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昌村文昌楼

在万圣寺下的浅沟村再向北,一条漫长的村路曲折地爬上黄土台塬,我背着沉重的大包慢吞吞地向不见尽头的远方走去,看着左边如画屏般展开的罗云山,我忽然想起了李白《蜀道难》中最后一句“侧身西望常咨嗟”,此情此景,颇感契合。远方苍山如海浩荡绵延,佛出峡当中而断好似鬼斧天开,舍利塔的身影已经缩小到如同一枚铁钉,举目四望,苍茫的群山旷野中,无尽的历史时空里,自己是何其渺小卑微。跋涉虽苦,但我也沉浸于这种边行走边思考的过程,身体外在的疲乏似乎逐渐麻木了,以至于脚下虽不舒服,却也并未在意,待晚上才发现脚掌磨起了硬币大的一个水泡竟毫无知觉。

终于走进了西昌村,一座傍依黄土高坡而建的小山村,热辣辣的太阳下,村中寂静无声,只在深巷里躲着几个拉家常的老人。无需打听,我老远已经看到了要寻找的目标,孤立于村东南土崖之畔的文昌楼,绕过房舍村巷,径直向目标走过去。

这座文昌楼下部是一座近四米高的方形砖石平台,辟东西向通行的门洞。台上建有面阔进深皆三间的两层十字歇山顶砖木楼阁,两层均出回廊,但一层特别宽大,几乎填满了整个平台,二层又特别小,宽度仅占一层的一半左右,最上部的十字歇山顶收山紧凑极了,使这座楼看起来头小身大,比例不协调。这样比例的楼阁我印象中在陕北明长城沿线有些遗存,神木高家堡、榆林建安堡、横山怀远堡的鼓楼都与此如出一辙,因此我很怀疑这座文昌楼是受了陕北建筑风格的影响。此楼创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现存为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重建,文昌之意与魁星楼类似,为祈求本村文风昌盛而得名。

在路边画这座文昌楼近于尾声时,渐有几个本村老乡围拢过来观看询问。一个大叔表示可以开车送我出山回县城,不要一分钱,我正要感谢,他又说我画的这些画送给他一些即可。我只能回绝了他的好意,毕竟我千里来此,是为了给古建画像而不是为了坐车的,画都送掉,不就白来了嘛。顶着正午的烈日,勒紧饥肠辘辘的肚子,我再次背起小山般的背囊向山外走去。待到返回浅沟村路口附近已是饥渴难耐,就近在小卖店买了袋糕点,边吃边沿着公路向东走,希望能拦到个顺路车。吃了一半我才发现,糕点背面长了一层灰黑色的霉菌。想想这山村中的小店几乎没什么人光顾,这些东西不知已经放了多久,我无奈地苦笑,只能祈祷千万不要拉肚子了。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西昌村文昌楼 BxXSKA6uF8G7SMGE48ooFOTXuN64meNCOZ6Mc3hXoPBIOStwtP/pju99Pm6XGDc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