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01 -

害羞是社交焦虑者的“面具”

不论你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如何,当你认为自己害羞时,你就是害羞的人。

记得4岁的时候,因为害羞,我用各种方法躲避那些来家里看望我们的人。他们都是我认识的人,比如我的堂兄、姑妈、叔叔、家里的朋友甚至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藏在洗衣篮、壁橱、睡袋、大篮子里,甚至床底下,以及家里很多可以藏人的地方,而这都是因为我害怕见人。随着我逐渐长大,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更糟了吗?当听到以上这段类似于伍迪·艾伦(Woody Allen)风格的话时,我们总会忍俊不禁。很显然,有些人笑只是为了防止将这段话与自己高中时的痛苦记忆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宁愿相信那是在夸张,相信生活不可能那么糟。但是,对于很多害羞的人来说,生活的确就是那么糟。

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我的弟弟乔治需要使用腿部支架,这也导致他对人产生了病态的恐惧。只要听到敲门声,他就会环顾四周,寻找家人的身影,如果有家人在,他就会迅速藏到床下或是选择更加安全的方法躲起来,比如把自己反锁在浴室里。只有在家人的再三恳求下,他才会变得理智些,出来向邻居或亲戚问好。

我的母亲很善良,并且具有洞察人类本性的天赋。她决定趁乔治的害羞还不是特别严重的时候帮助他克服。那时,乔治已经不再需要腿部支架了,但是他仍然很自卑。母亲认为乔治应该和其他同龄的孩子待在一起,因此,尽管乔治只有四岁半,母亲还是毅然说服公立学校接收了他。母亲经常回忆当时的情况。

乔治的故事

在最初的一整天里,乔治几乎都在不停地哭泣或抽噎,近乎惊恐地抓着我的衣服。每当有老师或者其他孩子朝他看时,他就会把头埋在我的膝盖上,或是抬头盯着天花板。但每当班里有老师讲故事时,他就情不自禁地去听;当小朋友玩音乐玩具时,他也会忍不住去看,好奇心让他不再哭泣。

我想,如果乔治可以变成隐形人,悄悄地观看并加入游戏中去,其他孩子也可以跟他和睦相处,那他就不会如此不自在了。很显然,他不可能消失不见,但他可以做到另外一件事——变成像他心目中的英雄“孤胆奇侠”一样的假面人。

晚餐后,我鼓励乔治和我一起把一个棕色的购物纸袋做成面具。我们剪出眼睛、鼻子和嘴巴,为了让面具更吸引人,还稍微涂了些颜色。他非常喜欢戴面具,并让我一遍遍地重复问“戴面具的小孩是谁”。他也会很高兴地回答“是孤胆奇侠”,或“是无名氏”,又或者只是像狮子一样吼叫。有时他还会把面具摘下来,好像是想让我确认戴着面具的仍然是他。

乔治的老师也同意实施我的计划,事实上,她不仅同意了,还做了很多事情帮助我推动这项计划。她对其他孩子说,新来的孩子会戴一个特别的面具,大家可以和他一起玩耍,但不能摘掉他的面具。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不同寻常的方法竟然奏效了。尽管乔治和其他的孩子分开坐,但他仍然是班里的一分子。当他不想被认出来的时候,也不需要隐藏自己。渐渐地,他同其他孩子越走越近,几周后,他就开始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了。

在幼儿园的第二年里,随着对班级事务的日渐熟悉,乔治越来越自信了,但他仍然戴着面具——早上上课之前戴上,只有当哥哥来接他回家时才会摘下来。

接着,在学年快结束的时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要到了,班级表演队要给快毕业的孩子们的父母表演节目。因为乔治已经在这里顺利度过了一年,而且在表演节目方面也算经验丰富,老师就问他:“你想做表演队的队长吗?”听完,他兴高采烈地跳上跳下。随后,老师灵机一动,说道:“乔治,你知道表演队队长是不能戴面具的,只能穿精美的服装,戴上高高的帽子。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表演队队长的话,就要摘下你的面具,穿上这套衣服,可以吗?”乔治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就这样,乔治不仅是班里的一员,还成了表演队队长。他叫喊着,要让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他不再需要面具,并且逐渐变成一个更快乐、更健康的孩子。尽管他不是特别外向,但他确实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后来上初中和高中时,他一直都是班长。

乔治把面具戴在脸上长达一年半之久,这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这种新颖的方法使他渐渐开始与别人进行交流,并使他最终摘下了面具,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对于极其害羞的男孩来说,这种戴面具的方法是有效的。但其他人可能就没有乔治这么幸运了。或许在学会如何解决此类令人苦恼的难题之前,他们就已经长大成人了。

害羞:对他人和社交活动感到焦虑

害羞或许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种社交焦虑症,它具有同最严重的身体缺陷一样的致残性,而且它带来的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1.害羞的人很难接触别人、结交朋友或是享受可能很美好的经历。

2.害羞的人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3.害羞使别人难以对你的优点做出积极的评价。

4.害羞会唤起人本能的警觉性,使你过分关注外界对自己的反应。

5.害羞使你无法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交流。

6.害羞总是与挫败、担忧和孤独等消极情绪相伴而生。

害羞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害怕人,尤其是害怕那些不知为何会让自己在情感上受到威胁的人,比如新奇而又不确定的陌生人、权力在握的权威者、可能与你甜蜜邂逅的异性。的确,每个人都会使乔治和本章开篇故事中提到的那个4岁小孩感到害怕,他们就是极其生动的案例。但其实,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类似的问题。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参加一个很热闹的聚会,你只认识女主人,而她不在。有人问你是谁,你却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你加入了一个小组,组长很高兴地建议大家都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喜好,以便更好地互相了解。于是你很快就进入了自我排练状态:“我叫……(真是该死,哦,对了)……菲利普·津巴多,我是一个……一个……人(还不够具体的,为什么不说我喜欢看电影呢?)”重来一次,不说个人爱好了:“我是……,呃……!”这种经历非常常见,如果你也经历过,那么即便你不害羞,至少也能体会到害羞者所经历的痛苦了。

虽然害羞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但它是可以克服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害羞,然后再制订计划来克服它。

害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研究越细致,就会发现它的种类越多。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了解什么是害羞,然后再考虑怎样克服它。根据《牛津英语大词典》的记载,历史上最早使用“害羞”这个词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一首诗,该诗写于公元1 000年左右,在这首诗中,害羞的意思是“很容易害怕”。说一个人很“害羞”,就是指他“因为胆小、谨慎或不信任他人而难以接近”。害羞的人通常很谨慎,不乐意遇见某些特定的人或事。他们谨言慎行,不妄下断言,胆小而又敏感。害羞的人也可能生性孤僻、保守、不自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甚至可能会被认为是可疑、品格不端、内心阴暗的。《韦氏词典》则将“害羞”定义为“对别人的出现感到不自在”。

然而,这些定义似乎并没有加深我们对害羞的了解。因为对不同的人来说,害羞有不同的含义,没有哪一个定义足以说明所有问题。害羞会对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轻微的不自在,到莫名其妙地对人感到恐惧,再到极端的神经质,这是十分复杂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我们对将近5 000人进行了斯坦福害羞调查(Standford Shyness Survey)。

1.现在你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吗?

A.是

B.否

2.如果你回答了“否”,那你是否觉得在生命的某段时间里自己是个害羞的人?

A.是

B.否

在调查中,我们有意识地没有对害羞下明确的定义,而是允许每个人采用他自己的理解和定义。首先,我们让被调查者自己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害羞的说法,接着,我们探究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询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景以及想法、感情、行动和身体特征会使他们感到害羞。在第8章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我们也尝试了解其他有关害羞的信息。

害羞是一种普遍现象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害羞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特质,具有普遍性和人群分布广泛性的特点。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超过80%的人表示,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自己曾经经历过害羞,正在体验害羞,甚至是经常感到害羞。在接受调查的人中,超过40%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是害羞的。这意味着我们每遇到10个人,就会有4个人正在体验、经历害羞,也就是说,有8 400万美国人会觉得害羞。

有些人一直在受害羞的困扰。例如,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25%的人说他们长期处于害羞中。在这些人中,仅有4%属于非常害羞的人,因为他们对害羞的定义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面对任何人都会觉得害羞。

不同的文化对害羞有不同的理解,害羞也会因人而异。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所有参加调查的小组中,都有超过25%的人认为自己目前正处于害羞中。值得关注的是,初中女子组和东方学生组中,正处于害羞中的人的比例竟高达60%。除此之外,研究发现,非常害羞的人占到受调查总人数的2%以上。而来自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非常害羞的人高达10%。

为了确定自己是否是真正的害羞者,参与调查的人将他们感到害羞的发生频率作为标志。超过30%的人至少有一半的时间会感到害羞;超过60%的人只是偶尔觉得害羞,但他们认为这种偶尔的害羞已经足以说明他们是害羞的人。比如说,有的人可能只有在演讲时会感到害羞,但对于必须站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学生和商人而言,这已经足以造成严重的影响了。

在参与调查的人中,认为自己不是害羞者的人的比例低于20%。虽然每个人对害羞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害羞并不单单是个人的人格特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多数人认为,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自己也会脸红、心跳和焦躁不安,这些反应恰好也是害羞的特征。换句话说,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场合会使他们与害羞者有同样的想法、感受及行为。不过,这种情境型害羞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害羞的人,而是将这种感受当作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一种不适感,正如突然走进一间全是陌生人的屋子里一样。对自认为是害羞者的人和把害羞作为特定情境的反应的人进行区分十分必要,我们也会在第2章重点探讨害羞者的个人世界。

害羞具有普遍性,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都是以扎实严谨的数据调研作为基础的。在对美国人的抽样调查中,只有7%的人说他们从未感到过害羞。同样,在其他文化中,也只有少数人说他们从未感到过害羞。

男性真的比女性社交能力更强吗

与成人相比,学生中的害羞者更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成年人已经克服了其童年时代的害羞而变得落落大方。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害羞之所以在孩子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是因为他们几乎天天都受到严厉的管束,而这种情况在成年人中则相对少见。不过,害羞并不单单存在于儿童身上,仍然有一部分成年人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害羞。美国知名演员罗伯特·扬(Robert Young)就是其中之一。

我一直都很害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很害怕老师。后来我长得又高又瘦,我的长相跟体重都让我没法进入足球队,也就顺理成章地不能成为受同学仰慕的核心人物。而在我的青春时代,受到大家喜欢与认同、成为大家的焦点的感受对我相当重要。

一些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要比男孩更加害羞。我们在一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在4~6年级的学生中,比较害羞的学生占到样本的42%,跟前面所做的调查基本持平。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和女生都想给自己贴上害羞的标签。但是当我们对7~8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时,这个比例攀升到了54%,其中12%的增幅主要是由于女生中害羞人数的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处于青春期的女生认为自己只有更具魅力和吸引力,才能引起男生的关注。有一个14岁的女孩在发泄自己的愤怒时这样写道:

我很紧张,头也开始疼得难受,但我只能像个疯子似的挠着头。我不知道在一群人面前该怎么办。我在学校表现得跟在家完全不一样,我甚至与自己作对,不穿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上学。

她的困惑在写给安·兰德斯(Ann Landers)的一封信中可窥一斑,她害怕和同伴们不同,想与她们一样,但她或许确实是有一点特别。

亲爱的安·兰德斯:

我希望您不要把这封信随手扔掉,因为这出自一个困惑的女孩之手。我觉得特别不舒服,需要您的帮助。目前,我最大的困扰是不接受自己的性格,我也很想变得很友好,克服我的害羞,大声地说话!我嫉妒那些与我同龄的女孩,希望我也能像她们一样。我也曾经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

有时,因为一个男生跟我打招呼或者对我微笑,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受欢迎。可是第二天,当我发现一群女生围在墙角谈论什么,我就会怀疑她们正在笑话我。虽然我的成绩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但并不突出,也就是中等水平。妈妈认为我过分关注打扮而不是学习成绩,她认为我在学习上不够专注、投入。这是我给您写的第四封信,其他的都被我扔掉了,但无论如何我都会把这封信寄给您的。

怪人

害羞的女人要比害羞的男人多,这句话对吗?当然不对!还有另一种错误的说法:在社交场合中,男人比女人更加自信、更具攻击性,社交能力更强。而我们的研究显示, 性别与害羞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事实上,在大学生中,害羞男生的比例要比害羞女生的略高。而且,这种性别差异在其他一些不是大学生的群体中也有所体现。另外,在不同文化中所做的调查也显示出不同的结果。

害羞还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困扰那些不害羞的人。突然变得害羞的人几乎达到了曾经害羞过的人数的一半。这些突然被害羞困扰的人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在童年时并不害羞,长大后却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忽然变得很害羞。

我们相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克服或缓解害羞,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变得更加害羞。我们的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40%的人提到,他们曾经很害羞,但是他们成功克服了自己的害羞,现在已经不再是害羞的人了!而这些人的经历恰好可以给那些长期或目前正在受害羞困扰的人提供有益的借鉴。

害羞的不同状态:从偶尔焦虑到无法社交

尽管我们仍然不能对害羞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对害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害羞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害羞对不同人产生的不同影响,揭示出害羞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害羞跨越了广泛的心理学范畴,它可以表现为在众人面前偶然的不适,也可以表现为摧毁人的正常生活的创伤性体验。对一些人来说,害羞是他们选择和偏爱的生活方式;对另一些人来说,害羞则意味着难以言喻、无法解禁的终生痛楚。

有些人认为,当与书本、思想、客观事物或大自然相伴时,他们会感到无比惬意。比如作家、科学家、发明家、护林员和探险家,相比社交频繁的社会,他们更喜欢纷扰较少的世界。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更喜欢独处。对他们而言,与人交往没有多少吸引力,就像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一样,他们宁愿享受孤独。又比如说梭罗,他在瓦尔登湖畔孤寂的生活,正是他个人独具魅力的生活方式与人格特质的体现。

即使是在害羞这一小小的范畴之内,从那些可以在必要时与人交往的害羞者,到那些在基础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的害羞者,他们之间的害羞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对于在基础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的害羞者而言,无论是与人交谈、在众人面前演讲,还是从容地举办一次正式晚宴,都是巨大的挑战。

大多数害羞者在害羞这一范畴中都处于中间状态。 他们在特定场合下、与特定人相处时,会有一种被胁迫感和力不从心的感觉。这种不适足以扰乱他们的社会生活,阻碍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表达困难,不能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参见图1-1)。

图1-1 情人节快乐

这种焦虑不适可以表现为脸红或更明显的窘相。正如一位商界经理人描述的那样:

33年来,我一直都会过分地脸红,而这正是害羞的标志。尽管通过努力和坚持,我成为行政主管,获得了拥有数家银行的大公司副总经理助理的职位,但害羞综合征耗费了我太多的精力,而这无疑阻碍了我向更高的职位发展。

这种焦虑不适还会通过隐藏的攻击性行为或冒犯性言语体现出来。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

我总是打断别人说话,或者自己挑起话端并喋喋不休地说,这显得很愚蠢和无知。我装作毫不在意他人,同样,其他人也忽视我的存在。正是在公众面前的内在恐惧,使我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壁花”。

旧金山有一位律师叫梅尔文·贝利(Melvin Belli),以在法庭上的巧辩而闻名。但是他说,他经常会害羞,而且会很体面地掩饰自己的害羞。

因为害羞,所以害怕别人,进而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并不总是能准确地反映他是否是害羞的。害羞经常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但并不一定是直接或明显地发挥作用。换句话说,不论你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如何,当你认为自己害羞时,你就是害羞的人。

处在害羞范畴中间状态的那些人,他们害羞的原因是缺乏社会技巧或对自己没信心。 有些人严重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社会技能。他们不知道如何引起话题,或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因为缺乏自信,有些人即使知道正确答案也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同样,一些聪明的人也会因为没有自信而错失良机。有一位女士就因为缺乏自信而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法律专业。

九月,我开始学习法律。在司法部的考试中,我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学院的考试我平均分为3.94,接近A等,我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三所法律学校学习。但是,在第一学期还没结束的时候,因为太害羞,我选择了退学。在课堂上,我感觉很不舒服,即使对功课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仍然害怕被老师提问。害羞使我无法正常学习,最后只能退学。

当一个人的害羞走到极端状态, 可能会表现为因为无法抑制对他人的害怕而感到习惯性害羞。 无论何时,只要在众人面前做事,他们就会极端畏惧,无可救药地被焦虑控制,以至于唯一的选择就是躲避和逃跑。这种极端害羞的表现不只会出现在学生和年轻人身上,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减弱或消失。一位64岁高龄的女士说道:

我的一生都在害羞中度过。直到几年前我才相信,在别人眼里,我有成为一名好妻子的资格。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认为自己不够好。我不能与人自在地相处,社交能力也很弱,从来不知道该如何招待丈夫的朋友。我害怕自己不够好,运动细胞也很弱,用一句话说就是:我害怕一切。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我没有朋友。我被遗弃了,没人喜欢我,甚至我的丈夫也不喜欢我,最终他和我离婚了。

那些处在最严重的害羞状态的人,他们的害羞可能会转化为神经衰弱。 这种精神瘫痪的后果是抑郁,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自杀。在一个有关害羞的电台访谈节目中,一位自称为“依旧年轻迷人”的50岁女实业家进行了自我剖析:

我很孤独,除了信念,我一无所有。我生活在没有朋友的孤独世界中。我曾多次被欺骗,生活留给我的,只有痛苦和不幸。我孤独地度过各种假期,那是一段段十分令人沮丧和痛苦的时光。我越来越害怕各种节假日,因为每到假期,我的孤独感就会加剧。当看见别人都有亲人和朋友相伴时,我总是会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又没有勇气去做。

对于以上这些处于害羞各个阶段的人而言,害羞是个重要的问题。它不是只有一点点烦人,也不是小小的混乱,而是一个真正的严重的问题。

缺少社交:寻求自我存在的状态

尽管许多事件和统计数字都很令人沮丧,但我们要知道,害羞也有积极的方面。10%~20%的害羞者“喜欢”害羞,因为他们发现了害羞的积极面。

那些看到害羞积极面的害羞者常常会用“矜持”“隐忍”“谦逊”等词来形容害羞。而在被雕琢修饰之后,害羞甚至有时被认为是“深沉”或“高品位”的。大卫·尼文(David Niven)、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凯瑟琳·赫本(Kotherine Hepburn)和杰奎琳·奥纳西斯(Jocqueline Onassis)都是“我喜欢害羞”的典范。

在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于192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害羞的优点。

害羞非常普遍,至少在英国是这样的。我们倾向于接受害羞,认为它是与生俱来的,是年轻人迷人气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害羞可以持续到人的晚年,那它就是一个人优秀性格的见证。或许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民族特质。

首先,害羞让人谨慎、自省,维护个人隐私,并给予人只有孤独才能带来的快乐。 害羞的人也不会像暴力或有强制倾向的人那样胁迫或伤害他人。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曾自信地阐释道:

我认为人不应当试图克服害羞。害羞是隐秘的幸福。害羞的人与有闯劲的人正相反。害羞的人很少会是罪大恶极之人,他们有助于保持社会的安宁。

其次,害羞者在挑选朋友时更具有选择性。 害羞者通常会冷静地观察,小心地行事。害羞者会让人觉得更有安全感,因为他们不会被评价为令人讨厌的、放肆的和自命不凡的。同样,害羞者很容易规避人际矛盾,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还会被认为是很好的倾听者。

最后,害羞还有一个特别有趣且积极的作用,就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保护。 害羞本身就是一个让害羞者不被注意、不在众人中凸显出来的面具。而在不被注意的情况下,人们便可以从“应该”和“应当”做某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的行为就可以逃开社会规则强加的束缚。狂欢节和万圣节便是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来自面具和服装的隐匿所导致的巨大个性变化。

我害羞的弟弟乔治也是一个例子。当乔治戴上面具时,我母亲一开始就知道他会更自由地活动。当然,对其他孩子来说,他不过是个无名之辈。但其他孩子怎样想,并不能代表我弟弟的想法。所以,在理解害羞这一方面时,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我们让接受调查的人自己给害羞下定义,他们怎么认为就怎么说。于是,现在我们知道害羞非常普遍,它通常会让人充满焦虑和痛苦,但对某些人来说,它却是一种寻求自我存在的状态。人们根据自我感觉害羞的频率以及感觉到害羞的时间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害羞者。但是,害羞背后是怎样的个人经历呢?害羞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呢?我们将在下一章中找到答案。

本章提要

1.害羞的不同状态:

(1)处于中度害羞状态的人,缺乏正确处理基本人际关系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2)处于严重害羞状态的人,常常无法抑制对别人的害怕而感到习惯性害羞;

(3)处于最严重害羞状态的人,害羞可能会转化为神经衰弱,甚至是抑郁。

2.害羞的积极影响:

(1)害羞使人谨慎、自省,维护个人隐私,并给予人只有孤独才能带来的快乐;

(2)害羞者在挑选朋友时更具选择性;

(3)害羞可以为人们提供保护,让人不被注意。 Cu/T0VTeT8KKF7Ed4V5ByYYG1nEtYD0g9jzZkoqnj6bOiahlCLplhQMFHnhng82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