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多年以前,有许多喜欢研求书法的朋友嘱咐我写一本如何学习书法的书。我也想动笔试写,不过,屡次提起笔来,又放下了。放下笔的理由,却不一定是由于自己的不努力,而是有其他种种原因。

第一,写字的事,是一件需要实践的事。字是由“写”而进步的;书是由“读”而进步的。所以“写字”和“读书”它本身两个字,便已将秘诀明告我们了,也不需要再“谈”了。字不是“谈”得进步的。与其看一本“书法入门”,不如拿起笔学一张古法帖。当然,不谈就写,往往写到弯路上去。但只要人有志用功,久久不懈,走几段弯路是不可避免,也无须避免的,因为弯路之中也给我们很多教训,甚至引我们另开奇境。第二,自古及今爱谈书法的多半都不是第一流书家。例如清朝的包世臣几乎是一位谈书法的专家。他著了一部《艺舟双楫》的大书。后来又出来一位康有为,说得更多。他们的书在近代一般人中发生了极大影响。但他们的理论和方法,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越是关于教初学的书,越需要谨慎正确。所以我不敢写,为的是自己所知甚少,怕的是万一有错。第三,中国谈书法的书,古往今来真也不少,有韵的,无韵的;分章节的,不分章节的;长的,短的;冒上王羲之、颜真卿的名字的,和负责用自己姓名的数也数不清。这许多书,从古到今流传不已,各立一说,各自都说真传,如若要想将正确的书法原理建立起来,必须先将历代相传的千奇百怪的说法加以排比考核和扬弃。这样,才可以将千古以来关于书法上神秘的、玄学的、依托的、“强不知以为知”的一切不可靠的言语摧陷廓清。但,谈何容易?这一大堆古代论书法的书籍,其中荒谬的固然不少,精华却也所在皆是。要考证,要选择,岂是短时期、少数人所能奏效?这一层先办不到,谈起书法来,总觉得碍手碍脚。所以还是不写的妥当。

但是有很多朋友仍责备我这种踟蹰不动的办法。他们以为谈是不妨的。当然,决不是说写字的事只要谈而不须写,写是一定要写,但如何写,必须先谈。因为这样,使得有志写的人,免得走许多弯路。与其从弯路中明白了,再回头走直路,不如一动就走直路。至于错误呢,无论什么专家,谈什么问题,不能说绝对一些小小错误都没有。有了,大家批评,错误就改正了。若是怕出错而不谈,那就根本又错了。

他们又根据写字需要实践的条件来鼓励我。他们说:“纵然你自己以为知道得很少,但你在这里面也磨了四五十年的光阴,好好歹歹谈些甜酸苦辣,也叫有志书法的青年同志们知道何处是直路。他们因此将你所已走过的弯路避开,一直向前跑去,岂不是一件大快事?”并且书法在中国的艺术上,是最具有民族形式的一种。在现代发扬民族优良艺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时代,更有研究提倡的必要。更有一层重要之处,那就是说,我们中国现在还有不少人是用毛笔写字。单就这一点人民用毛笔的群众性说来,也应该切实研究。因此试写这一本小书。在写以前,先定了如下的几层意思:

为了使得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看懂,文字力求简明,因此将一切引经据典的反复考证的理论都避免了。这里所说的话,只是一些经过了辩驳引证的结论。当然这所谓的结论只是我个人所信为是正确的。至于何以得到这些结论,何以相信其正确,如若细说,就不知要占去多少篇幅,反而使读者觉得头绪纷繁。因此在这本小书里不细谈了。

为了使得学习书法的人直接能够实践,这里注重简单地说明正确的执笔方法。关于历来的许多执笔方法,古今典籍,力避多征引,也不多辩驳。希望读者照这方法,诚实力行,久久自明其妙。这里虽然也说一些何以要用这方法的道理,不过单靠文字仍是不能十分有用。读者必须照这方法,实行,实行,最后还是实行,才能逐渐认识清楚。更希望读者不要看它简单而加以轻视。往往一切最复杂的学问最高原则都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原则,却是多少人辛苦积累得来的。书法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问,也不例外。

为了使得学习的人能够从实用方面,先立下根基,这里所谈范围力求其小。这里所注重的,大体上只限于楷书及行草书。读者须知书法范围异常广大,从行草楷书上溯还有篆隶,这是关于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源流方面的问题,包含极多,当然要略为谈及,虽然不能太繁。即以行草楷三体而论,其中也千门万户。这本小书势不能一一列举。学习的人胸襟务须开阔,目光务须远大,万不要以此一知半解,就以为书法原来不过如此。希望学习的人由此“积跬步以行万里”。因为书法的体格尽管千差万别各个不同,但用笔的原则却是一致的。学习的人掌握了这方法,上下千古地自去求索论证,方是一个善于学习的。

前文所说的摧陷廓清的工作,虽然在这本书中尚不能动手,但却决不再添造模糊影响的材料。这里所谈的都是可以了解的。这些言语都是老老实实从自己的实验里,和师友的印证里抽出来的。浅显尽管浅显,却都是可以实行的。但是,艺术上的造诣,好像游山一样,只有游得愈远而愈高的人,才在心目中,自然深刻地领会到那些高远的境界究竟是些什么。这种领会是有程度的,逐渐增加的。程度不到,固然不能了解;即使到了,如若不善形容,也未能说出其中几分之几。涉于这一层的,言传较难。世间往往疏忽地名之曰“神秘”,实际上神秘并不存在。这本小书不计划谈到这样高远的境地,并且,也许著者的程度根本还不能到此境地,所以也不多谈了。

为了使读者在书法的方法上,即手写方面,得有认识,所以写第一部分卷上。为了使读者在书法的欣赏上,即目观方面,得有认识,所以写第二部分卷下。实际上这二者是互相关联的。

以上是这本小书的一个轮廓。 5fVeglLtWpWTReET+gQTruKqESRqo2YH4tBa/eRQqumsRugbRhx8odxsDl4n9X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