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辞龙场东归去

王阳明接到吏部的文书后,于正德四年(1509)年底,结束了自己的被贬生涯,向当地的父老乡亲辞行,众人依依不舍地送走了这位学问精深、平易近人的饱学之士。

对于王阳明自己而言,他尚未完全做好前去庐陵任知县的准备,他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疑惑,也无法预知前方等待他的是福是祸。他在前去的途中,思绪也常常在飘荡,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途中,恰逢正德四年的除夕夜,他感慨良多,写下了:

扁舟除夕尚穷途,

荆楚还怜俗未殊。

处处送神悬楮马,

家家迎岁换桃符。

江缪信薄聊相慰,

世路多歧谩自吁。

白发频年伤远别,

彩衣何日是庭趋。

远客天涯又岁除,

孤航随处亦吾庐。

也知世上风波满,

还恋山中木石居。

事业无心从齿发,

亲交多难绝音书。

江湖未就新春计,

夜半樵歌忽起子。

(《舟中除夕二首》)

王阳明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起落落,心态变得比较淡定、从容,不会再为一时的得失而心潮跌宕。他能够用豁达、圆融的心态来面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想想当初自己被贬之时,心情怅然,到了被贬之地后,反倒能够修身养性,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历经两年的磨炼,自己已经变得从容、豁达,对今后的人生也变得坦然了。即使今后再有什么风吹浪打,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从容应对。

王阳明乘坐的船只顺着江漂流而下,行驶顺畅,很快就过了黔阳、泊淑浦,即将到达辰州府的治所玩陵(今属湖南)。他打算在这里登岸,因为他惦记着挚友杨名父,想要和老友倾诉衷肠相会。

而他在龙场时的几位当地学生冀元亨、蒋信、刘观时,从他人那里打听到自己的恩师要将在辰州上岸,都非常想要和恩师相见,倾听他的教诲,他们是王阳明在龙场时慕名前去投师的。

辰州是湘西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也是当时从湖广进入贵州的必经之地。这天,王阳明乘坐的船只刚刚到岸,他还正在盘算着如何与老友、学生们相见,就有一仆人前来询问。

王阳明一听,居然是自己的学生冀元亨等人派来的。这些学生们早早就来到了这里,以便守候着恩师登岸。见到恩师到达,众学生都非常兴奋,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恩师。

弟子一见王阳明的面就嘘寒问暖,把老师簇拥在中间,好不热闹。

攀谈片刻后,弟子们非常清楚恩师的偏好,特意带着王阳明来到龙兴寺,这个寺庙位于虎溪山前。

王阳明虽然不再一味地沉溺于佛道,却仍然乐于与僧道论道,这已经成为王阳明人生一大乐事。每次论道,都能够让他有所觉悟。

所以,他对学生们这次的安排非常满意,也明白这些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和自己是心心相通了。

被贬两年之后,见到昔日的老友使王阳明十分高兴。大家在一起畅谈过去几年的生活,而王阳明的经历也带给了大家很多的惊奇。王阳明所住的龙兴寺有不可小视的历史渊源,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可谓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其地理位置也相当优越,背靠虎溪山,面临沉江水,又与对面的笔架山隔江相望,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前来拜访。

王阳明信步来到了山顶,远远望去,对面的山峦起伏,甚是壮观。他的心头不由一热,想到这里曾经是自己来过多次的地方,一草一木仍然是那么熟悉,而被贬两年时间里也带给自己很多凄苦和痛楚。

王阳明在等待杨名父的几天时间里,又细细端详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他期待着与老友重逢的喜悦,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老友到来。王阳明再也待不住了,只好继续赶路。

王阳明离开辰州,又一路前行。所经之地都有自己曾经留下的足迹,这些足迹带给了他久违的感动。他的学生冀元亨想要跟随老师前去,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向老师请教,探讨学问。王阳明看到学生如此勤奋好学,也欣然应允。

两人途径桃源县,陶渊明笔下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就是在这里有感而发的。此地风景旖旎、民风朴实,王阳明本想停舟登岸,但是想到要赶赴就任,也就罢了。

师生二人经过常德后,见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想到爱国大夫屈原在这里慷慨激昂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王阳明在心里与屈大夫进行对话:古往今来,即使世事浑浊,也不是你屈大夫一个在孤独前行,即使世人皆醉,也不是你屈大夫一个人有清醒的头脑,我王阳明也立志成为一个品行高洁的饱读之士。当然,屈大夫早已离去,不可能听到王阳明的话,但是,此刻萦绕在他头脑之中的话却仍清晰如在耳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北宋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成为后世很多文人表明心志的不朽著作。而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后世为官者的志向。的确,古人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作为一个七尺大丈夫就应该坦坦荡荡,屹立于天地之间。岂能因为个人一时的得失、荣辱而斤斤计较呢?

想到这里,王阳明顿感胸中热血沸腾,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的少年时代。

王阳明来到酸陵时,想到自己在两年前奔赴贵州途中风餐露宿的情景,心中充满了酸楚,不禁感慨物是人非,这时他就萌生了前去看看的念头。王阳明弃舟登岸,见到曾经熟悉的寺庙、僧人和朋友。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江西。王阳明对这里非常熟悉和留恋,这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使他倍感亲切,产生初回故里的感触。 Uzce7fPkkNmTICvtQSSvvmQG47Oy6DTEjWgcuPegOVMnE5v0ZhJw6UVPhXLO/4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