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二节 /
二度阐发

一、个人经验上升

个人经验上升到社会经验,上升到世界性经验,这就是一个升华。

刚才我们讲到快生活、慢生活,这是新时代的新认识。

你们是年轻的一代,才十几岁,你们可能无法忍受所谓的慢生活。也有可能,你早上起床的时候,你妈妈又会无法忍受你起床这么慢。

快和慢,就这样构成了人生的两个端点。这两端之间,不知道谁平衡得最好,可能是一直在调整。意识到哪个东西更适合你,你就向哪一方倾斜——这也是你思考的出发点,从写作上来讲,这种感受很重要,认真思考,是你的灵感之源,是你取得人生与学习平衡感的一个关键点。这涉及你的修炼,你人生的修为。这不是我能讲出来的,而是在座的同学今后在读书、工作、思考、研究中得来的。

有的同学就适合快生活,喜欢奔跑在路上,追公交、追地铁、追女生;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可能会很慢。我自己的性格比较怪异,不紧不慢,有时候忽紧忽慢——比如今天,早上八点半起来,泡红茶,烤面包,涂奶酪,慢悠悠地,然后赶来上课,到学校时已经是十二点了。

树懒们的生活一般来说可能更慢,慢得如同静止,我们做不到的,那只是一种艺术态度。你的工作节奏、思考、人生态度,都根植于天性和社会磨炼,每一个人都不一样。

有些工作狂的人生是被设定的。

据说,惠而浦的总裁兼CEO惠特曼每天早上五点十五分起床,雷打不动,然后健身、吃早餐,到了六点十五分处理邮件,每天一刻不停地按照这个完整的时刻表运转。

这是一个大公司的顶层管理者的日常生活,一天工作十六到十八个小时,极快的节奏。

我做不到,感谢上天,我不是CEO。

所以,节奏的快与慢,有很多很多的学问。

二、对资料的再认识

上写作课不是空对空的,不是从空气中抓了一个氧气分子,然后开始胡思乱想。很多人对写作有误解,以为写作就是胡思乱想。这个世界上胡思乱想的人太多了,但是想过就想过了,没有形成写作,那就是毫无价值的胡思乱想。

之前我给了大家很多资料。上次是《昆仑奴》,今天给大家放了《疯狂动物城》。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资料,发生着自己的思考。

对这些材料,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同的,我们寻求的是个性化表达。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天生不同,就算是每天吃饭睡觉都在一起跟双胞胎似的,但是一旦开始写作,哪怕是同一个题目,每个人(包括双胞胎)的写作,都是不同的。

其实你们想一想,这不正是写作最独特的地方吗?

只有写作,才能更有效地体现你的不同,你的个性。

在上这门课之前,同学们受过的训练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共性化的表达。

老师教我们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怎么样开头,怎么样结尾,有“套路”,“套路很深”。

今天我们暂时打破自己原有的认识,寻求差异化的表达。

我们现在要学会这样思考:面对同一个材料,根据你的人生经验、阅读经验,根据你们的背景,重新思考,形成你自己新的认识。

这是写作的开始。

比如我们读一本书,写一篇书评。大家去过豆瓣、知乎,常常会看到各种书评影评,这就是面对同一个材料,写出不同的感受。

三、资料的整合

如果不是写课堂作文,而是要求你写一篇论文,这就涉及资料整合的关键能力。

资料整合的能力非常重要,不然会涉嫌抄袭。抄袭是学术界的大忌。

资料整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同类知识的大量获取。

比方说,我请大家写AlphaGo战胜了韩国顶级棋手这件事情,很多同学找了不少资料,从头到尾读下来,会发现很多资料只是背景知识,无法用到你的写作中。你的写作是一种“筛选”、过滤,大部分都被过滤掉了,剩下的可能是“金子”,被你找到,用在你的论文里,形成你的核心观点。

比如,现在基本的观点分成两派:1.人工智能可能伤害人类;2.人工智能仍在人类控制中。

如果有同学以前瞻性的角度来写,会觉得仅仅以AlphaGo战胜了人类顶级棋手这个事件来看问题,还不够,因为那是“过去”时。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是加倍的,甚至可能是“指数级”的,不能用固定的速度思维来看这个问题。人类可能三十万年来变化不大,脑容量没增大多少,在文明的进步上其实是依靠团体协作,依靠“虚构”能力,而战胜了其他对手。但是,人工智能所倚靠的生存根基跟人类不一样,硅基和碳基的基础也完全不一样。你看,电脑内存、硬盘的存储容量,CPU的计算速度,都是翻倍增长的。那个著名的、每隔两年左右CPU速度就会翻番的“摩尔定律”,现在还有效。但是,人类已经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如计算能力远超现在这种电脑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在IBM等大公司中秘密设计,加拿大一家公司甚至号称可以进行商业运用了,一百多万美金一台的量子计算机,已经有了好几个客户,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橡树岭实验室。

你们看,一个小小的问题,任何一个类似的问题,都会牵扯出很多很多的内容。这就是人类知识的累积方式,它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的线头,把这些资料连起来。如何连成一个整体?就如同用手工棒针编织毛衣,一根线不断,然后编织成一件衣服。每个不同的人编织的毛衣是不同的,正如我们写出的文章不同。

资料要被充分阅读、思考、消化,然后成为自己写作前的“营养”。宁可少写些文章,而要在一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多看资料,多思考,反复思考,尽量完善这篇文章。但是,有的同学是找了资料直接粘贴的,这可能叫“粘贴写作法”,对我这样的资深老师来说,一看就知道,语言感觉不对。这样的写作态度非常不好,一定不要“粘贴”,尤其不要连“超链接”都在上面,这样做太低级了,不仅浪费你的精力,也浪费你的脑浆,同时,也给老师一种很不好的印象。

二是消化融合。

这就要求对资料要充分掌握。比如,有些同学只看了两三篇报道就开始写作。一看文章,就是消化得不好,看得出是别人的知识。还有同学写到深思公司(DeepMind)被收购等,已经进一步了,但还没有完全消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

我要求大家把这样的资料再整合、再思考,要想到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甚至可能是颠覆性的改变。比如,我讲到的当代科学技术的“指数级”增长的问题,人工智能不是按照我们思维惯性想的那样,慢慢运行,可以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它的进步时间和速度。不是的,人工智能的升级是加速度,是惊人的加速。从1997年IBM公司的大型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高手卡斯帕罗夫之后,计算机的硬件提升速度达到了从前难以想象的程度。现在一个手机的运算速度,都可能超过了“深蓝”,而我们普通的手提电脑的运算速度,已经远超“深蓝”了。

IBM公司一直努力开发的人工智能“沃森”,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来说的“超级智慧”了。它对资料的识读和分析能力远超人类,现在把“沃森”运用在医疗上,它几秒钟释读各种相关病症的能力,超过人类医生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将会是人类医疗史上第一个巨大的飞跃。有专家认为,随着“沃森”这样的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今后十年内,律师、股票分析师、医生等,将成为最早面临失业危险的群体。

这些内容,还可以继续思考下去。

写作,就是思考。 NlJXCTzzpoz8rntQCWurZlwmNlyeoBcZmyVHAjSHU24RTaEwArBrnUQ/hECh+y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