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龙场悟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是想过自己的日子,但是偏偏还是无意得罪了人。一个在京师得罪了权贵被贬谪至此的驿丞,竟然明目张胆,有恃无恐地在这里传学论道,而且还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拥护。这让当地的官员十分不满,他觉得王阳明来到他的地盘上,不但没有跟他打一个招呼,而且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没有向他汇报,作为一个上级,他愤怒了。

作为报复,他开始找碴,针对王阳明做出了许多坏事情。他先是派人来砸场子,但是群众团结的力量大,他没有得逞。接着,他又偷偷找到贵宁道按察司副使毛应奎,进行各种挑拨离间的说辞,将王阳明说成了一个坏人。

但是,他还是低估了毛应奎的智商,毛应奎不是三两句话就能糊弄住的。毛应奎亲自找到王阳明,与他一番长谈之后,便被王阳明的人格魅力和学问所征服了,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这样一来,王阳明在当地的地位更加崇高了,大家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喜欢来向他讨教,但王阳明并不为此而骄傲,他继续前行在追寻圣贤的道路上。为了更好地体会思想而不被人干扰,他专门找寻了书院附近的石洞来自省,甚至还为自己做了一个石头的棺材,他常常躺进去,闭目沉思,进入一个忘我的境界,体会死亡的感受。

王阳明从小就对术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自己长期以来对佛、道两家都极为关注,因此他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自己在遭遇到失意之时,常常用占卜来预测自己的吉凶。他这次惨遭牢狱之灾,更是醉心于《周易》来预知自己日后的命运。

不仅在牢狱之中潜心攻读《周易》,就连在被贬来贵州的途中也将此书带在身上,片刻不曾离开过。到达被贬之地后,也时常在钻研易理,希望能够提前预知自己未来的去向。

可见,王阳明即使在被贬之地,他也仍然在思考着人生和万物、人性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时常萦绕在他脑中的问题,究竟自己所谓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间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复杂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圣贤之人都有思考,先是孔子最初提出来,但是尚未给出清晰的答案。他的学生则认为:“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后世的读书人也在进行着思考,尝试着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不经意间竟然陷入了错综复杂的境地,以至于成了专门的学问。后来,宋代的朱熹,潜心钻研,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王阳明一心想要实现做圣贤的梦想,这个问题自然也是不能绕开的,他希望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更大的突破。当然,这个突破是很艰难的,要抛开世俗的功名利禄,苦苦思索,心无旁骛。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阳明日日思索,反复推敲,终于看到了希望。

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思索的人性与天道之间并不存在鸿沟,而是能够联为一体的!所谓的天道,也就是宇宙万物每时每刻的变化规律或原理,而这些并不是不可认识、不可理解的,人天生就具备了体察万物的本能,天道是人能够体悟到的。看似复杂、抽象的天理、物理,其实都在个人的心中。而通往圣贤的路上,也就需要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心、精神境界方可达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认识到这些使得王阳明惊喜万分。当时正在深夜,仆人已经沉沉地睡着了,王阳明近似癫狂的叫声惊醒了他们。看到主人失态的狂喜,嘴里说着他们无法明白的话,仆人们都感到莫名其妙。

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就想通过对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内容的解释进行验证。无奈身边没有书本,他只好凭借记忆进行解释,结果完全行得通,五经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解释。而与朱子的注解进行一一对照时,却发现完全是自相矛盾。这使他更加坚信朱子误读了五经,而自己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与圣道吻合了。

对于自己这个追求圣贤的心路历程,可以在他十年后所著的《朱子晚年定论》序言中得到解释。王阳明体悟到圣道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和挫折,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他从年少时树立做圣贤的雄心壮志之后,虽然屡屡遭遇到挫折,但从未放弃,而是苦苦探索。即使被贬到荒蛮之地,也一如既往地潜心钻研,终于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从此之后,王阳明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正如他所讲“常快乐才是真功夫”,艰难的环境下王阳明怀着快乐的心去领悟生命,实践思想。 utNOrp9EWw347V9k5Fyv19Ir5ew5wffF1KcKJXhJNczPH/fVxA6EixWZtkSzi7z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