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圣寺

从万安镇向西的大路直通洪洞县最西南的左木乡,沿途穿村越堡,地势逐渐走高,及至过了一个叫浅沟村的地方,前方已是群山横亘绵延无际。这里是吕梁山的余脉,名叫罗云山,山前高峻的崖壁好像被人猛然劈开般形成一条幽深的大裂谷,公路就紧贴山崖蜿蜒而入,转瞬间身旁已是壁立万仞,怪石嶙峋。运煤的大卡车在身旁鱼贯而过,群山之中都在回荡着它们桀骜不驯的轰鸣之声,飘散的煤尘把灰白色的山石和葱郁的丛林都罩上了一层黑幕。在下乡客车一次次猛烈的颠簸中,我被扔在峡谷里一处略宽的空地前,万圣寺到了。

相传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有一位法舟禅师来到这里,意外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点化,见此处山势群峰环抱如瑞莲捧日,宛若五台山的清凉胜境,于是将这条峡谷命名为“佛出峡”,并修建寺院一座,取名小清凉寺。但历经三武一宗灭佛,寺院屡经兴废终至湮灭,到宋代才渐有复苏,金朝大定四年(1164)又一次在旧址上重建寺院,正式更名为万圣寺。寺周围的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上也各建庵台阁楼,号称小五台,现在仅中台景天阁和北台玄帝阁尚有窑洞残存。

现存的万圣寺山门朝东靠建在崖壁下,内侧与山岩交错在一起,外墙则紧临公路,运煤车的呼啸之声打破了佛乐的悠扬,整座寺院都蒙上了一层脏乎乎的黑灰。寺中面积不大,因地形限制,分为前院、后院和东跨院,各院中的建筑多以窑洞为主,许多都是新建的,仅大雄宝殿有些许古意。此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顶,看结构也就是清代晚期建筑,近些年进行了彻底整修,粉饰一新,甚至安装了玻璃门窗,除此之外几乎已经没有像样的古建筑留存。不过我发现寺内陈列着十多座石经幢,造型甚古,细细辨认,竟然有北宋嘉祐、政和、金代大定等年号,心中暗道,这才配得上千年古刹的身份啊。与寺里一位法号宗瀛的僧人攀谈中得知,他是东北吉林人,出家在外多年,来到此地后发现寺院南边河滩上历代的塔林经幢大多在文革中被推倒毁坏,凌乱不堪。后来开始有人试图盗走一些构件,于是他就出资将这些石构件搬运回寺内,堆放在后院里。可还是有人不死心,来到寺中试图从他眼皮底下把这些经幢构件弄走,于是宗瀛师傅再次雇来吊车,把这些散乱的石构件吊装拼组成大小18座经幢,陈列在正殿周围。虽然已经无法得知这些构件原本的组合形式,但重组之后毕竟有了新的秩序,若有丢失也可一目了然。我大为赞叹,这位老乡不但是个有真诚信仰的僧人,也是个懂得文化价值和负有责任心的人,令我肃然起敬。指着经幢上的年号我说:“老乡啊,你这是做了一件大功德”,可宗瀛师傅叹到“我只能护它们一时,以后怎么办啊!”我们都默然无语,最后一起叹到“只能尽力而为了!”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万圣寺舍利塔

万圣寺北山高耸入云,山巅有一座造型奇特的砖塔,此塔下部设须弥座,其上有圆滚滚如同覆钵式塔的塔身,再上又建有八角九级密檐砖塔一座,好像把汉式的塔嫁接在了藏式塔的上边,堪称罕见的混搭风格,目前我仅见过甘肃兰州的白塔山塔和白衣寺塔有类似的造型。此塔创建于金朝大定七年(1167),原本是一座十三级宝塔,后毁于地震。明朝天启六年(1626)在原址重建,内部曾存放舍利子72颗,因此名曰舍利塔,可惜前些年已经被盗。塔高约37米,在八角形砖塔部分的一层间隔设有四座砖雕塔门,另四面镶嵌有一块记事石碑和三块砖雕匾额,分别为“西方圣境”“舍利宝塔”“极乐世界”。

山西省洪洞县万安镇万圣寺砖塔

我背着沉重的大背包爬上北山,中途先路过了残存两孔砖窑的北台玄帝阁,这里除了石碑,一切都被捣毁了。当我沿着盘山土路来到山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仰望舍利塔,仍然感到一阵兴奋。宝塔好似擎天一柱,借苍茫的山势更显挺拔俊秀。我翘首东望,想在天边寻找广胜寺飞虹塔的身影,我相信古人建塔之时,一定是能够东西呼应的,可灰蒙蒙的雾霾笼罩在天际,什么也看不清晰。平静一下,我开始准备画画,最后选在了塔南边的山崖尽头,背靠深渊,边啃着宗瀛师傅送给我的干粮边画,还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大意,坐稳了不能乱动,这才画成了舍利塔。

从北山上下来,我跳下公路,跨过已经被煤尘染成泥浆状的小河,来到了南侧山崖下旧日万圣寺塔林所在地,这里现在是河滩旁的一片荒地,杂草和荆棘环绕着仅存的两座明代砖塔。两座都是三层的小塔,其中一座还有精美的砖雕仿木结构斗栱,可惜已经被开膛破肚,惨遭盗挖。另一座造型相对朴素简单,从方砖上的刻字得知是明朝永乐二十二年(1424)所建的三空禅师墓塔。

我在荆棘丛中缓步寻觅,却再也找不到这千年塔林其它的遗迹了,于是就地坐下来,以带斗栱的砖塔为近景,北山顶上的舍利塔为远景画了起来,但又觉得画面有些空,于是转身把三空禅师塔也画了进来。千年古刹的遗存屈指可数,坐在潮湿的草丛中,望着北山顶上的舍利塔就好像在遥望远去的时空,似乎真实又近乎于幻象,山脚下轰鸣驶过的大货车毫不客气地把我从沉思中唤醒,让我意识到,寻古探幽,感知历史,还要继续前行。

回到万圣寺和宗瀛师傅告别,他一直送我到寺外,陪我在大货车扬起的尘土里等了好久,直到我上了回城客车才离去,他跟我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这么多年了,我做这件事的意义终于有人理解了。” F4qwDed0rg5BnRhbrKlujONcBrI0bQzKOm2u2j7Ypunbad5zQx8rawfq/PAUipA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