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重新审视

课改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教育界对新课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作为基础教育的前沿,初中英语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语法教学的方法与途径,非常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并进行深入的探索。要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审视,首先要弄清其背景,下面就从时代的发展与课程改革两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与外界的交往,尤其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这种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英语作为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英语教学研究工作也随之变得很重要。作为英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也成为近年来中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中的热点。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语法翻译法。确实,从外语教学的历史来看,语法翻译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有其不可否认的优点。它的出现为外语教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适度的翻译也有利于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学习的初始阶段,离开母语的教学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太现实的。然而过多地利用翻译,就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直接影响学生运用外语学习外语的机会,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培养学生不以翻译为中介直接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最后导致学生虽能取得高分却不能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更糟糕的是,过分要求死记硬背语法条条框框,要求学生学习脱离现实生活的例句和课文,会使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而一旦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中学外语教学界一度提出“淡化语言知识”的观点,由此又造成教学的重大误区——过于重能力培养、轻语言知识的系统传授,致使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公开课课堂交际频繁,气氛热烈,就是不提词法、句法,生怕影响交际的氛围。于是教师变成了出色的导演,学生则努力做着演员,这种课与其说是英语教学课,还不如说是英语表演课。其实,大谈能力而忽视知识,结果有时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牢固的、系统化的语言知识和适当的强化训练。从语言学习的环境上来看,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离不开语法学习。学习者习得母语时,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不学语法即可形成语感,获得运用母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但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除了极少数条件特别优越的学校外,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习得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只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才能事半功倍,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增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准确性。对于外语课程中是否应教语法,西方外语教学界在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看法。传统的外语课程观认为,学语言就是学习该语言的语法规则,因此,语法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句子是语法学习的基本单位,词汇主要根据课文选择。 20 世纪 40 年代、 50 年代,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中,语法的概念比较狭窄,强调句型结构的学习,将记忆、操练句型作为语法学习的全部内容,而且语法学习脱离语境,枯燥乏味。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受当时发展起来并流行至今的交际教学思想的影响,外语课程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实际运用,对语言结构的准确程度的要求放松,语法教学的地位被严重地削弱。语法教学服从于交际教学,语法项目的安排也随交际教学的要求安排,在教材中隐性呈现。这使得语法教学本身缺少系统性和阶段性,有些语法甚至被完全忽略。 20 世纪 80 年代,受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的影响,外语课程经历了一场反语法的运动。该理论区分了学习和习得,其核心观点是,语法规则的学习对实际的语言习得并无多少作用。语法可以通过有意义的输入与输出和课堂上的交互作用自然地习得。换句话说,语法能力可以在以语言流利性为目的的环境中不通过有意识地关注语言形式而习得。在此理论的影响下,淡化语法的观点四处弥漫开来。无论是将语言学习等同于语法,还是主张彻底革新而淡化语法,都会导致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偏失。

基于以上分析,郭宝仙老师明确指出:“语法应该在英语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从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来看,中国学生缺乏模仿和产出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以语法为主的基础知识是他们获得语言运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学习手段和工具,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必然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践来看,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仍需加强语法教学。根据 1999 年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查,学生在填写问卷时选择“平时练习中最易出错的是语法”答案者,在主体性调查中,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比例分别是 56.3% 和 61.7% ;参照性调查中,两类学校的比例分别是 56.3% 和 63.5% 。

从理论上看,本研究认为,比起“在外语课程中是否教语法的争论”来,怎样教语法、怎样教好语法的讨论似乎更有意义。只有从观念上明确语法教学的必要与重要,才会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思考怎样教好语法知识。毋庸置疑,在中国教英语,语法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语法更是不可代替的内容,关键在于怎样教语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进而形成英语语言能力。

从实践上看,研究语法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可操作性,如何使语法教学变得有趣,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意义。首先,由于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容易忽略知识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学的知识不扎实,从而影响能力的发展;其次,新课程注重过程,使得部分学生忽视复习掌握语言知识;而语法知识的隐性呈现,更易使教师和学生产生错觉,似乎语法真的不需要认真教。只有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才会在如何教好上下功夫,而只有探索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语法在语言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并努力学好语法,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不是对立或相互排斥的。语法能力是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同时,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最终目的。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摆正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既不片面夸大,也不忽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探讨的不是如何淡化语法教学,而是如何优化语法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要求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近年来进行了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语法知识作为英语学习的拐杖,在新课程中又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语法呢?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则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这一英语课程目标从仅仅关注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养的培养,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新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语言学习要从单纯的语法讲解和死记硬背单词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形成语感;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而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是否应在课程中包括语法内容的问题,而是怎样选择和组织语法内容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力图探索出一条语法教学的新路,使得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一定量的语言知识,用于加速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进程,同时监控、纠正语言的表达;又能够形成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v7sV7WQlzJJt3upxtxPAvgQgXzY9cT9iqvekFj55Aia2pWItBq/WHROKNYmiwH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