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版序
害羞是一种可以克服的社交焦虑

我很高兴能听到《不再害羞》中文版即将面世的消息。自1972年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害羞产生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及害羞到底与什么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也深深地被人类害羞的现象吸引,并加深了对害羞研究的兴趣。我一直都希望能够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成果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更多的人克服害羞,当然,我绝不仅仅是希望帮助美国的害羞者,而是想帮助全世界所有的害羞者。

我的研究小组发现,在人类所有族群中,害羞在亚裔美国人中最为普遍,这一现象也从跨文化调查中得到了证实:我们研究了很多国家的人,其中,中国人和日本人是最害羞的。我们也曾探究过原因,发现在亚洲文化中,害羞往往被当作一种美德,如晚辈对长辈尊敬、谦逊和低调的举止,人们更愿意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但是,大多数的受访者也表示,希望自己不要害羞,或者没那么害羞。

害羞会限制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和个人发展,很多人把它描述为“自我施加的心理监狱”。因此,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特别介绍了很多帮助克服害羞的练习,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我在斯坦福大学建立的害羞诊所现在也是帕洛阿尔托大学(Palo Alto University)计划的一部分,我们的一些观点已经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在本书面市之后,我们在害羞的治疗上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下面我会对此做一下简要说明。

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焦虑

1977年,我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第一个害羞诊所,旨在探索和试验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确证了其中三个最主要的治疗策略都可以明显减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害羞症状后,我们把诊所开进了社区,让更多想要克服害羞的人能够得到帮助。现在,害羞诊所是帕洛阿尔托大学医疗保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从事害羞治疗工作,并且作为研究中心对害羞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的基本方法是,在最初的个人面谈问诊之后,对害羞者进行团体治疗。每个小组由包括男女在内的4~8个人组成,并且配有男性和女性治疗师,每个疗程持续8~12次。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有三个主要策略,分别是:

1.减少焦虑:运用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和机能反馈疗法等方法减少焦虑;

2.认知重建:纠正害羞者给自己的消极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并愿意获得支持;

3.培养社交技能:通过示范、在小组中公开表演、建设性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

在每两次治疗之间,小组成员还要完成我们安排的“家庭作业”,他们需要在家、学校和工作单位做相关的练习,并将这些经历和组员们分享。

我们运用的认知重建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核心,也是治疗包括害羞在内的焦虑障碍的主要策略。从专业角度来讲, 害羞属于社交焦虑症(SAD)的范畴。 在这方面的最新进展是,我们正在研究正念减压法(MBSR)的有效性。 害羞是产生和思考更多消极的自我参照的过程,这也是导致整体社会评价趋于负面的原因之一。 新的研究表明:这种自我参照过程(SRP)可以通过参加一系列的心理学练习来改变。慢慢地,害羞者会在平时有意识地留心自己注重自我缺点、忽视优点的无意识心理过程。相比于没有接受正念训练的害羞者,使用正念减压法的人增加了积极的自我认知,减少了消极的自我认知,并且减轻了焦虑症状,增强了自尊。因此,正念减压法可以减少社交焦虑症中不适应的自我认知。

减少社交焦虑:克服害羞的前提

有些药物能够减轻害羞的生理症状,但对害羞者的内心感受并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你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并且决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那么,请务必找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请他介绍一下每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下药。

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相结合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加入药物治疗后,治愈的概率只提高了不足3%,并且,那些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确实不如没有用药的人治愈率高。所以,研究者需要重新考虑抗抑郁药物是否对所有人都有疗效,而在这里,医生的指导用药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们可以充满希望地认为,无须连续使用的低剂量药物,可能比须常年服用的高剂量药物更加有效。

总的来说,我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 害羞是一种习得性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提高社交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知、运用冥想练习而非药物治疗 等方式减少社交焦虑,缓解和克服害羞。

我真诚地希望,中国的读者可以通过《不再害羞》一书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比如害羞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如果决定改变害羞的心理该如何做等。

最后,我还要鼓励中国的学者对害羞进行系统研究,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害羞总体情况的概述。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性,还有很多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i7LkrhQnhsFeaXZXgsR/IkJCJLhkd2NivbLtGWgmwSUCFJzzyOTw8vwG3g+LjD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