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02 -

害羞者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内心世界

在公众面前,害羞者可能看上去十分镇定,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

害羞,似乎正在以某种方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周围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不愿意让人知晓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是令人难堪的。可当我们发现,这样的事情不单单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时,我们的感觉就会好很多,心情也会舒畅一些。

害羞者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倾听一位成功的旅行者和自由撰稿人雪莉·雷达(Shirley Radl)的心路历程。

雪莉·雷达的心路历程

因为害羞,我吃尽了苦头。我清楚地知道它是怎样开始的:我开始变得消瘦、喜欢待在家里,到十来岁的时候,情况变得更严重了,我变得越发消瘦和难看。我也清楚地知道,研究者和我访谈的害羞者都对害羞带来的恐惧感和疯狂感有所夸张。但我知道那种真切的感受:不论身处何方,我都局促不安,甚至感觉到吞咽困难,讲话变得异常艰难,手常常不由自主地颤抖,明明满头大汗却又感觉浑身发冷,平时熟悉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而且我不断地幻想各种可怕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因为在公共场合做了丢脸的事而丢掉工作。

当我与毫无恶意的人,甚至是孩子待在一起时,我也会声音颤抖、讲话含混不清。因为不敢面对收银员,所以我竭力避免去商店。和送牛奶的男士闲谈时,我也会十分紧张。甚至在给我孩子的小伙伴做爆米花时,我都不能接受他们注视着我的眼神。我深知害羞者的感觉,就如同一个赤身裸体、蹒跚行走在大街上的人被通过卫星电视在全球范围内转播一样。

社交躲避者:面对焦虑的反应

当害羞者说起他们面对焦虑的反应时,大部分人会提到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会开诚布公地对别人说“我很害羞”;其次,他们有紧张的生理反应,比如脸红;最后,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尴尬和难为情。仔细研究这些特点,我们便可以深入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沉默寡言

害羞者从几个角度展示了他们面对焦虑时的害羞行为。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害羞者的羞涩都有所表现:至少80%的害羞者认为,即使发现了他人的错误,他们也绝不会说出来;将近半数的害羞者认为,与他人眼神接触是一件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40%的害羞者的典型反应是保持沉默,认为“就算不能说什么,至少我可以保持沉默”。害羞者认为自己说话声音很温柔,比如害羞的老师讲课声音低细,而老师的害羞又会波及学生。另外,有一些害羞者会避免与他人接触,或者即使受到邀请参加某项活动也无法付诸行动。

菲利斯·迪勒(Phyllis Diller)就是一位非常明显的社交躲避者。尽管从表面上看他非常健谈,实际上他却是一个害羞且喜欢沉默避世的人。他曾回忆道:

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父母,我是他们见过的最害羞的学生。我害羞得连学校的舞蹈比赛都不敢参加,只敢披着外套躲在教室里。我还非常害怕在有球赛时给球员呐喊助威,只能小声地吆喝。

并不是只有害羞的人才会拒不开口。研究显示,在一定的情境下,沉默是人们面对焦虑时常有的反应。但由于害羞者总是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所以他们在创造自己的交际圈时显得效率很低。人们会通过协商或谈判的方式与他人相处,比如在服务、承诺、时间、安全、爱情等方面。正如乡村歌手洛雷塔·林恩(Loretta Lynn)所写的:“生活就像是走入一家可议价的商店,没有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我们无法与别人达成交易。”

“沉默寡言”这个词最能表现害羞者躲避与他人相处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保持沉默或不愿坦言的倾向,除非不得不说,否则他们通常会保持沉默。

在过去的10年中,杰拉尔德·菲利普斯(Gerald Phillips)教授和他的同事一直致力于沉默寡言症的研究。菲利普斯认为,沉默寡言不仅是指有意地躲避在公共场合发言,而是一个更广更深的问题。他发现,即使教给沉默的学生在公共场合发言的实用技巧,有些人还是不能和他人顺利交流。事实上,在掌握了沟通技巧后,大约有1/3的学生会更加焦虑。虽然他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去沟通,但还需要学习沟通的内容以及为何要沟通。

沉默寡言的原因不仅仅是缺乏沟通技巧,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对人际关系定义的曲解。沉默寡言的人就像是一位在风险大、不稳定的经济市场中的保守投资者,相较于对收获的期望,他们更在乎会损失些什么。所以,那为什么还要进行投资呢?

脸红紧张

在生理层面,害羞者面对焦虑时会表现出如下症状:脉搏跳动加剧、心跳加速、出汗、神经质地发抖。有趣的是,当人在体验某种强烈的情感时,不论是强烈的性欲、担惊受怕的心理,还是兴奋、生气的感觉,都会有这些生理反应。也就是说,身体并不能区分开这些感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如果仅仅根据生理反应来判断,不管是在什么情境下,我们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该说“我行”、什么时候该说“我不行”。

不过,有一种生理症状并不属于这个范畴,也是害羞者无法躲避的,那就是脸红。关于这一点,有一位中年销售人员讲述了他的亲身感受。

我发现自己形成了在特定情境下脸红的习惯,这令我万分痛苦。因为脸红,我无法参加各种活动,于是阻碍了事业的发展;因为脸红,我不能在公共场合演讲;因为脸红,小组讨论对我来说也变得很困难;因为脸红,甚至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我也会尴尬。而这些情况越来越糟糕了。

大多数人都有脸红的时候,会感到心跳加速,或者像心里藏着一只蝴蝶般不安。不害羞的人会把这些反应当作轻微的不适,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即将发生的积极事件上,比如在教堂社交厅和牧师顺利交谈,从法国警官那里得到正确的指示,学到最新的舞步等。但是,害羞的人会把注意力聚焦在生理反应上。事实上,害羞者常常是在还没有等到面对害羞情境的时候就已经产生生理反应了,他们想到的只有即将来临的不好的事情,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教堂,不会参加巴黎之旅,也不会去跳舞。

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曾讲述过害羞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

我记得这种持续脸红的情况是从一次平面几何课开始的,我往走廊上看,恰巧看到一位迷人的姑娘正盯着我的双眼。就在那一刻,我感到脸颊发烫,而且等我转过头往前看时越来越烫。我想,天哪,就因为与人目光对视我就脸红,那如果是盯着别人的双眼,我该会有什么反应?一想到那噩梦般的情形,我就会立马回到现实。

不夸张地说,从那件事以后,四五年了,不管男的女的,每当有人盯着我的双眼看,我就会不可避免地脸红。

困窘感

人在脸红时,经常会伴随着困窘感,以及一种人们时常会感受到的短暂而强烈的自尊缺失感。那么,什么情况下人会产生困窘感呢?首先,当公众的注意力突然集中到你的一个私人事件上时,或者当有人把关于你的一些事情告诉他人时,你就会感到困窘。比如,当有人说“因为没有能力,约翰刚刚被解雇了的”,或者“爱丽丝刚花了一小时化妆!你真应该看看她没化妆时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极有可能让人感到困窘。

其次,出乎意料的表扬也会使害羞的人感到窘迫。

最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笨拙已经或将要被别人发现,而他们不会对此表示赞赏时,也会感到困窘。例如在做一些私人举动时被别人看见,比如说在汽车里亲吻、挖鼻孔、调整裤袜等。旧金山歌剧院的著名男中音科内尔·麦克尼尔(Cornell MacNeil)回忆道: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以前在派对上感到困窘的情景,那时我还是一个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小男孩。举个例子吧,1966年歌剧院开张后,在雍容华贵并且美女如云的旧金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供应了很好吃的烤鸡,这种烤鸡因为用了特殊的烹调手法而变得很滑。当时,我非常担心吃鸡时鸡肉会从盘子里滑出来,掉到身边某位女士的露肩礼服上。于是,在那次宴会上,我只吃了米饭。

安德烈·莫迪利亚尼(Andre Modigliani)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证实了这种因笨拙而产生困窘感的观点。在这个实验中,莫迪利亚尼博士设置了团队竞争的条件,并预先安排了一些被试在某项任务上表现糟糕,而他们的表现将导致整个团队的失利。结果发现,团队中那些在公众面前经历失败的人觉得非常尴尬,而且比那些知道自己的失败是被允许的人困窘得多。而那些被安排表现糟糕的人,即便在想到自己的无能可能会被公之于众时,他们也只感到略微的困窘。

那些感到非常窘迫的人会通过“保住面子”的行为,为挽回丢掉的尊严做出最大的努力。“保住面子”是指在集会中努力保持冷静、能力和身份。这一研究指出了6种个人挽回面子的策略。

1.防御性地改变话题:“这个还要做多久?我有个约会。”

2.为其行为找借口:“荧光灯干扰了我的注意力。”

3.炫耀其他的优点:“乒乓球不是我的强项,我擅长下国际象棋。”

4.贬低完成不了的任务:“在有叉子的情况下,用筷子吃饭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5.否认失败:“其他人也取悦不了她。”

6.试探性地提问以获得他人的肯定:“我希望没给你们带来太多的麻烦,是吗?”

由于多数容易害羞的人自我认同感都比较低,他们一般不会运用转移注意力的策略来保住面子。他们会试图避免任何一种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困窘的场合,从而进一步将自己从人群中孤立出来,然后沉溺在自己的缺点之中。

有些人甚至在独处的时候,也会觉得不安。当回忆之前的失礼或失言时,他们会脸红并变得困窘;在预想一个即将来临的社交活动时,他们也会感到焦虑。而在这些回忆和想象的过程中,害羞就随之而来了。

极端的自我认知:害羞者的性格特征

对于害羞者来说,应对焦虑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低姿态。所以,害羞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以维护面子。只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害羞者才会做真正的自己。在公众面前,害羞者可能看上去十分镇定,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像一条复杂的思想高速公路,而且这条公路上混乱不堪,到处都堆满了感情碰撞和被压抑的欲望。

害羞者的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极端的自我认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洞察自己是许多健康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现代众多心理治疗想要追求的目标。然而,同样是自我分析、评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旦沉溺其中,就预示着心理紊乱。害羞的人往往就是走了这样的极端。

在自我感觉害羞的人中,有超过85%的人认为他们过分关注自我。这种自我意识有公众和私下两个方面。阿诺德·巴斯(Arnold Buss)和其助手的研究中充分论述了这一点。

公众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关心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反应, 这类人会关注以下问题。

1.他们认为我怎么样?

2.我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他们喜欢我吗?

4.我怎么保证他们会喜欢我?

如果你属于公众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那么,对于以下大多数问题,你都会回答“是”。

1.我关心自己做事的方式。

2.我关心表现自己的方式。

3.我过分注意自己的穿着。

4.我经常为是否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担心。

5.我离开房间时的最后一件事是照镜子。

6.我关心其他人对我的看法。

7.我通常很在意自己的外表。

私下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的关注,它不仅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在自我,而且是集中在内在自我的负面层面。 这类人往往会关注以下问题。

1.我不够格。

2.我自卑。

3.我笨。

4.我长得丑。

5.我没有用。

可以说,私下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是将自己放在了有超强分析能力的显微镜下来检测自己的缺点。

这一精神分析可与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法相媲美。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旨在探究人类的想法和欲望来自何处,而我们研究害羞者自我意识的目的则是将其从不合理的行为障碍中解脱出来,并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或微小或可怕的各种刺激。要知道,害羞者常常会陷入强迫性的自我剖析而不能自拔,这使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将其想法付诸行动。

如果你属于私下自我意识型的害羞者,那么,对于以下全部或大多数的问题,你都会回答“是”。

1.我总是试着认清自己。

2.总的来说,我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3.我经常反省自己。

4.我经常自我幻想。

5.我总是仔细地检查自己。

6.我总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7.我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动机。

8.我有时会有这种感觉:我在某处看着自己。

9.我对心境的变化很警觉。

10.当我思考问题时,我知道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

这两种自我意识的区别可延伸到害羞这一领域。

根据研究,保罗·皮尔克尼斯(Paul Pikonnis)将害羞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公众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前者总是担心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现得不够好,后者则总在为内在的心理感觉不好而担忧。

公众害羞者常常因为笨拙的表现和在社交中不能恰当地回答问题而感到焦虑,他们总是会为自己可能不恰当的行为而担心。对于私下害羞者来说,相比于自己的主观不适感和害怕他人发现自己需求的恐惧感,想要做的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且,私下害羞者不仅有较高的私下自我意识,还有较强的整体自我意识。

公众害羞者

在这两种害羞者类型中,哪种类型更是个“问题”呢?对于公众害羞者而言,害羞的压力远比私下害羞者要大。他们的感觉会影响其表现,其表现又会影响他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人的评价进而又会更深刻地影响害羞者的自我评价。比如说在聚会中,他们会有不好的感觉,这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地表现自己,个人秀也很糟糕,甚至会感觉没尊严。于是在下一次聚会时,他们往往就会躲在不会被人看到的角落,保持沉默,感觉矮人一截。尽管参加了聚会,但他们不会走近别人。

前足球明星罗斯福·格里尔(Roosevelt Grier)这个大个子男人,就曾为了掩藏其童年时代的困窘感而采取这样的方式。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家从北部的佐治亚州搬到了新泽西州,我被强行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在那里,人们用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语调和不同的话语来交谈。更糟糕的是,我的说话方式与他们曾接触过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同,于是在学校里,我立即变成了众矢之的。尽管个子很高,但我仍然总是被模仿和嘲笑。我被他们的嘲弄搞得心烦意乱,几乎变成了哑巴,完全不能一笑置之。那段时间,除非被迫,我都保持沉默。

对于公众害羞者而言,与适当的对象交流他们的恐惧、不安、优点以及欲望是非常困难的。 他们将自己锁在自我的牢笼中,得不到帮助、建议、赏识以及人们无时无刻不需要的爱。

我曾有一些羞怯的学生,他们从不参加讨论,也从不与教授合作。相反,他们总是躲在大教室的后排。到了大四要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学生想成为医生、律师、工程师,或者从事自己喜欢的其他工作。但无论学业成绩有多优秀,毕业生都需要有教授的推荐信才能顺利进入职场。而那些羞怯的学生,由于大学期间一直躲在没人知道的角落,所以没有教授认识他们,他们也就根本无法获得教授的推荐。

如果因为是私人问题而不好意思向他人寻求帮助,这就意味着这个人无法从专家、智者和他人的意见中获益。一项对圣地亚哥海军基地近500名海军的研究显示,与那些不害羞的伙伴相比,害羞的海军更加不愿意因私人问题(如酗酒)向上级主管寻求帮助。

许多人认为是由害羞导致了笨拙的行为,或者认为是由于害羞,自己才没能好好地表现,没能升职。这些想法都是合情合理的,公众害羞确实可以使一个本来很棒的人变得消沉。

我们还可以推断, 公众害羞者无法成为领导者。 在大多数的团体氛围下,被选出来的领导者都是能言善辩的人。虽然他们未必拥有最棒的或受大多数人拥护的思想,但他们能够控制局面,因为他们可以随机应变。研究表明,在团体氛围中,当一个原先默默无闻的人被推举出来讲话,而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会积极做出回应时,那这个人就可能被票选为领导者。总而言之,仅提供给一个公众害羞者工作所需的技能培训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提高自信和价值感。

私下害羞者

与那些在公众面前感到害羞的人相比,私下害羞者明显要好一些。 他们熟悉如何取悦他人,如何被他人接纳,如何获得晋升机会,他们有能力取得成功。

如果有一定的天赋,私下害羞者或许可以很快就在他选择的职业中获得晋升,甚至可能会成为名人。但别人不会知道,为了获得这样的信心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当期待的事件发生时,他们会神经紧张,整个事件的进展甚至微小的细节都会浪费他们太多的精力!在他人眼中,这些人或许是蛮横、苛刻或自负自傲的。可悲的是,即使是成功,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心理满足感!因为凡事要求完美,这些私下害羞者为了自己的完美主义情结付出了巨大的感情成本。

当私下害羞者跳出来宣称自己很害羞的时候,他的朋友或周围的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他们可能会说:“不,你不是这样的人!你这么成功,在公众场合也能应对自如,你有这么多朋友,擅长讲笑话、唱歌、跳舞,还能从容应对各种约会,怎么可能害羞呢?” 私下害羞者通常会逃避他人的探究。 他们将焦虑不安留给自己,用老到的社交技巧加以掩饰,有时会用喝酒来掩饰,或者是避免出现在那些自己不能驾驭的场合。一个口若悬河的人在聚会上被邀请单独唱一曲时,也许会变得结结巴巴;充满魅力的女演员可能不相信会有人喜欢现实中的她;脱口秀主持人被邀请跳支舞时,也许会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约翰尼·马西斯(Johny Mathis)在谈到他自己的害羞时这样说:

在工作伊始,我的确非常害羞。我用一半的时间学习如何在公众面前讲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不可能越过这道坎儿,不可能在台上从容应对。有时,舞台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过去我真的是吓呆了!直到现在,尽管我仍然不能确定歌曲间隙该如何表演,但也比过去从容多了,不过在舞台上,我的害羞仍是个问题。

滑稽女星南希·沃克(Nancy Walker)这样定义自己:

也许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害羞、最内向的女人,但在工作中,我就是要扮演各种各样滑稽的人。

即使是超级明星,名望和财富也不足以驱走因缺乏自信带来的羞涩感。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在接受一家报纸采访时也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

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害羞的人,没有安全感,不守时,脾气很大。而在照镜子时,我所能看到的不过是一张化了妆的或没有化妆的脸罢了。

在《今日秀》中,芭芭拉·沃尔特斯曾不止一次被其他记者评为“粗鲁”“不友好”“冷淡”“非常冷漠”“好斗”的。那么,对于这个自信且总是能控制住局面的女人,你是否有相同的看法呢?在一次访谈中,芭芭拉·沃尔特斯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仍然有自卑情结。走进一个房间时,我必须告诉自己要上前去与人交往。我不敢独自去旅行、独自去餐馆吃饭、独自去喝酒。当别人说我个性很强时,我就会感觉很受伤害。

在《今日秀》工作的16年里,这种害羞带来的压抑使她错过了很多机会。

虽然我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机遇,但很多我都没有去争取,因为我并不期待它们。之前我从来没有单独主持过一档新闻节目,因为我担心如果讲话太多,别人就会说我个性太强。所以,通常我都是和别人搭档主持。

很多人认为名人在公众场合下都会非常自信,但她对这个错误观点十分谨慎:

有时我还是很犹豫,会问自己,那是我吗?当别人说我很自信,而且总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时,我自己却不愿意轻易相信这一点。

毫无疑问,在舞台上,国际歌剧明星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是一个能掌控全局的人物。但她这样说:

我感觉很恐怖,甚至都不敢登台。同时,我也深知临阵脱逃是不可能的。我没有选择,要么撑下去,要么就完蛋,没有人可以代替我做这些。如果想要表演,就必须站在台上。

关于害羞的表演者的复杂性动机,个性活泼的艺人卡罗尔·伯纳特(Carol Burnett)提出了非常有趣的观点: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虽然很难解释,但害羞者常常与一种轻微的利己主义情结相纠缠:一方面,你的确是很羞涩地面对他人;另一方面,你也是在要求获得他人的认可。你在心里提心吊胆,表面上却很肯定地说:“关注我,接受我!”

在第4章,我们将会详细探讨卡罗尔·伯纳特关于害羞根源有趣而又清晰的分析。在一次电话访谈中,她为我描述了害羞的表演者的面具,以及她是如何帮助三个女儿克服害羞的。

是否善于社交: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

现在,让我们撇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们,无论是同事、邻居、同学还是相识的普通人都可以。首先,对你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做一个是否害羞的判断,接着,请他们回答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吗?”你也可以让他们猜测一下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对于熟悉的人,你也可以问同样的问题。将你听到的答案记录下来,这也许对你以后的推测会有帮助。

不同的人群和环境决定了你调查的准确性和评估调查的灵敏性。和家人、朋友分享这样的练习或许会让你觉得很有价值,因为这可能会引起一场生动的讨论,让那些害羞的人开口说出他们的真实感受。

在我们的调查中,害羞者通常过高估计了害羞在一般人群中的普遍性。在他们眼中,这世界上害羞者所占的比例比不害羞者眼中的比例高很多。此外,在那些认为自己现阶段很害羞的人中,有一半的人认为他们的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相比于辨别出一群人中的害羞者,观察者更容易发现谁不害羞。那些私下害羞者通常能通过这一关,而那些仅在公众演讲等特定场合感觉害羞的人,在其他场合同样可能不会被认为是害羞者。

我们询问居住在同一宿舍的48名学生他们彼此是不是害羞的人,有些学生说自己是很害羞的人,但只有45%的人认同他们的观点。相反,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他们并不害羞,还有2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他们或是不确信。而对于那些说自己不害羞的学生,有近75%的人对此表示认同。然而,在另外16%的学生眼中,他们是害羞的。一方面,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害羞的,但他们的朋友中有高达85%的人认为他们并不害羞。另一方面,有几个同学自认为并不害羞,但超过一半的了解他们的朋友认为他们害羞。

为什么“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有如此大的差异?虽然你给人留下的印象绝不只是关于害羞与否的暗示,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可以从别人是否认为你害羞这一判断中吸取到很多经验。

在对宿舍学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判断他人是害羞者还有另外一些原因,比如说话轻声细语的,从不主动开始或保持对话,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拒绝别人,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在,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只和同样安静的一小部分人来往。

那些被认为不害羞的人通常喜欢高谈阔论,充满激情,爱说爱笑,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吸引他人的目光,敢于与他人目光交流,是天生的领导者。而那些并不害羞,但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然的人则会被人们错认为害羞。这种判断掩盖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或许这些人只是在和异性中的某些人相处时感觉不自在而已。

那些并不是很有魅力的害羞者通常会很郁闷,因为别人会误认为他们“冷漠”“故意谦虚”或“拒绝”,从而对他们态度不好。若是长得好看,别人会认为你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若是容貌不好,别人又会说你故意这样做,因为你太自卑。

之前我们讨论过害羞这个概念的模糊性,因为人总是善变的,在对待不同的人时会有不同的态度。此外,我们还要面对人们对于害羞这个判断的敏感性差异,以及他们是否愿意被界定为害羞的人。比如说,一些老师告诉我,他们班里没有害羞的孩子。但同样是面对这个班的学生,其他一些老师则认为30%以上的同学都很害羞。在宿舍调查中,判断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有人认为65%的学生都很害羞,而有人则认为80%以上的同学并不害羞。

对事件的归纳能力影响人的自我界定

既然已经了解了害羞对害羞者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什么因素会造成害羞。表2-1总结出了让人们感到害羞的各种人及情境。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和权威人士居于首位,但亲属也会使人感到害羞。而且,不同年龄层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会让人感到害羞。令人惊讶的是,朋友和父母也会让某些人害羞。

表2-1还列出了许多让人脸红心跳的情境。其中,最糟糕的要数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演讲,尤其是当台下坐的都是大人物,还会为你的表现打分时。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害羞的人只是在特定场合和碰到特定的人才会感到害羞。艺术家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说:“面对商人和小孩子,我依然会感到害羞,而跟研究生和有抱负的艺术家在一起,我就很自在。”

一位女记者分享了让她感到害羞的特定场合。

新闻是我的职业,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感到别扭,哪怕是采访一群人也不会。但是,在当地报社工作的10年间,我被无数次邀请向专业人士讲述我的职业,而我总是借故推辞。每月编辑部开会的时候,我也总感觉不自在,希望不要叫到我,让我在小组面前做评论。

表2-1 是什么让你害羞

对害羞的关注越密切,对如何克服害羞的建议就越多、越具体,害羞者也就越容易尝试和实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害羞的念头悄悄萌生时,我们就有更多的方法来审视和面对。

对“是什么让你害羞”这一问题的回答,害羞者和不害羞者实质上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量的多少”。

害羞者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他们喜欢谈一件又一件经历过的事情,而不会把这些事情归类总结。所以,有更多的情境和更广泛的人群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害羞,他们也就会更多地自我界定为害羞的人。

知道“什么引起害羞”“什么时候害羞”“如何面对害羞”,并不意味着你能回答“为何害羞”。总有人咨询我自己为何会感到害羞,这个问题促使我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征程。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分析害羞者的心理活动,也将讨论害羞者的基本动机,并就害羞者将害羞作为谦逊的原因进行探讨。

本章提要

1.害羞者面对社交场合有三个主要表现,分别是:

(1)沉默寡言;

(2)脸红紧张;

(3)困窘感和自尊缺失感。

2.害羞者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公众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

3.公众害羞者的表现:

(1)无法与适当的对象好好交流,无法得到帮助、建议和爱;

(2)无法成为领导者。

4.私下害羞者的表现:

(1)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和成功;

(2)往往会逃避他人的探究。 tALTwKkfiNeigHEYUDVmYl13PQnsP6qyFmhKbgWY/ghUFl9tCpIOt8U+hzJ2Pc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