,没有作为创业者的决策能力,将“公司利益至高无上”抛到了脑后。在选择创业团队成员时,还是需要一些标准来衡量,比如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深度的沟通交流,另外公司的规章制度应该保证执行的严肃性,原则性的问题是绝对不能碰的,要有底线。
@盛哥 猎鹰环保总经理 创业公司的领导者其实应该是一手拿佛珠,一手拿宝剑。案例中CEO的主要问题在于佛珠给得太多,而宝剑没有砍下去。最后的结果往往很难收场。
@江湖老克勒 美桩建设董事长 这个老板不够果断,在事情一开始有苗头的时候没有及时处理,另外没有把老员工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我认为在创业的过程中接地气是非常重要的,老板高高在上,下面员工串在一起了老板还不知道,就是不接地气的表现。
@蓝蓝的天 天空移位CEO 创业路上这些“坑”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我认同案例最后说的“靠信任是不行的,要靠制度”,但是我认为,不必矫枉过正,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很重要,那么情谊与制度之间矛盾吗?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好的制度才能保证情谊,正如红绿灯保护我们的生命。而法律和制度保障社会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