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组建龙泉山诗社

考场失意,寄情于山水诗画之间,这是古代文人常常会做的事情。王阳明虽然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但落榜大事,还是使他有所触动。

回到家乡后,他的龙泉山诗社热热闹闹地办起来了,明朝的文人骚客多喜欢结诗社,办文会,以此与志同道合的人士畅谈,切磋学问。

他的诗社成员人数不多,没有名噪一时的文人,大家聚在一起,无非下棋饮酒,游山玩水。

余姚纯朴的民风,朴实的文人,同多年来他在京城所感受到的浮夸的文人之风是大有区别的。在创办诗社的这一段时间中,王阳明以诗言志,抒发苦闷,佳句迭出。如:“我爱龙泉寺,山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在龙泉山清秀的环境中,王阳明度过了他人生中最为惬意悠闲的一段时光。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醉酒)须五斗?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这是他那时内心真实的感受,他毕竟是烈鸟,需要一片天空展翅高飞,一片山坳无法满足他内心高飞的渴望。

所以,渐渐地,王阳明发现这和他自己想要的生活越来越远。整日“吟诵风月,摆弄花草”,充其量是个诗人,是个名士,自己想要的是“做圣人”。为此,他开始反省,经常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虽然龙泉在余姚城里,算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清静幽雅,如若在这里终老一生,也算不枉此生,可是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王阳明那颗看似平静的心逐渐蠢蠢欲动。他的这种心境在一首诗中表露无余:“学诗须学古,脱俗去陈言。譬若千丈木,勿为藤蔓缠。又如昆仑派,一泄成大川。人言古今异,此语皆虚传。吾苟得其意,今古何异焉?子才良可进,望汝师圣贤。学文乃余事,聊云子所偏。”

王阳明焦灼不安的心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人生并没有因为龙泉山诗社而终止。

在这首诗中,我们也已经看出他萌生出了打通古今创心学的念头,“成圣贤”更是他内心最后的归属。他知道,自己虽然饱读诗书,但是两次科举失利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即使自己一向对于功名利禄并不在乎,但是如果不能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那么即便是很小的理想和信念,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实践了。于是,他离开了龙泉山诗社,离开了余姚,于弘治八年(1495)再一次回到了京城。

在龙泉山诗社的两年生活中,王阳明抛开了纷繁复杂的世俗,为自己提供了思考和反省的机会,为他今后的生涯积蓄了力量。 yJ057PtXVl89xhSB3mkQe+fcmqlIAhe5JPqZNN2u3e6U5dM0YxzQ+kBI2AkMbd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