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广胜下寺

洪洞县城以东约十七公里是中镇霍山的余脉,一片巍峨苍翠的山峦连绵不绝地延伸向远方。山脚下有一座小镇名叫广胜寺镇,很明显是围绕着著名的千年古刹广胜寺而发展起来的,绝大部分外地人来到镇上的目的就是要去广胜寺游览。

早在佛教传入中国的东汉时期就开始在此处的山顶上创建寺院,香火传承绵延不绝,至唐代改称广胜寺,因居于山巅,称为上寺。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于山脚下创建下院,称为广胜下寺。

广胜下寺坐北朝南居于霍山余脉的西坡之下,寺前有一股清泉奔涌而出,汇成深潭,其水青碧如玉,其声轰鸣如雷,从远古滚滚而来,至今仍然灌溉滋养着洪洞县广袤的土地。这便是三晋名泉之一的霍泉。《水经注》载,“霍水出霍太山(即今霍山),发源成潭,不测其深。”在唐代时霍泉之水就可灌溉农田十余万亩,于是千百年来,洪洞县和此地当时所归属的赵城县为了争夺霍泉的水源争斗不休、死伤无数,甚至不相婚嫁。直到建国后将赵城县降格为镇并入洪洞,泉水统一调配,才终结了这旷日持久的夺水之争。

下寺建筑群由最前端的山门兼天王殿、前佛殿、大佛殿和两厢的钟鼓楼、配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寺西一墙之隔还有供奉霍泉之神的水神庙。

山门坐落在高台之上,是一座三开间歇山顶的小巧殿宇,前后屋檐下又加设雨檐,使其看起来有重檐殿堂的效果,颇为精巧别致。

走进山门,仿佛进入了另一时空,寺外游人的喧闹和霍泉的轰鸣都被隔绝在身后,眼前则只有佛国世界的幽静素雅,满目是生机盎然的繁茂树木映衬着暗红色的古朴墙垣,小径也半埋在鲜花修竹之下。

前佛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明间前后开隔扇门,两次间直棂窗高悬于墙壁上半部,其余再无门窗。整体架构简练,空间高阔敞朗,沉稳的造型给人以宽厚长者般的感觉。殿宇两旁十字歇山顶的钟、鼓楼小巧纤秀,与体量庞大的前佛殿相伴在一起,倒好像佛祖身旁的胁侍菩萨。

最后一进建筑是寺内的主殿大佛殿,俗称后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椽、悬山顶,体量是寺中最巨大者。其实整座广胜下寺在元代大德七年(1303)的河东大地震中全部被摧毁,后来才逐步得到恢复。大佛殿重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与前佛殿一样都有特别高敞的空间,因开间更多,所以也更具有巍峨磅礴之气势。明间和两次间开隔扇门,两梢间的直棂窗也是开于墙体上半部。檐下正中悬有巨匾曰“宝筏金绳”,为清末赵城知县李寿芝书篆,引自李白的诗句“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

我轻轻跨入幽暗的殿内,怕惊扰了须弥座上诸佛和菩萨们的清修。这里的主尊供奉的是三世佛,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护持于左右,这些造型粗犷生动的彩塑与大殿都是同时期作品,尊尊堪称国宝,但使大佛殿名声在外的却是四壁上原来精美的壁画。据1929年刊刻的《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碑所载:“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远近游者不免触目伤心。邑人频欲修葺,辄因巨资莫筹而止。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壁绘,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请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因与顾客再三商榷,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于是前佛殿和大佛殿的两铺元代壁画就这样辗转被卖掉,最终永远离开了中国。大佛殿西壁的《药师佛佛会图》现在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东壁的《炽盛光佛佛会图》收藏于美国的纳尔逊博物馆。前佛殿的壁画落户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而下寺之内仅余少量残片。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下寺天王殿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下寺后大殿

如今在互联网上已经能够搜到这些壁画的图片了,许多朋友也曾远赴重洋专程前往瞻仰。佛祖安详静谧地在墙壁上继续俯瞰人间沧桑和世事变幻,迁居到大洋彼岸对他来说不过只是换了个地方修行。而我望着大殿白森森空荡荡的墙壁,心中却有无限的感慨,也许是冥冥之中佛祖有灵,以迁居到地球另一端的方式来躲避近百年来的种种战乱纷争和毁灭浩劫,也许吧。 9mTQqGhfNO7Lu7B4AtojcZ9To2+/5EouMb3ZO8e7Mj8QULe/6kXcKhyPG/bK6y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