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二节 |

全面认识催眠术

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术概述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取得了无数惊人的突破,但是人类大脑精密复杂的运作机制仍然是个没有完全解开的谜。这样说来,学术界仍然对催眠性质及其作用机制众说纷纭便不足为奇了。这并不代表催眠是虚假的。实际上,科学家在实验中已经证明,人们的大脑被催眠后确实会发生变化,催眠现象是真实可测的。而且,很多医学专家也已经认可了催眠在治疗某些病症、缓解疼痛方面卓有成效。然而,还是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理论可以确切解释催眠的性质以及运作原理,现存的大量科学观点各有不同,有时还互相冲突。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力、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其特点是受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受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苏醒活动中。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受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催眠术在中外民间源远流长,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社会、心理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使催眠术有了新的发展。

根据不同的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催眠术的种类划分也很多。

按施术者可分为自我催眠、他人催眠。按暗示条件可分为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操作催眠,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按意识状态可分为苏醒时催眠和睡眠时催眠。按进入催眠的速度可分为快速催眠和慢速催眠。按接受催眠的人数可分为个别催眠和集体催眠。按距离又可分为近体和远离,后者如电话、书信、遥控催眠。按催眠程度又可分轻度、中度和深度三种。

由于催眠术离不开暗示的方法,所以又可称为暗示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也叫暗示催眠治疗。

什么是催眠

如果问100个催眠师,催眠的准确定义是什么,那么就可能会得到多于100种的答案。事实上,对于催眠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通常人们对催眠到底是什么、不是什么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的。大部分关于催眠的定义还是用来描述催眠是如何被导入的,而不是具体去解释什么是催眠。

出于指导意义,一个简短而广泛的综合定义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它涵盖了催眠的所有要点:催眠是一种注意范围被集中缩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建议性和暗示性可以被极大地提高。

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办法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让外界的建议、信息瞬时或持久地进入深层大脑。但是催眠并不能直接改变人,它只是能让人保持长久稳定的、最有利于进行改变的状态。

治疗学所使用的催眠状态纯粹是为了帮助催眠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该状态下,很多积极的想法、价值观念等会被高效率地吸收并且导入人的大脑深处,从而给人带来可喜的转变。对比之下,舞台催眠师所提出的催眠建议或指令只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临床医学催眠师所发出的建议或指令会在催眠开始后保持长久的效用。

事实上,医疗方面的建议只是推荐给受催眠者的两种建议中的一种。有些建议或提示是用来立刻改变受催眠者的信念、态度或行为的,而另一些建议和指令是用来引导受催眠者的一种滞后反应的,这种反应只有在催眠后的一段时间才表现出来。这种建议或指令被称为催眠后指令。这两种建议形式都是有效的,而且在催眠过程中均被广泛应用。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有效催眠

很多打算尝试催眠的人向催眠师提出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能被催眠吗”,回答往往是“是的”。

其实,催眠就好比一种力量——一种属于大脑的力量。催眠是你曾经多次进入的一种精神状态或操作过程,只是你不曾意识到而已。举个例子,当你在看电视或阅读小说的时候,就有可能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催眠治疗师把它称为“催眠行为”。催眠行为与催眠治疗的不同在于,后者的目的是让受催眠者进入一种指定的状态,并利用这种精神力量在实践中获益。比如说,电视节目制作人会通过广告来引导你进入催眠行为,从而去购买他们推销的产品;一个政治领袖会在演讲中利用自己关于精神领域的知识去感染那些听众。

对每个人来说,催眠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天赋。技巧是需要你去学习和练习的东西,天赋则是你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几乎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催眠方面的天赋。所以,可以肯定地说,你是可以被催眠的。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关于催眠的技术和天赋比作一个人的音乐天赋。很多人都有使用乐器的天赋(哪怕它是潜在的)。经过多次尝试、接触和练习,这些人会变得非常熟练,甚至会变成杰出的音乐家。还有一些在音乐方面极有天赋的人,只需要极少的练习或培训,就可能以出色的表现来震惊听众。然而,有些人先天失聪,也就没有音乐天赋了,对他们来说,再多的练习也不可能帮助他们在音乐方面成功。

对于催眠而言,大多数人都一样,都存在着一定的可能被催眠的潜质。至于你能够在催眠方面变得多么熟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兴趣以及你的练习程度。也许你具备这方面的天赋,可以选择简便、迅速地进入深度催眠。如果你想去参加舞台催眠表演,那么催眠师一定会注意到你,而你也很可能成为这方面的明星。你可能以惊人的效率来催眠自己,而不用像别人那样,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做到。还有极个别的人,天生就没有一点被催眠的天赋,因而不管他们怎么去尝试,也不可能被催眠。这种催眠缺陷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精神或智力方面的失调导致的,也可能是一些大脑内部组织受损导致的。

如果天生就具备催眠的潜质,那么你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潜质,不断完善这种技巧,尽快进入催眠。到底有多快呢?答案有两种:一种是你可能进入极度深层的催眠状态,另一种是你只进入了初步的催眠状态。但是必须牢记:“初步的、中间状态的催眠,对于你想要达到的最终自我完善的目的,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不是那种对催眠没有任何反应的人,你就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催眠,实现自己的目标。至于你能够达到哪种程度的催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心和练习。最乐观的情况是在你第一次尝试催眠的时候就能成功,这样在以后的催眠过程中,你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快。

就像梅斯默理论刚刚提出来时,极度昏迷性催眠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恐慌。为了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这里先阐明一下什么是“极度昏迷”。其实有好多种极度昏迷的催眠状态,其中之一被催眠治疗师称为“梦游”。这也是媒体最感兴趣的一种,以至于把梦游当成催眠的主要象征。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容易进入这种深层的催眠状态。在催眠医学中,我们把这些人称为“梦游者”,因为他们很容易进入梦游状态。

梦游者在深层催眠状态下可以做出很多在初级催眠状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几乎可以接受任何非威胁性的建议、指令。他们可以返回到任何年龄段。可以想起以前发生的任何事情,可以激活自己的记忆,可以自动控制身体。他们甚至还可以接受一些特殊的非正常的催眠后指令,并且对催眠时周围发生的事情毫无知觉。这些人相当富有传奇色彩。那种愉快的体验是催眠爱好者的梦想。但是它太少见了,估计全球只有不到20%的人具备梦游的能力。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有效催眠

催眠就好比一种力量——一种属于大脑的力量

那些舞台催眠师,往往希望人们相信他们是可以让任何上台参与表演的人进入梦游的催眠状态的,而事实上,这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前去观看表演的观众足够多,而且正好其中有一两个人是那种能够梦游的人。就算这样,也需要催眠师费很大力气正好把他们挑出来。事实上,任何一个中等水平的催眠师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将这种具备梦游能力的人带入深度催眠状态。而这些人对那些催眠指令非常敏感而且容易接受。也就是说,他们表面上是被催眠师催眠了,其实是由于他们自身具备这种潜能。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还是固执地认为,只有梦游才是真正的催眠。这种想法,就好像认为只有像铅锤一样潜入到水平面以下两万里的深度才叫真正的潜水一样不可取。催眠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很多人因为忽视了这一点而对催眠产生了误解。

催眠、沉思以及第一状态

催眠与沉思的区别是什么?由于用来定义两个不同的名词的方法有很多,所以,就不能保证哪种是对的、哪种会让人产生误解。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如何看待催眠与沉思的关系,你是否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观点不同所做的定义自然也就不同了。催眠是一种注意范围被集中缩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建议性和暗示性可以被极大地提高。要给沉思下定义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沉思有很多种。如果你所指的沉思就是那种保持安静状态,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达到心无杂念、心如止水的境界的话,那么这种沉思与催眠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沉思的方法有时可以帮助沉思者进入催眠状态。但是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催眠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思绪的宁静,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种精神状态来将自己想要的外部建议和指令导入大脑的潜意识中去。沉思就不一样了,沉思者只是从大脑的自我平静状态中直接受益,它不像催眠那样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既定目标。沉思者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而振奋精神,保持平和的心态或得到某种满足感。除此之外,不能做任何像催眠可以做到的改变、完善。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沉思,其中有一种叫作“活动式沉思”。在这种形式的沉思中,你可以一边放松自己的身体,一边进入一种带有自己目的和想法的沉思状态。这种形式的沉思事实上是与广泛意义上的催眠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用来进入状态的方法、技巧有所不同。

很多人会问“创造性想象”是否也可以被用来定义催眠,回答是肯定的。事实上,它也是属于催眠的一种形式。这种创造性想象曾被夏科特·岗卫广泛使用且风靡一时。他告诉人们应该先从头到脚地放松自己,然后再开始利用创造性想象来引导他们的大脑内部做出一些包括体内及体外的调整。这种放松总是能让人进入一种可建议性状态。而那些想象则是用来帮助创造或是支持你预期想要的结果。“创造性想象”的支持者没有把它的一些其他特征或群化关系定义为催眠,这是很明智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催眠术已经被广泛地传播,而且被接受认可有些年了,但是仍然有些人对“催眠”一词感到恐惧。

此外,还有一些学过大脑控制术的人,他们专门教别人如何进入一种大脑集中的状态——第一状态。“第一状态”是否与“催眠”是一回事呢?这主要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它,以及你使用它的最终目的。当一个人进入了所谓“第一状态”后,他的身体开始放松,而这时他的大脑注意力很集中,比较容易接收或吸取新的信息,那么可以断定,这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但是,催眠并不是总发生在“第一状态”。可以说,“第一状态”与“催眠”经常是重叠的,但不是同一个概念。

催眠术的原理

为了理解催眠的基本原理,将意识与潜意识正确区分开来是很重要的。

你是否曾经冥思苦想过,为什么要改变自己不希望有的态度和举动是如此困难?例如,为什么你不能痛下决心戒掉吸烟的习惯、为什么不能将你爱吃的油炸面圈扔到一边……答案就在这里。有些人会说“是的,我一定会改变的”,而另一部分人则说“不可能,我一直都这样,改不过来”。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大脑里隐藏着两种不同的倾向,即同意或不同意某些东西被改变。

人们头脑中的每一个想法或意识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我们把它们称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也可以被称为积极意识或既定意识,它包括了一个人当前所关注的领域。它促使你决定开始阅读这本书,它让你做出各种决定,比如早饭吃什么、给谁打电话,以及下班后去哪里等。

潜意识则是大脑中隐藏在人所关注的事情表面之下的一种功能性倾向。正是由于潜意识的作用,使你在还是一个初学者的时候,阅读本书每页的文字时会感到像是在破译密码一样痛苦。

潜意识同样会作用于你的身体。它知道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伤害你的心灵,如何让你对自己的早餐感到恶心,以及其他许多由于你没有给予适当的积极意识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有些潜意识早在你出生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比如你的一些身体反应。潜意识的其他功能则是在你后期的学习阅读过程中,伴随着大脑意识的形成而悄然滋生的。潜意识在你的记忆系统里无孔不入,它禁锢着你所有的特性以及信念,不让它们被侵扰或改变,潜意识会让你持续地保持原有的、经常的行为模式。

不管你是否已经意识到,事实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都是存在着信息传递的。比如说,当你想要看书时,意识就会传达信息给潜意识,以便完成使用你的胳膊和手部的肌肉来翻书的动作。经过长期的锻炼,潜意识会针对意识经常使用的信息做出简单而迅速的回应,并通过准确的肌肉部位、运动方式和一些辅助措施来实现你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潜意识是服从意识的指令的,但有时情况会相反,因为潜意识会对意识做出的突然改变产生抵触。当你计划改变自己曾经一贯的行为、信仰或者态度时,这种抵触作用就会表现得更加强烈。

大脑程序

在电脑程序员中流行着一句话——“垃圾进,垃圾出。”它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向电脑输入错误数据后,你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它清除掉,使结果不至于那么糟糕。

在某些方面,人的大脑就好像一台复杂的电脑。人的思维模式以及一系列行为就好像安装在电脑里的既定程序一样。有些“程序”是你自己“安装”的。比如,当你第一次吃巧克力的时候,你非常喜欢它的味道和品质,于是你便开始经常吃巧克力,以至于养成了吃巧克力的规律性习惯。而其他一些“程序”则是由你的老师或父母“安装”的,例如,他们可能经常鼓励你去接触一些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品,当你成年以后,你就会对这些古典艺术品非常欣赏,而且会去收藏它们。

同样,你身边的朋友也许从儿时起就开始影响你精神生活方面的习惯。就拿抽烟来说,当你的朋友第一次给你一支烟的时候,你会觉得非常不适应。但是慢慢地,你就会习惯抽烟时那种放松的感觉,从而接受了它。30年后,你仍然在抽烟,你的潜意识里已经习惯了抽烟时的感觉。这种“程序”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你的大脑里,尤其在你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它会显得格外活跃。就像计算机里的程序在接到正确指令后会被激活一样,当某种想法产生或者某一事件发生时,存在于你潜意识里的“程序”也就被激活了。这在你平时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有利于你发挥优势。然而,某一天,你可能会意识到你不再想要使用过去的那一套思维和行动方式;可能你想要把过去存在于你脑中的一些“垃圾”清除掉;抑或你想要在大脑中添加一些新的程序,比如一种新的态度或者行为。于是,你渴望改变编程的过程。

重新编程

修改、安装或者卸载计算机中的一个程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要改变大脑中的程序就不那么简单了。

你的大脑就好像一个装有过滤和防御等安全系统的机器,这些过滤器专门用来扫描那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从而判断它们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它将新的想法和信息与你现有的知识和信念做对比,由于这些新的东西与你大脑中的固有程序不兼容,所以要接受这些突然的改变,过程会很缓慢。改变程序的过程有助于使你的信仰、性格、感觉与现实更加协调,因为你的潜意识不具备识别能力。

所有想法、建议一经通过过滤系统,就被确认为正确指令。所以,安全系统不会轻易接受每一个建议而让你的想法变来变去。如果没有安全系统的保障,你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可以想象,没有了这些识别保障过程,你每天接受成千上万的信息,大脑将是多么混乱。你大脑中的安全系统有时可能会拒绝接受你想要的改变,甚至是一些发自你内心的想法。它可能阻止一些有益的想法进入你的大脑、融入你的生活。它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是根据过去的经历以及以前接受的信念。例如,很多吸烟者都会有一段时间觉得戒烟很难,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信念:“戒烟非常不容易。”

有好多种方法可以被用来对付大脑中的安全系统,当然对比之下有些方法比其他的更为有效、可取。例如,有些人带着强烈的愿望去改变自己,他们不断地重复一个新的举动,以便让它变成一种习惯。当然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会受到阻挠和挫折,无功而返。由于你不断地做新的尝试,就会慢慢地制服或掩盖大脑中的安全系统,你的大脑内部就会接受这种新的做事方法,使它成为一种习惯。

催眠的潜质

对于催眠而言,大多数人都一样,都存在着一定的可能被催眠

另一种对付安全系统的方法就是使用坚定的信念。通过不断地重复你的信念,最终可能导致你想要的改变。通过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不断重复,你的大脑接受的信息快要达到饱和状态,它开始慢慢地确定你的信念为正确指令并且接受了它,从而给出你想要的结果。当然,这个改变的过程通常比较慢,而且会附带一些疑点,有时也可能被挫败。这是因为很多人既没有坚强的意志来强化自己的大脑接受新的信念和行为,也没有足够的耐心来天天重复自己的信念。幸运的是,这里还有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对付你大脑中的安全系统。

利用催眠来解除你大脑中的安全系统

催眠其实是你用来改变自己的一种更为可取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解除或绕开你大脑中的安全系统而直接与大脑进行长时间的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系统形同虚设,而大脑却可以立刻接受来自外界的诸如停止吸烟、保持食欲以及其他任何你想要大脑吸收的东西。你所提出的新建议就好像一套新的程序,催眠可以不经过层层检测和怀疑轻松地帮你将这个程序安装到大脑中。这种改变比之前提到的那些方法更快更简单。这就是催眠在改变自我方面会如此简单有效而且受人青睐的原因。

催眠的心灵状态与阶段

催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恍惚状态。潜意识此时摆脱了有意识心灵判断能力的束缚,开始接受暗示。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所经历的不同心灵状态。第一个是清醒时的β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大脑高度警惕,能够正常使用推理和逻辑。科学家们测量了不同状态下的大脑活动,并使用脑电图仪(EEG)对活动进行监控。在β状态下,脑电波的活动速度在每秒14~30周。

第二个心灵状态叫作α状态,此时脑电波活动速度为每秒8~13周,我们的心灵仍然处于警惕状态,但较为放松。我们在这种心灵状态下通常更具创造性,更容易接受新信息、发挥想象力。一些催眠学家认为,这一状态是从有意识心灵进入无意识心灵的门户。我们每天都会经历α状态,比如沉迷于电影中、马上要睡着或刚刚睡醒时。催眠学家认为,我们进入α状态时也就开始进入恍惚了。

第三个心灵状态是θ状态,此时脑电波活动速度为每秒4~8周。这一状态高度放松、平和,伴有睡梦。它有时被称为睡梦状态。当我们进入深度睡眠或刚从深度睡眠中苏醒时都会体验到θ状态。

最后是δ状态,脑电波活动速度少于每秒4周。这属于深度睡眠状态,心灵完全失去意识,催眠还不能达到这一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水平的脑电波并不严格地局限于某种特定心灵状态。比如,当我们处于β清醒状态时,大脑里仍然存在α或θ电波。以上4种状态是按照占主导地位的某种波长来划定的,它们对于催眠的意义在于——催眠性恍惚发生于α和θ状态,就在这时,对无所不在的无意识心灵的暗示才不会受到有意识心灵判断能力的阻碍。当接受催眠的患者的判断官能开始退居二线时,暗示才能作用于无意识。

催眠恍惚经常被划分为6个不同阶段或深度,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催眠师诱导出的不同表现。催眠师懂得如何诱导并辨识这些不同程度的恍惚状态。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瞌睡,放松开始,受催眠者开始“想睡觉”。其实,催眠并非睡眠,催眠师在这时使受催眠者出现第一次肌肉僵直。也就是说,受催眠者的一些肌肉开始变得沉重,受催眠者无法移动它们。首当其冲的通常是肌肉较少的眼睑。受催眠者的眼睛会紧紧闭上,并且感觉自己没有力气睁开双眼。

第二阶段:这个时候,受催眠者的某些肌肉组会出现僵直,比如一只胳膊。他们还可能会有沉重感或漂浮感。同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可以被看作是轻度恍惚。恍惚程度逐渐加深接近第三阶段时,则进入中度恍惚,这时,受催眠者的双腿甚至全身都会僵直。

第三阶段:在中度恍惚的第一层,受催眠者除了感到肌肉僵直外,味觉和嗅觉还可以被改变。这时,催眠师将一朵香气扑鼻的玫瑰放到受催眠者的鼻子下方,对其潜意识暗示说它闻起来像只臭袜子,受催眠者的身体便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水平上,催眠师还可以使受催眠者忽略一个数字的存在。例如,催眠师可以暗示说数字3不存在,那么当受催眠者从1数到5时会直接从2跳到4,把3漏掉。

催眠恍惚的6个阶段

第四阶段:随着中度恍惚的程度加深,催眠师可以诱导受催眠者出现健忘症——丧失记忆。这时可以加入后催眠暗示(关于受催眠者想要达到的习惯或行为变化)以确保受催眠者的有意识心灵不会阻碍无意识心灵发挥作用。其他现象包括部分肢体的感觉缺乏——麻木,以及痛觉丧失——无痛觉状态。

第五阶段:深度恍惚的第一层经常伴随着正性幻觉,即催眠师可以诱导受催眠者看到或听到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例如,催眠师说一个空花瓶里放着某种花,那么受催眠者就能够对花进行描述。舞台催眠师在这时常常使用不平常的后催眠暗示,于是当受催眠者“醒来”时,他可能就会像鸭子一样嘎嘎叫或者像鸟一样扇动“翅膀”。

第六阶段:在这个程度最深的恍惚中,受催眠者会出现被麻醉现象,这时可以为他们做外科手术。另一个现象是负面幻觉,即受催眠者看不到或听不到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声音。

上述6个阶段可以大致概括催眠症状,但受催眠者经历一些阶段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而且不同个体之间的恍惚程度与行为举止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催眠治疗师的大部分治疗工作可以在前3个阶段——较为轻度的恍惚状态中——进行。这3个阶段被称为记忆留存阶段,后3个深度恍惚阶段常常被称为失忆阶段。

催眠过程

诱导

如果恍惚是催眠的关键,那么使别人进入恍惚的能力就至关重要了,这一过程通常被叫作诱导。当我们自己进入恍惚状态时,比如做白日梦,无意识心灵的关注点是白日梦的对象。而当一个人引导另一个人进入恍惚状态时,受催眠者无意识心灵的关注点是催眠师或者其无意识心灵与催眠师进行沟通。催眠师与主体无意识心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亲和感。在催眠疗法中,建立二者之间的高度亲和感通常被认为对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催眠师和主体进行催眠前沟通的大部分目的就是帮助接受催眠的患者增进了解和信任感,从而增强亲和感。催眠师会通过沟通为每个特定主体设计恍惚诱导的最佳方式和最佳台词。

1.诱导的方法
※恍惚诱导

恍惚诱导的方法多种多样,它们在接近方式、时间长短和气氛上有所不同。它们是命令式的或允许式的。这里将探讨诱导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作用的方式。虽然诱导方式彼此完全不同,但它们都会产生以下结果:放松身体和精神;注意力集中;减少对外界环境和日常事务的注意;更强的内在感觉注意。

※固定诱导

固定诱导是将受催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很小的一个点上,例如摆动的钟摆、墙上的一个点或一个蜡烛。当全神贯注在固定的一点上时,你的注意力会从外界景象和声音上直接被拉到目标上面。诱导需要几秒钟或二三十分钟,具体时间取决于你的暗示感受性。

使用此诱导,你要在一个舒适的位置上,并点上蜡烛,在它燃烧和闪烁时盯着火焰,全部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火焰上。

诱导可以这样开始:看着火焰燃烧和闪烁,你的眼睛继续盯着火焰,全神贯注在火焰上。看着火焰闪烁,眼睛继续盯着。当你看着火焰燃烧时,你的眼睛会变得沉重、变得沉重,你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沉重……直到闭上。

※快速诱导

快速诱导会非常快地引起催眠状态。该诱导由简短、快速的命令组成:闭上你的眼睛;低下头,让你的下巴碰到胸部;胳膊举到肩膀的高度。当你的胳膊觉得很轻,好像漂浮的时候,你就进入催眠了。

该诱导在有很高的暗示感受性的人身上会成功,大多数人会觉得太突然、不能放松。快速诱导与催眠治疗的关系最为密切。进行示范的催眠师能给观众一个暗示感受性测试快速确定其暗示感受性,然后他能用快速诱导对高敏感的人做出验证。在个人实践中,医生可能要与病人接触几次后才能确定他是高暗示感受性的。那么,在治疗这个人时,医生就可以用快速诱导以节省时间。

※间接诱导

间接诱导不同于其他方法,它不使用任何直接的方式,相反,诱导交流是通过类比、象征的方式。该催眠方法对那些抵制其他多种直接诱导方式的人尤为适用。原因很简单:一个人是很难去抵制、拒绝他并未意识到的暗示的。

在间接诱导中,如果催眠师治疗一个因压力而心律不齐的病人,那么催眠师会讲一些老式的水泵如何被强健的老农民使用,当农民规律地、有节奏地抽水,水泵是如何可靠并且良好地工作的。

如果医生在治疗一个有梦游症状的孩子,他可能会讲一个关于冬眠的熊的故事,述说熊对温暖、睡眠的需要,以及长久休息带给动物的愉快。对于难以融入集体当中的大孩子,他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搞破坏,医生会讲述迁徙的鸟经常要排队飞行,它们如何一起迁移,鸟群中的每只鸟如何占据一个相等的位置。还可能集中讲述每只鸟保持相同节律和速度,以便使鸟群作为一个整体和谐地、优美地迁徙。

米尔顿·埃瑞克森是一名隐喻学硕士,他成功地治疗了多种症状的病人。在一个病例中,他曾面对一位过着隐喻生活的病人。这个年轻人用床单裹着自己,走向病房,声称是耶稣。埃瑞克森走向那个人说:“我知道你曾是个木匠。”当这个病人回答“是”的时候,埃瑞克森让他完成一个项目。他让病人做一个书架。这是病人康复过程的重要一步。

米尔顿·埃瑞克森并没有直接说明年轻人不是耶稣,而是暗示他“曾是个木匠”,这样,米尔顿·埃瑞克森就间接地使年轻人在做书架的过程中转变了自己“是耶稣”的隐喻。

※放松诱导

放松诱导就是指自动放松身体的每块肌肉。放松过程可以从头开始向下进行,也可以从脚趾开始向上进行。这种方法在催眠他人或自我催眠时都可以使用。可以这样开始:深呼吸,闭上眼睛开始放松。只想着放松你身体从头到脚的每一块肌肉。

※改进的放松诱导

改进的放松诱导是为了满足那些难于放松的人的需要。它广泛用于压力控制,合并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与经典放松诱导所需的20~25分钟相比,该过程大约需要30~40分钟。

当人们需要放松身体某一特定部位,以减轻肩部、胸部、腿部或其他部位的慢性紧张状态时,这个诱导最为实用。改进的放松诱导能一次放松身体的主要肌肉,首先集中在紧张的颈部,然后是肩部、后背等。使用时,可以从头部开始,向下进行;也可以从脚开始,或从身体的任何部位开始。改进的放松诱导可以这样开始:让你自己舒适一些。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肩膀、绷紧右肩。(停顿)现在放松右肩膀。(停顿并重复3次)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左肩膀、绷紧左肩。(停顿)现在放松左肩膀。(停顿并重复3次)现在集中在你的右胳膊……

不管你从哪里开始,你每个部位的主要肌肉都绷紧、放松3次。当全身都做了一遍时,你就彻底放松了。

理解催眠中的“诱导”

如果恍惚是催眠的关键,那么使别人进入恍惚的能力就至关重

2.诱导的语言

诱导的语言是为了交流观点、思想和感觉。它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你的内心经历以及你的身体上。它有助于你沉浸于幻想的世界中,并在意识水平之下进行交流。下面是诱导语言的关键组成部分。

(1)同义词:不仅仅使用一个描述性的词汇,而是用同义词来强化要描述的状态。它们能增强暗示,例如,你现在感觉自在、放松、平静、舒适等。

(2)解释性暗示:通过重复和解释暗示,加强理解、确保持续。例如,感到轻松流过你的身体、感到放松的温暖、放松身体的每块肌肉、感觉身体所有肌肉都放松。

(3)连接词:连接词有2个功能,保持语言流畅,防止独白被打断;进行一个指示。如“现在放松,并感觉所有肌肉都放松,然后深呼吸,并放松胳膊的所有肌肉,由于你已放松,感觉暖流流过你的身体”……在这段话里,连接词“并”是反应的一个提示。

(4)指定时间:指定时间的词用于加强语气和强调。它们可提示暗示开始或结束的时间。例如,下面的任何提示都可以用来指示暗示的开始,“现在,就在此刻,放松你身体的全部紧张”;“马上,你会感到完全放松”;“早上,你会焕然一新、放松地醒来”。暗示的末尾可以有这样的信号,“2个小时后,你会停止学习,结束考前准备”。

3.诱导的声音

你或许有对公共演讲者的演讲感到厌倦和麻木的经历,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你不断地将自己拉回到所处的情形,并强迫自己仔细听每一个词。但是,事与愿违的是,你的思路还是漂移了。你的思路漂移是因为演讲者的声音将你带入一个恍惚的状态。事实上,某些人声音的语调、音量和其缺乏变化的特性,使它们具有很高的催眠性。

由于声音本身就可以诱导恍惚状态,所以你用来诱导催眠的声音对于你整个的催眠经历是至关重要的。声音可以是强迫性和指令性的,也可以是舒适美妙的。在你录下自己的诱导之前,仔细看一下以下催眠声音的特征。

基本诱导的声音主要是两种类型:单调的和有节奏的。

单调的声音使你的注意力本身变得集中,因为没有其他任何干扰或转移注意力的因素。单调的声音无论是在程度还是音量上都是没有变化的。它一直嗡嗡响:“你将继续放松,现在放松你前额的所有肌肉,感受肌肉的平滑,平滑并且放松,休息你的眼睛。”

有节奏的声音或者歌舞会的声音使你平静,麻痹你,使你进入恍惚状态。用这种声音,可以预见句子中的重音。它们设定了一种舒适、温柔和可预料的节奏模式。例如,“……再深入,再深入,再深入,直到完全放松……”或者“现在你正放松你背部的所有肌肉”。

在这基本的交流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它们在整个诱导过程中不常用,并且零散分布于或是单调的或是有节奏的基本声音中。这些因素包括:

(1)为了强调和加强的字词扭曲。有时候,为了达到特定的语气效果,将字词扭曲。例如,“感受那些肌肉的松……弛和放松,感受小腿肌肉的松……弛和放松,它们松……弛得像橡皮带”。在改进的放松诱导时,你很难放松和感到舒适的情况下,这些字词的扭曲特别有用。

(2)音调的提高。声音变化的水平随调的提高而变化。这种在单调或节奏性声音中产生的渗透情绪放松状态的语调是用作提示的。语调提升是为了强调催眠后的暗示,如:“现在你将停止吸烟!”它也用作给出从诱导中醒来的命令,如:“七,八,九,十,睁开眼睛,恢复过来,感觉好极了!”

(3)不间断的节奏。这种不间断的节奏是通过使用连接建立起来的。连续的语言引导你沿着诱导的方向前进。例如:“感觉你自己放松,继续放松,更深入地放松,感觉你整个身体在越来越放松……”这种不间断的话形成一种节奏,带你进入到一种恍惚的状态,停止任何干扰,让你的注意力没有任何机会被转移。

(4)无声的停顿。为了使你有一个反应提示或指令的时间,诱导者使用了无声的停顿。例如:“现在,深呼吸,(停顿)现在呼气。(停顿)”这种停顿也用于改进的放松诱导中。“注意你的右脚,绷紧你的右脚,(停顿)现在放松你的右脚。(停顿)”给每一个反应以足够的时间是完全必要的。否则,你将感觉到着急或匆忙,从而放松也是不可能的。

4.诱导的步骤

在诱导之前,一般要对受施者进行暗示感受性测试,目的是测试他对暗示的接受和反应能力。暗示感受性越强,就越容易接受催眠。强烈的反应并不是说你会接受改变你行为的那些暗示,它只是意味着你是一个很好的接受者——一位好的接受者是成功的催眠治疗的第一步。

※僵硬手臂练习

确保你处于完全舒适的状态。伸展你的腿和胳膊,现在开始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呼气……放松。完全放松。放松你的腿,背向下,放松肩。放松你的肩、胳膊、脖子和脸。放松整个身体,就是放松。然后再深呼吸……呼气……释放,放松。注意你呼吸的节奏。随着呼吸的节奏开始涨落,当你吸气时,放松你的呼吸,开始感觉你身体的漂流并淹没在放松过程当中。你周围的声音不再重要,忽略它们,放松。让你全身从头顶到脚趾的每一块肌肉都彻底放松。在你轻轻吸气时,放松。呼气时,释放任何紧张,包括身体的、精神的和思想的紧张。

现在举起你的一只胳膊,伸直。握拳,并且要握紧,拳头握紧,现在你的胳膊变得僵直,变得非常僵直。你的胳膊僵直,非常僵直。你的整个胳膊从肩膀到拳头都很僵直了。你的胳膊又直又硬,不会弯曲。你试着弯胳膊,胳膊却更僵直。你僵直的胳膊不动,伸直,不能被移动,没有什么能移动你的胳膊,它从肩膀到拳头都完全僵直,完全僵直。你的胳膊完全僵直。现在要从五数到一。当说“五”的时候你开始放松胳膊,你听到每个数时,要越来越放松你的胳膊,当说“一”的时候,你的胳膊要在你的身旁彻底放松。“五”……开始放松胳膊……“四”……感到你的胳膊放松……“三”……放松……“二”……“一”。你的胳膊完全放松了。

你的反应程度说明了你的暗示感受性。如果你的胳膊变得僵直,并在开始数五之前都保持僵直,那么你是一个容易受暗示影响的人。

※提桶练习

重复僵直手臂练习的第一段,进行放松。在你的面前伸开2只胳膊,与肩平齐。想象你每只手都提着1个桶,手指卷曲绕在水桶的手柄上,握着2个桶。左手的桶是由纸做成的,由纸做的。它是空的,感觉非常轻,左手的桶非常轻、非常轻,因为它是纸做的。左手提着轻的桶。右手的桶是铁做成的,是由很重、很重的铁做成的,桶里面有些石头。当你提着重铁桶时,越来越多的石头被扔进桶里,直到桶被完全填满。桶里完全装满石头,石头堆到了桶顶。桶太重了,把你的右胳膊向下拉。装着石头的桶把你的胳膊向下拉,你的胳膊向下,因为铁桶太重了、太重了。

在这项练习中,你的胳膊会从它在肩膀所处的初始位置移动一定距离。左右手之间的距离越大,你越容易受暗示影响。

※手部握紧练习

重复僵直手臂练习的第一段,进行放松。在你前面紧握双手,把双手握得很紧,双手握得很紧。在你紧握双手时,想象你的手上沾着非常粘的胶水,胶水开始变干,牢牢的、紧紧的。胶水变干让你的双手粘在一起,你的手紧紧粘在一起。你的手好像不再是两只分开的手了,它们是一只。你的手指和手掌牢牢地、紧紧地粘在了一起,非常牢固、紧密。你试验看看胶水把手粘得有多紧,发现你的手、手掌、手指是被粘在了一起。它们粘在一起。它们如此紧密地粘在一起,好像一只手。它们被非常、非常紧地粘在了一起,感觉像一只手。数3下你也不能把手分开。你越用力将手分开,它们就粘得越紧。你每次听到一个数字,它们就粘得更紧。

5.诱导的过程
※开始诱导

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开始放松。只想着放松你身体的每一块肌肉……当你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和内在感觉的时候,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力将降低。通过深呼吸,你开始意识到内在的感觉,引导你的身体放松。结果是你的脉搏减慢,呼吸减慢。你开始集中,将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所给你的指示上。

※身体的系统放松

开始放松你脸部的肌肉,特别是颌部的肌肉,牙齿分开一点使它放松……当你集中放松身体每块肌肉的时候,你将进一步放松。你将更注意到内部功能,对感觉的感受性增加。

※建立深度放松的想象

漂向完全放松的越来越深的境界。感觉到一个很重、很重的东西吊起你的肩膀……漂向越来越深的想象有助于你进入更深的催眠状态。当“重物”吊起你的肩膀时,你肩膀的紧张就释放了。你身体感觉到的任何不同都证明了变化暗示正在发生。

建立轻盈的感觉,要使用下面的想象。你感觉越来越轻,漂浮越来越高,进入放松的舒适状态。诱导中指定的向上或是向下的方向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它能给你带来身体感觉的变化即可。

※加深催眠

想象一个美丽的阶梯,共有10阶,这10个阶梯把你带到一个特别的、平静的、美丽的地方。马上开始从10向后数到1,你想象着从阶梯走下,每走一个阶梯,你感觉身体越来越放松,每下一个阶梯,就更加放松,10,更加放松。9……8……7……6……5……4……3……2……1……更放松,更放松……为了进一步加深催眠状态,数数通常是从10数到1。加深催眠时,从10向后数到1;返回到完全的意识状态时,从1向前数到10。

虽然上面用了阶梯的想象,为了增强你向下的感觉,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欢的想象去代替。或许你想用电梯下降10层的想象,如下所示:你在一个电梯里面,感觉到自己开始下降。当你看着楼层数字通过,你看着数字10……现在是9……

这时,你的四肢开始发软或僵直。你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你的暗示感受性增强。你也会经历一个强烈的想象力增强的过程。周围环境停滞了。

※特别的地点

现在想象你在一个平静的、特别的地点。你可以想象这个特别地点,你甚至能感觉到它。你一个人在那里,你独自一人,没有人打扰你。这是世界上适于你的最平静的地方。

你所选择的特别地点,对于你以及你的经历都应该是独特的。可以是你真实参观的地方或者是你想象的。这个地点不必是真实的。你可以坐在漂浮在平静海面上的一个巨大蓝色枕头上,你也可以在悬挂在太空中的吊床上伸着懒腰,你还可以在云彩中央。你的特别地点必须是你能独处,并能使你产生积极感觉的地方。在这个特别地方,你会增强对进一步暗示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说,一旦产生了平静的感觉,你会对想象作出反应,这能加深催眠后的暗示。

※总结诱导

在特别地点再享受一会儿,然后开始从1数到10,你开始恢复完全意识,好像休息了很长时间而精神振奋。现在开始恢复,1……2……上来……3……4……5……6……7……8……9……10。睁开你的眼睛,完全回来,感觉好极了,非常好。

完成诱导,要暗示一种舒适的感觉,避免突然返回,否则会引起睡意或头痛。你应该感觉放松、精神振奋。你可以四处走走,确定完全清醒了,并祝贺自己做得好。

暗示

从学术上讲,暗示是一种信仰或行动的建议,可以没有干扰、没有挑剔地被接受。换句话说,当你被催眠,在放松状态时,比起你在完全清醒时的意识状态,你的潜意识主要对暗示做出反应。暗示经过一个直接的通道到达潜意识,在那里它很容易被相信、改变行为、产生影响。

下面是一些通过使用暗示能够实现的目标:

暗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按性质划分

失败的人生都是由于消极的暗示造成的。消极的暗示包括给自己胡乱贴标签、一些负面的口头禅、侮辱性的外号及周围人的负面评价等。通常来讲,我们是不提倡使用消极暗示的,但是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例如进行改变行为习惯时,也会使用诸如厌恶疗法等带有强烈负面暗示性信息的技术。

积极的暗示是成功的人生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伤害、哀愁等,这些很容易导致我们消极的思维。因此,能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的人总是占极少数的。

2.按来源划分

其实,从根本上而言,一切暗示都是自我暗示,也就是说只有被自我接受才能产生效力。环境暗示又可以分为他人暗示与周围事物暗示。环境暗示的最大好处就是当事人无法对其进行否定,能够或者说只能自然而然地接受。

3.按方向划分

反向暗示的力量是正向暗示力量的数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涉及安全以及情绪方面的正向暗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反向暗示。比如“我要睡觉”,睡觉是生理安全性问题,同时有些许的情绪因素。越是暗示自己睡觉,反而越睡不着。

4.按逻辑性划分

直接暗示是指以说服教育的方式,强迫当事人接受,容易引起当事人的质疑和反抗,这实际上是明示;间接暗示是指借助某种方式,采取比较隐晦、含蓄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当事人的思维和行为,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暗示。

5.按受暗示者的状态划分

清醒暗示:指人们在意识状态很清醒的情况下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情绪、愿望、观念、判断、态度等的影响,暗示受催眠者可以进入催眠状态。例如,在催眠前使用的:“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将会成功地进入一个无比放松、无比舒适的状态。”

催眠中暗示:指在不同程度的催眠状态下,催眠师给予受催眠者相应的暗示,让受催眠者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变化。利用这类暗示深化受催眠者的催眠状态。例如,在催眠过程中使用的:“好,现在请你慢慢地放下你的手臂,你的手臂每下降一点,你都会感觉更加放松、更加舒适,直到你的手臂完全放下,你就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放松状态,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全身都很轻松……”

催眠后暗示:指在催眠过程中,催眠操作者给予的那些让受催眠者在催眠唤醒后、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影响的暗示。例如,“好,现在慢慢地告别……暂时告别这片绿色的草地,当你想要回来时,你随时都可以回来……”和“在下一次的催眠中,你会更深地进入放松状态……”就是催眠后暗示,前者可以使受催眠者在生活中很快地放松下来,而后者则能够使受催眠者在下一次的治疗中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取得更好的催眠效果。

6.按照暗示的功能划分

现实指令暗示:按照现实状况,直接指示受催眠者该怎样做或者做什么。例如在催眠中所使用的:“把你的手松开时,你就会感觉到全身的肌肉在随之放松……你会感觉到全身的肌肉在随之放松……”

催眠暗示的分类

暗示是催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催眠

意念动作性暗示:暗示受催眠者集中注意力默想一个动作,由此引发出现实外的动作。例如:“集中注意力,想象你的手臂在不断地向下沉……向下沉……向下沉……”

反应抑制性暗示:使用某种暗示使受催眠者对后面的一些指令不能做出反应。例如:“当我数到1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左手臂想举也举不起来了,你会发现你的左手臂想举也举不起来了……试着举一下你的左手臂,你会发现你的左手臂想举也举不起来了……”

认知歪曲性暗示:让受催眠者对现实的认知发生歪曲,并将这些弯曲的认知当作现实。例如:“接下来我会请你从1数到109,但是我已经拿掉了数字5,所以你唯一的数法是1、2、3、4、6、7、8、9、10……”暗示受催眠者没有了5,结果受催眠者在数数字时就没有数5,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暗示,通常暗示性不高的人不会对此做出反应。

以上是常见的催眠暗示分类法。其实催眠中暗示的运用,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简单,暗示语言种类的选择以及层次性编排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一般人会认为,可以借助催眠状态下当事人潜意识开放,信息的接受能力大大加强,采取直接而积极的暗示,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会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数种暗示的交集,以获得最佳的暗示组织模式,从而取得最高、最强的暗示效果。

唤醒

一旦催眠师做出了治疗暗示,达成了催眠目的,最后的任务就是将主体带出恍惚,回到正常意识。传统方法是,催眠师告诉受催眠者他会在某个时刻打一下响指,将受催眠者带离恍惚引入清醒状态。这种表演气息浓厚的技巧现在仍然被一些舞台催眠师采用,因为它显得更加戏剧化。不过很多催眠治疗师认为这种方法太突然了。我们都有过类似体验——白日梦或睡眠突然被打断会使我们受到惊吓。一种更为常用的方法是,催眠师告诉受催眠者他要慢慢地从10往前倒数,他一边数,受催眠者一边感到自己正慢慢地脱离恍惚状态,等到催眠师数到最后的时候,受催眠者就已经完全清醒了。一些催眠师把这一过程变得更加温柔,他们告诉受催眠者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清醒状态,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这一过程平稳自然。有时如果有背景音乐,催眠师可以引导受催眠者在音乐停止时从恍惚中醒来。

催眠唤醒的物理方法

催眠唤醒就是在催眠治疗完成之后,使受催眠者结束其催眠状

接受催眠的人在疗程过后能够记起催眠过程,除非在恍惚中接受了遗忘暗示。他们经常会在催眠过后感到放松或者感觉很健康,但却没有其他任何具体迹象告诉他们“被催眠”过。他们有时会感觉自己“昏睡”了几个小时,而不是只有几分钟,这是因为催眠可以影响我们的时间感。有些人会感到精神振作,就好像是刚刚很香甜地睡了一大觉——许多人都说自己在催眠过后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不过也有一些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进入过恍惚状态,即使催眠师告知他们确实被催眠过。

人们的反应会各种各样。催眠学家指出,恍惚诱导是一种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完全自然的过程,但是,受催眠者最好是在疗程结束、面对外界的喧嚣之前小憩几分钟,就好比是从深度睡眠中醒来要休息片刻一样。

正确看待舞台催眠表演

舞台催眠的娱乐性

很多人对催眠的认识完全来自于娱乐业,即舞台催眠。在18世纪梅斯默时代,催眠表演师就已存在,且享有很高的声望。当代的舞台催眠师有的带着舞台作品四处巡游或出现在集市中,有的还在电视中频频亮相。

对大多数人来说,对催眠的直接认识也是来自演艺者。他们本身就是很有天分的催眠师,他们的表演是一个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舞台催眠世界。的确,在催眠史上,正是美国和欧洲的舞台催眠使这项技术保留下来,但是,舞台表演也会出差错并导致问题产生。一些催眠治疗师认为,虽然很多舞台催眠师颇有造诣,但给催眠学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正确看待舞台催眠表演。

舞台催眠与催眠研究和催眠治疗到底有什么不同?本质上它们没有太大差别,舞台催眠师也是先诱导观众进入催眠恍惚状态,绕过意识头脑而对无意识心理施加暗示作用的。而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当然在于,出现在舞台或电视上的催眠节目纯粹以娱乐为目的,而非治疗,所以舞台催眠师给观众施加的暗示往往和临床催眠师所用的暗示大不相同。参与舞台表演的志愿者可能会被要求学鸭子蹒跚或嘎嘎叫、学鸟儿拍翅膀、跳芭蕾舞、遭遇外星人,或拍想象中的苍蝇。在催眠治疗中,很少会用到这些被舞台催眠师所用的暗示。

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催眠导入的速度和催眠深度。在催眠治疗时,催眠师往往需要用较长的时间为病人进行催眠导入。比起其他人来说,有些个体可能更不容易接受催眠,因此催眠医师需要为具体的客户选择最合适的催眠导入方式。此外,催眠医师相当多的治疗工作常常是在相对轻度的催眠中进行的。

相反,舞台催眠师必须快速地进行催眠导入,时间过长、催眠导入过慢会让观众觉得枯燥乏味。同样,舞台表演者为了达到让催眠对象遗忘的效果,通常会让其进入深度的催眠状态,所以只能选择那些催眠接受性好的观众参与节目。

这也是为什么舞台催眠师从准备活动一开始就必须对观众进行仔细观察和检验的原因。他们要看哪位观众对催眠的接受度最高,并做些暗示性试验看哪位做出的反应最好。比如,催眠师会让观众闭上眼睛,想象有一只胳膊上系着氢气球。催眠师还会暗示他们的胳膊正变得越来越轻,并在不受意识控制下开始上浮,如果某位观众的胳膊在测试中有移动,他就有可能是催眠的合适人选。表演者也会看谁愿意主动成为催眠的对象。比起那些对催眠抱有怀疑态度或根本无动于衷的人来说,这些积极性强的观众更加适合做舞台催眠的对象。

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观众是舞台催眠师为什么在表演时选择人数大大超过表演实际所需的原因,这样他可以在台上淘汰那些实际不容易进行深度催眠的观众。由于舞台催眠师在选择合适的催眠对象方面都受过很好的训练,催眠失败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

不要以为舞台催眠师挑选催眠对象是一种欺骗。舞台催眠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活动,观众掏钱是为了看催眠师轻松地将人催眠,并提供娱乐表演,而不是看催眠师花去过多的演出时间来诱导对催眠接受性差的人。所以,应该把挑选恰当的催眠对象当作表演者的一项职业技巧。

同时,这种选择也回答了舞台催眠的一个重要问题——催眠能让人做违背其意愿和观念或平常行为之外的事情吗?这不能一概而论,但催眠师认为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让人们做他们不情愿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观众在舞台催眠中渴望参与,说明他们已经乐意接受催眠。但是,一般人们是不会像小鸡一样在舞台上又跑又叫的。

舞台催眠师

尽管用途和目的截然不同,优秀的舞台催眠师在催眠诱导和暗示技巧方面,绝不比催眠医师逊色。在舞台催眠早期,的确有冒牌的舞台催眠师哄骗观众相信他们有催眠的本领,而参加表演的“志愿者”都是催眠师的同伙。在当代,这种事情是很少发生的,具有真才实学的催眠师在不断地涌现。技巧十分娴熟的催眠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个体进入深度催眠,并快捷有效地对其施加暗示。此外,有很多舞台催眠师曾经做过催眠医师,有的后来转变成了催眠医师,还有的同时担任这两个角色,因此,舞台催眠与催眠医疗之间其实并非像表面看上去那样迥然不同。

但是,舞台催眠师这一职业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才华和气质。首先,舞台催眠师必须善于舞台表演,是优秀的演艺者,并热爱表演。其次,他们得有支配性人格,或至少在表演过程中能掌握局面。在催眠治疗中,催眠医师和病人需要互相配合,但是在舞台上,催眠师必须要驾驭各环节的进程。因此,那种委婉、单向、缓慢地对个体进行诱导的暗示决不能使用。舞台催眠师选用的暗示必须直接并让人觉得难以违抗。

同样,表演的气氛也很重要。舞台催眠师应该能创造群体气氛并激发观众对节目的好奇心,这样才能使参加表演的观众拥有正确的心态,感觉自己的确在参与表演。

催眠表演的技巧

舞台催眠师的时间比较紧迫,他们必须对参与观众进行快速催眠诱导,以免观众感到表演乏味。因此,舞台催眠师往往会从观众中选择那些能对直接指令做出反应并容易接受催眠的个体。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让一群观众自愿登上舞台,让他们松弛下来之后,再暗示他们的眼睑变得越来越重,眼睛难以睁开。对这些简单的诱导反应比较好的那些人就被留在舞台上,而其他人则回到观众席。强烈的舞台感染力能很快让观众感觉舞台催眠师已完全掌握了舞台表演。舞台催眠师也常给观众一种假象——自己运用了魔力将人催眠并用暗示控制他,而这也能使参与者更主动地配合催眠诱导,马上进入深度催眠状态。这些都是舞台催眠的要素。比如,有些催眠师在舞台上会利用“手部感应”,似乎告诉观众他在用自己的双手向受催眠者传递能量。这种梅斯默时期的做法虽然已经过时,但却增添了表演的戏剧性。运用舞台技术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表演一开始就必须营造恰当的氛围:完美地融合灯光、音乐和戏剧感等因素。

来观看舞台催眠的人大都认为,舞台催眠是一种无害的、可以给人乐趣的消遣方式,但是,很多从事催眠治疗的专业人士却对这种消遣很不放心。批评者认为这种表演使催眠变得哗众取宠,公众对催眠产生了歪曲的理解,未能将催眠的各种益处告诉人们,因而毁坏了催眠的名声。刚接触催眠治疗的人常常问催眠医师这样的问题:医生是不是会让他做舞台上的那些无聊的动作,比如鸭子走、像鸡一样咯咯地叫。因此,批评者说舞台催眠对催眠的扭曲可能会让那些准备接受催眠治疗的人望而却步。

然而,舞台催眠师的观点却针锋相对,他们称催眠表演对人不存在任何害处。他们说,舞台催眠表演让人们了解了催眠的潜在影响力,从而能使他们更容易相信催眠在治疗方面的用途。无论孰是孰非,舞台催眠与催眠医疗已经共处了数十年,估计这种对立的关系还会延续很久。

舞台催眠是否有害

批评者所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舞台催眠是否对观众具有潜在的危害。首先是对身体的危害。有报纸曾报道过,参加舞台催眠的人因在催眠状态下做个别异常的举动而擦破甚至扭断四肢。甚至还有报道说,有人因舞台催眠师暗示他是芭蕾舞演员而做了“劈叉”,结果痛苦不堪。

在英国,一位年轻女士在舞台催眠中因为要去洗手间而从舞台边上跳了下去,结果摔断了腿。这位女士从4英尺(1英尺=0.3048米)高处掉下,腿部两处骨折,打石膏打了7个月。在经法院外调解之后,她得到了3万美元的赔偿。另外,有个年轻男子因在舞台催眠中把洋葱当作苹果吃下之后,开始吃洋葱上瘾,每天吃掉6个洋葱。经过了好几个月他才戒掉了自己的“洋葱瘾”。

批评者认为,舞台催眠除了对肢体的潜在危害,还有更让人担忧的其他危害——对心理的潜在危害。他们觉得催眠表演师过分关注娱乐效果,因而不能保证受催眠者是否能应对被催眠后的经历,或是否能从中慢慢恢复过来。当催眠对象在催眠状态下出现紧张,或其生活中曾被遗忘的痛苦经历被唤醒时,就会带来麻烦。2001年,英国的一场意义重大的法律诉讼就是由此引发的。一个名为琳·豪沃思的女士把一位舞台催眠师告上了法庭。豪沃思来自于英格兰西北部的玻尔通镇,在舞台催眠师菲尔·代蒙(真名为菲利普·格林)的一次催眠秀中被催眠。在表演的过程中,这位女士回溯到自己的童年,并回忆起自己曾经被虐待的经历。豪沃思说此后因为这种经历,她一度患上抑郁症和自杀癖,并因此两次将车开向大树企图自杀。法院判给她的赔偿价值约1万美元。早在1989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相关的职业原则,规定舞台催眠师决不能使用年龄倒退法。菲尔·代蒙也声称自己遵守了职业原则,并没有使用年龄倒退法,但是法官却坚持是他的不当暗示使豪沃思回溯到自己的童年。

1998年,有一桩案例将电视催眠大师保罗·麦肯那也牵扯了进去。这位催眠大师不仅在英国享有盛誉,在美国也非常出名。一位从事家具抛光业、名叫克里斯多夫·盖茨的男子在参加了麦肯那的一场表演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因此将这位催眠大师告上了法院。在催眠表演中,盖茨被暗示自己能学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做太空漫步、能学外星人讲话,并能通过一副特殊的眼镜透视别人。而在演出之后,他被送至医院住了9天。

1993年,莎隆·塔芭恩的官司应该是有关舞台催眠方面影响力最大的案例。那年,在参加完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一家酒馆的催眠表演之后5小时,24岁的塔芭恩死亡。催眠师不知道她对电有恐惧症,在这场表演中暗示她将会经历1万伏高压电击,而塔芭恩在表演结束5小时后因呕吐造成窒息而死。当地的死亡调查判定塔芭恩女士自然死亡,而窒息很可能是由癫痫发作所致。法院后来裁决,尽管不能排除催眠引发其死亡的可能性,但却没有充分的证据推翻自然死亡的鉴定。

这场灾难的直接影响是促使英国政府对舞台催眠进行了重新审查,塔芭恩女士的母亲玛格丽特·哈珀则成立了“反对舞台催眠”组织。然而,政府组织的专家小组最终还是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舞台催眠对参加者存在严重危害,且相比其他很多活动来说,舞台催眠的危害要小很多。

1997年,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顿市的舞台催眠师威廉·尼尔在一场演出后被告上法庭。一名叫尼科尔·亨德森的女士说尼尔在主题为《惊人的尼尔》的表演中,被催眠的男生造成她的脸部受伤。她说,这个男生是在听到尼尔暗示“对你旁边的人做一件平常从未想到过的事情”之后转过身来,重击了她的脸,并造成她左眼下部开裂。亨德森要求尼尔支付4万美元的赔偿金。但是,尼尔的律师安东尼·罗伯蒂对事实却有不同的理解,他说:“他们正准备离开舞台,就在这个时候,男生的胳膊不小心撞上了这位女生的脸部。这纯粹是场意外。”他解释说,对于这场意外尼尔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也不应对此负责。

之后,这场官司在法院外得以解决,赔偿金额是多少没有被透露,也没有任何人承担事故的责任。罗伯蒂说这场官司打得很荒谬,本来就不应该有官司。在法院里大家不停地争论舞台催眠的后果,有些批评者强烈要求严格控制舞台催眠,甚至干脆取缔这种活动。但表演者指出,只要催眠师遵守有关观众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职业准则,就根本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不良后果。根据该准则,催眠表演师必须尊重其催眠对象,并保证在催眠表演结束时取消对其所施加的催眠后暗示。

舞台催眠的过去和现在

美国催眠师麦吉尔所提供的数据表明,在19世纪末,正是舞台催眠才使得催眠术没有被公众完全忘记。在那个年代,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一统心理学的天下,科学领域对催眠学非常轻视。麦吉尔的理论表明,多亏了那时受到广泛欢迎的众多舞台催眠师,催眠学才不至于被完全埋没。

自从18世纪末梅斯默催眠术盛行以来,舞台催眠和催眠的学术研究就一直在并行发展。在精心设计的舞台上,催眠师为了吸引愿意付费接受催眠治疗的病人,常常不但做表演,而且还发表演讲。当梅斯默催眠术风行西方国家的时候,催眠成了一种流行的室内活动。催眠严肃的治疗用途和催眠的表演娱乐之间的界线有时会比较模糊,同样,名副其实的催眠师和那些诱骗观众的江湖人士有时也难以区分。

催眠学非常重要的一位先驱——詹姆士·布莱德医生居然是从法国拉封丹纳的表演中获得了启发。这位苏格兰医生在看了法国人的表演之后称自己并不觉得怎么样,其实却对催眠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来,布莱德医生成为最早使用“催眠”这个词的人。

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对梅斯默催眠术的兴趣高涨,并很快将其应用于舞台表演。

早期的舞台催眠并非对人体绝对无害。一个1894年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位叫弗朗兹·诺伊柯姆的欧洲催眠师照看过一位名叫艾拉·萨拉蒙的年轻女孩。他曾治愈这位女孩的神经障碍,但是与其他很多催眠师一样,诺伊柯姆不仅从事催眠治疗还做催眠表演。在催眠表演中,他将艾拉用作自己催眠表演的媒介。通常情况下,观众中会有某个有心理疾病的人主动到舞台上来,而诺伊柯姆则会将女孩催眠并让她移情于参加催眠的人,以找到舞台上病人的心理问题。这种被称为“通灵术”的技术在当时非常普遍。在一次表演中,诺伊柯姆对施加给艾拉的暗示稍微做了改变,他告诉艾拉她的灵魂将离开她的身体进入病人的身体中。暗示了两次,艾拉都出其不意地对催眠师新的暗示产生了抵抗,这使诺伊柯姆感到恼火。于是,他让这个女孩进入更深的催眠层次,再一次下达指令让她的灵魂离开身体。就在表演还未结束时,艾拉失去了生命。验尸结果表明艾拉死于心力衰竭,而这很可能是由催眠暗示导致的,诺伊柯姆因而被指控犯了杀人罪并被判刑。

在美国,舞台催眠的兴盛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那时的催眠表演师有赫伯特·弗林特等。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1913年出生于帕洛阿图市的麦吉尔曾占据舞台催眠领域最辉煌的位置,被称为美国舞台催眠泰斗。与其他舞台催眠师一样,他起先只对舞台催眠的神奇感兴趣,之后才开始专注于催眠研究。麦吉尔的著作包括享有盛名的《舞台催眠百科全书》。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把催眠的舞台表演、学术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结合到一起。同时,他也是首先使用电视这一新媒介的舞台催眠师,他的工作激发了全世界很多当代舞台催眠师的灵感。

今日的舞台催眠师

今天,在全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名舞台催眠师,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分经常作为嘉宾或者表演者频频出现在电视节目中。比如,在《杰一雷诺晚间秀》和《大卫深夜秀》两个电视节目中就常见到美国著名的催眠师兼喜剧演员吉姆·旺德(心理学博士)的身影。今天,催眠表演师有非常广泛的表演场所,在集市、毕业典礼、宴会、会议活动、私人派对以及旅游客轮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表演。

他们的表演风格迥异、内容纷呈,但“幽默”是大多数表演的主题。舞台催眠师经常说自愿参与节目的观众才是表演真正的主角,正是观众的参与赋予了各场催眠表演引人入胜的独特性和互动性。舞台催眠的批评者说,一些参与者可能会感到尴尬和羞辱。但事实上,多数有经验的催眠师都想方设法不让观众感到尴尬,并在表演前就告诉观众将会发生什么。

表演者不同,暗示的组合也会不同。每个舞台催眠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暗示,所以他们表演的套路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表演的基本模式却比较相似:把志愿者叫上台,对其进行催眠诱导,对其进行不同的暗示以及催眠后暗示。唯一可能会限制暗示内容的是催眠师的想象力。

舞台催眠师的技巧

舞台催眠和催眠治疗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不过有时为了舞台效

女催眠师

尽管舞台催眠这个行业基本上被男性主宰,但是女催眠师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中包括来自圣地亚哥的克里丝汀·米歇尔。作为自成一格的女性舞台催眠师,她的表演生涯起步于拉斯维加斯。她的特点是能让参加催眠的观众认为自己是火星来客,能让男士以为自己是超级名模。与其他许多舞台催眠师一样,米歇尔起初曾接受过催眠临床治疗方面的职业训练。最著名的女性舞台催眠师先驱非莫琼·布兰登和帕特·考林斯莫属。前者被认为是最早的女舞台催眠师,她的名望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最高峰;后者是才华横溢、极具魅力的表演者,当催眠术治愈了自己的癔症麻痹后,她对催眠产生了兴趣,从而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自己的舞台催眠事业。

催眠不可思议的作用

催眠为什么可以产生神奇的作用

催眠对我们的生活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很多接触过催眠治疗的人都惊叹于它的神奇。

其实,催眠被运用于治疗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而在现代医学中,催眠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缓解压力,戒除不良嗜好,纠正不恰当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增进自我觉察能力。催眠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冲突,治疗身心疾病。此外还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如此看来,催眠真的具有很多神奇的作用,那么,这些神奇的作用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般人在催眠状态下会更加容易进入潜意识领域,潜意识类似一台电脑,它将我们的五官感觉到的东西储存起来,并且具有更强大而持久的威力。实践证明,积极、正面的心理能够调整并纠正被扰乱和被破坏的身心状态与行为模式,催眠治疗也正是利用人们的受暗示性,通过不同的暗示引导人们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并且使人们在这种状态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心理状态变化,从而使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使疾病明显好转。

那么,催眠术又是怎样帮助我们放松身体、缓解压力的呢?

其实,当人们进入催眠状态的时候,身体的感觉或者行为的一部分会从意识当中分离出去,从而在无意识当中进行记忆并发挥作用,所以非常易于接受某种心理暗示。特别是人们感觉到有压力的时候,身体的肌肉和精神是呈紧张状态的,使用催眠技术可以让我们迅速进入放松状态,身心愉快,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催眠术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治疗身体疾病,缓解自身压力外,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常神奇的作用。催眠技术可以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及技术相结合,对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各种心理障碍及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等各种身心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催眠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身心疾病的治疗、压力的缓解等都有着很神奇的功效。如果能将催眠术普及于大众,必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催眠能让人忘记失恋的痛苦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动人的感情,痴男怨女们为了心中神圣的爱情而爱得死去活来,两个人在一起不合适,一方理智地要分开,另一方却肝肠寸断、痛不欲生……

也许,很多人都有失恋的经历。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人生中最严重的挫折之一。所以常常有人会问催眠师:“我失恋了,现在痛彻心扉、伤心欲绝、生不如死,催眠可不可以让我忘记这些痛苦和伤心?可不可以将这段感情忘记得干干净净?”

在深度催眠状态下,催眠师的确可以下指令让你忘却某些记忆,产生所谓的失忆现象。而且,这也是一种可以逆转的机制,失去的记忆并不是被抹除了,只是被放到了潜意识更深之处,暂时不去提取而已,如果日后有需要还是可以再下指令唤回来的。

然而,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催眠师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失恋的痛苦是不应该这样处理的。治疗师会希望受催眠者从这些悲伤、痛苦的经历中蜕变和成长,学习到新的智慧。只要受催眠者愿意探索,这些痛苦的经历也能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喜悦的启发。

如果失恋的痛苦确实非常大,超越了受催眠者所能承受的极限,这时,催眠师可以适度地暗示对方:“你的潜意识是非常有智慧的,你的潜意识知道怎么样对你最好、最有利,等一下当我从1数到10的时候,如果有一些记忆适合遗忘的话,潜意识就会帮助你遗忘掉,等你结束催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整个人变得非常轻松、非常舒适,你只会记得你需要记得的东西……”一段时间之后,催眠师觉得时机成熟时,可以再打开那些封锁的记忆,做进一步的分析与处理。

失恋以后的痛苦和挫折感受会因来访者的人生观、性格、恋爱时间的长短以及恋爱程度的深浅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催眠师是按照受催眠者受伤害的程度来进行适当的治疗。当然,催眠师会希望受催眠者在催眠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更多、更深的认识。经历是一种财富,不管是愉快、成功的经历,还是痛苦、挫折的经历,都能让人成长,经历过这些,才会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感恩生活、珍惜生命。

因此,遇到失恋的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催眠师的帮助,重新回到那段痛苦、悲伤、挫折的经历当中,重新认识之前发生的事情,将痛苦、悲伤、挫折的情绪发泄出来,重新接纳、演绎并能超越这些消极的情绪。虽说是要迎接这痛苦,但是转痛苦为智慧,即便是以后再次面对它,也能做到心平气和,并且感谢它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感谢它给自己带来成长的启迪。

催眠可以使忘却的记忆重现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人的记忆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记忆重现指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或者信息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有些人利用催眠来犯罪,而警察也是可以运用催眠来破案的。利用催眠进行犯罪的例子有很多,利用催眠进行破案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警察局在侦破一个系列抢劫杀人案时,在催眠师的帮助下,对证人进行了催眠,使证人重新回忆,引导证人说出犯罪嫌疑人的相貌及身体特征,然后据此画出了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成功地侦破了案件。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阳光温暖的下午,商场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时,一位20岁出头的女子提着包,急匆匆地走上商场的台阶,准备进入商场购物。突然,一声枪响,现场变得一片混乱,伴随着一阵阵惊慌失措的呼叫,人们惊恐万分地四散奔跑。当这个年轻女子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时,发现她面前有一位老先生躺在了血泊中。

警察闻声立即赶到了现场,但是,凶手已经逃之夭夭。作为现场的目击证人,年轻女子必须到警察局作证,但是,她却怎么也说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她当时只想赶紧进入商场买东西而没有其他任何的杂念。直到突然听到了枪声,她只见人们慌乱地四处奔逃。究竟是谁开的枪,她根本就无从回忆,警察因此感到很棘手。

后来,警察局找来了催眠师帮忙。催眠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对调查人员说,目击证人由于极度惊慌、恐惧,在大脑中就很难形成犯罪嫌疑人的肖像,但是在心灵深处,却清晰地留下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就需要对证人进行催眠,激活她的记忆。得到当事人的允许以后,催眠师对这位年轻女子进行催眠,以使她回忆起当时案发的情景。这位年轻女子被安置在催眠椅上,接受催眠师的催眠。

催眠师对她进行暗示诱导:

“你从马路那边一直走过来,是想去买东西吗?”

“是的,我想去买一些衣服。”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是不是去商场买衣服?”

“是的。”

催眠师继续暗示她:

“你现在正从马路那边一直走过来,往商场走去,你已经踏上了商场的台阶。商场入口处人非常多、非常拥挤?”

“是的,人非常多,很拥挤。”年轻女子回答。

“你看一看你前面的人,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被催眠的女子接受催眠师暗示之后,抬头向前看。停留了片刻,回答说:

“什么样的人都有,小孩儿、老先生、老太太,可是,这些人我一个也不认识。”

“那你见到一位穿黑色大衣的老先生吗?”

她稍微迟疑了一下,摇摇头说:“我没看见。”

“你肯定能看见他,你再仔细找一找。”催眠师提示她说。

她又向前仔细地观望,然后激动地回答说:“啊!是的,我看见了,他正从商场里走出来,走得很匆忙,看上去非常慌张的样子。”

“后面有人跟踪她吗?”

她又引颈向前放眼搜寻,回答道:

“是的,有。一个戴帽子的男人,但是他的帽子压得非常低。”

“那个男人大概有多大?”

“应该有30岁吧。”

“那他的脸上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吗?”

“长方脸,嘴角好像有一个黑痣。”

“之后他做什么?”

记忆回溯找失物的步骤

通过催眠找东西就是通过催眠进入我们的潜意

“他走到了老先生身边……”

被催眠的年轻女子突然失声惊叫起来:“啊!是他,就是他!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手枪,把那个老先生打死了!”

“然后那个男人往哪里跑了?”

“他用手压了压帽子,飞快地跑进了商场里去,一直都没有回头!”

在被催眠状态中,这位年轻女子回忆起了她当时的所见所闻,提供了凶犯的相貌特征。警察局根据她提供的特征,很快就抓获了凶犯。

催眠除了使目击者的记忆重现以外,还可以让很多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阴影的人找回自信,重新回到正常工作与生活的状态中,相信催眠术的研究工作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催眠可以促发“无中生有”的生理效应

催眠不是气功,不是宗教,更不是魔术,而是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心理调整,是心理医护人员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

使人忘记失恋的痛苦、使忘却的记忆重现,这只是催眠的诸多神奇效果中的两个。在催眠学界,较多地为人们所谈论的是催眠另一种奇特的作用——促发“无中生有”的生理效应。催眠师只需要对受催眠者做一个特定的暗示,而不用对其进行真实的刺激物作用,就能够使受催眠者不仅在主观上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而且生理上也会产生出相应的效应。

在催眠术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人桥”事件,所谓“人桥”就是通过催眠将人弄得像块钢板,横架在两把椅子之间,让中间悬空,人躺在上面,而且到一定的时候腹部上可以站人。这种奇特的现象,一定会令很多人惊叹不已。当然,这也是一种极端的催眠现象,正是有了这种奇特的生理效应,才显示出催眠术的神奇效果!

现在大家已经都知道,在催眠状态中,只要催眠师发出指令,受催眠者就能够按照其指令行动,完全遵从,丝毫不差。“人工记印实验”是人们所共知的由催眠直接造成生理变化的著名例证。

实验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催眠师取出一块大拇指指盖大小的湿纸片,然后贴在受催眠者的额头或手背的皮肤上。催眠师在使受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就下指令暗示他,在贴纸的地方会有发热的感觉。受催眠者集中注意去体验这种发热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催眠师揭去那块发湿的纸片,人们发现受催眠者被贴上纸片的这块皮肤果然已经发红了。更有甚者,如果催眠师用一枚硬币或一块金属片贴在受催眠者的手臂上,并暗示他说,硬币或金属片是发烫的,他的皮肤很快会被烫得起水泡。在片刻以后,受催眠者被硬币或金属片所覆盖的皮肤果真起了水泡,与真实情况中的烫伤别无二致。

在另一个催眠实例中,催眠师递给受催眠者一杯白开水,请他喝下,同时还暗示他:“这是一杯糖水,里面放了很多糖,所以非常甜。”受催眠者喝下白开水之后,很高兴地说:“这杯糖水的确非常甜。”如果催眠的效果仅此而已,似乎倒也并不显得有多么神奇。不过令人惊异的并不是受催眠者在主观心理上觉得这是一杯糖开水,觉得喝下去非常甜,而是受催眠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变化。人们对被催眠者进行了抽血化验,惊奇地发现受催眠者血液中的含糖量大大增高了。显而易见,催眠师的这个暗示,不仅引起了受催眠者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同时,也造成了其生理上的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得到,而普通的旁观者则很难感受得到。

实际上,使人产生幻觉的催眠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通常,在催眠状态中,催眠师可以通过各种暗示,使受催眠者把不存在的东西看成是存在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法国的催眠大师贝恩海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催眠实验:在使一名受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之后,贝恩海姆便暗示他说,在床上坐着一位女士,她手中拿着一篮杨梅要送给他吃,当他醒过来以后,可以走到床前向她握手道谢,并接过杨梅吃下去。这位受催眠者醒来之后,果然走到空无一人的床前,煞有介事地向实际并不存在的女士说道:“谢谢你,太太。”并做出握手状,然后接过幻想中的那一篮杨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边吃边感叹杨梅的甘甜。

催眠暗示甚至可以使受催眠者陷入“人工假死”的状态,即出现一切自然死亡的特征,如呼吸中断、心跳脉搏停止等。可见,与使人忘记失恋的痛苦、使忘却的记忆重现等效果一样,催眠的这种“无中生有”的效应,同样令人咋舌。

催眠术作为一门高新技术,不可滥用,一旦违规使用,其危害性是不可估计的。所以和克隆技术、异类移植等技术一样,催眠术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催眠能让一个人重返童年时代

催眠是否真能让时光倒流,让一个人重返童年时代,这一直是让人困惑的问题。其实,催眠可以通过运用年龄倒退来实现和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可以对储存在低层潜意识的早年记忆进行唤醒。年龄倒退就是催眠师向受催眠者下达指令,要求受催眠者的心智回到从前的某个时候,这个时候可以是前两天、几个星期之前、几年前、几十年前。

例如,催眠师这样暗示受催眠者:“我现在正在降低你的年龄,一岁一岁地减去,数着你的年龄时,时光就会渐渐地倒退,你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好,现在请你深深地吸气,吸满之后就静静地呼气,随着呼气放松你的全身。好,吸气……吸气……呼气……放松全身。”给予这样的暗示之后,催眠师接着从受催眠者现在的年龄开始一岁一岁地向后倒数,一直数到所确定的年龄为止。如果催眠师数到受催眠者4岁的时候,受催眠者就会表现出4岁小孩儿的动作、神态、语气等,他会像小孩儿一样咬自己的手指、哭闹、撒娇,甚至他的声音、语词和音调也像个孩子一样,如果让他唱歌,他就会像孩子一样扭来扭去地边拍手、边唱歌。

催眠学家经过对受催眠者的年龄倒退现象研究发现,经年龄倒退之后所测得的智力与其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并不相符,虽然它仍低于实际的智力,但是仍然有成熟性趋向,也就是说不同催眠师对不同的受催眠者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对于在催眠中出现年龄倒退现象的原因,各学者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说是真实的——可以称之为真实性派,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具有欺骗性的——可以称之为假装性派。也有的学者说这只是一种模仿行为,只是为了遵从催眠师的指令,顺从催眠师的心意——可以称之为模仿派。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催眠中的年龄倒退是一种模仿性行为,是一种完全沉浸于角色之中的角色扮演,受催眠者只是遵循催眠师的指令,按照催眠师的要求来模仿某一阶段儿童的行为、语言以及情感等。可以设想,既然催眠时可以出现年龄倒退的现象,那么,是否也可以显示出年龄速进的现象呢?其实,催眠师也可以暗示受催眠者的年龄在增长,并且让他成为某个年龄阶段的人,然后让他说出或者做出该年龄阶段的事。通常情况下,受催眠者常常会说出他与他的儿子在一起聊天、登山、踢球的事情,以及他的事业、工作情况等。这种对于生活的描述也反映出了人在自然情况下的一种意识状态。

关于年龄倒退的实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不过,大家对于速老现象的解释和年龄倒退的假设是相仿的。真实性派一直在期待着事实的验证,模仿性派认为受催眠者是在按照他个人的愿望来想象他以往(年龄倒退)以及今后(年龄速进,速老)的生活状况,而持假装性观点的人,则坚持认为速老现象同年龄倒退一样,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假装。不管是哪种观点,大家都相信,催眠术的年龄倒退与速老现象在未来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或许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

催眠可以激发特异功能

催眠真的可以开发出人的内在潜力,并赋予人新的力量吗?特异功能真的存在吗?人们常说的特异功能其实是人类潜在能量的一种体现,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认识上的超常现象,称为“超感官知觉”;一类是意念直接作用于外界事物,称为“心灵致动”。特异功能的具体内容很庞杂,例如遥视、透视、预知、思维传感、意念移物、意念治疗、灵魂出窍、附体重生、幻影续存等。特异功能以人的冥想为基础,能量化人的心智,程序化人的生活,物质化人的梦想。

特异功能是无法被证伪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它的正确与否,暂时不能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现在科学对特异功能还不能给出一个合理、完善的解释。特异功能在魔术表演中可以看到。那么,在生活中,一般的人能被催眠激发出特异功能吗?

关于这一点,虽然有许多立论严谨的专家及学者都有着一致的意见: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催眠可以激发特异功能。但是,催眠师给出的答案却是肯定的。他们都认为,催眠可以引导人将自己的意识状态调整到不同的频道,如果刻意地转到特异功能的频道,那么特异功能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但问题的关键是,催眠师有必要这样做吗?这样做,对当事人有益吗?就好像一些一夜暴富的人,后来反而被那骤得的巨大财富给毁了一样,人们对于上天赋予的特殊的功能,往往会很难接受,或者是很难从容地驾驭,突然而来的特异功能,对于人们来讲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所以,为了生活的平静,还是回到平常状态比较好。

以前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非常精明能干的女人在经过前世催眠之后,发现自己在比较暗的环境中竟然可以看见人体四周的灵光——这称为“眼通”。起初,她非常兴奋,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测试自己的这个能力,而这眼通也是越磨越利,过了半个月之后,她的能力进步到一眼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情绪状态、身体状况、心灵修为,以及一定时间范围里的未来命运。

正因为有了这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她的生活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她慢慢感觉到自己有点负担不了这个新能力所带来的新挑战,例如,她开始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身边的人,这些问题困扰、纠缠着她。经过与催眠师的一番讨论之后,这个女人理智地要求催眠师对她进行催眠,以把眼通关掉。

还有的人在激发特异功能之后可以“看”到远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穿透障碍物看到内部的东西,还有的人可以感觉得到别人的思维,也有的人可以预知未来数小时或几天内会发生的事情等。人所用过的物品或者碰触到其本人,就能说出这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事。还有一种类型的特异功能——产生、发放能量操控外界事物。这种能力包括以意念使物件移动、种子发芽的念力,使物体从封闭的容器穿壁而出的“空间移转”能力等。

如果有人在进行催眠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解除了某些内在的情结,而打通了某些淤积的能量,意外地开启了自己的特异功能,那么,催眠师也会认为这是自然发生的,可以接受的。毕竟化繁为简,顺乎天然才是使用催眠术的最高境界。

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古往今来许多大师也都曾经指出,悟道之后,神通就自然显现,而在没有悟道之前,如果神通跑出来了,也以不用为上,否则,神通反而会成为障道的逆缘。所以,催眠师一般也不希望把人的特异功能牵引出来,而希望人是平凡的。

对催眠术的一些疑问

催眠是不是“让人睡觉”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催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和疑问。没有接受过催眠的人都很想搞清楚催眠是不是让人睡觉,“催眠”一词是否存在着消极的含义。大家也都想知道催眠是否有害,是不是一种大脑的控制,被催眠后的感受怎样,催眠以后的状态和平时有什么区别,等等。

在关于催眠术的诸多疑问中,第一个当是催眠是不是“让人睡觉”。很多人一提到催眠通常就会望文生义,催眠,催眠,不就是催人入眠、催人睡眠吗?其实,这不仅在普通大众眼里经常有人这么想,就连医学界、心理学界也常有人这么认为。一些受催眠者在经过催眠治疗过后,会对催眠师说:“您催眠的时候,我并没有睡着啊,您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能听到,周围人说的话我也能听得到……”那么,催眠到底是不是让人睡觉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清醒的状况呢?如果不是那为什么醒来以后会如此轻松自在呢?

其实,催眠和睡眠完全是两回事,睡眠是人对整个环境和自身知觉的一种高度抑制,而在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对于周围的反应则是被抑制的部分抑制得更深,而被唤起注意的部分比平时还要注意力集中。事实上,在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甚至比平时更清醒,更不用说比睡觉时候了!睡觉的时候人的大脑处于休眠的状态,中途还会做梦,而催眠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那么催眠和睡眠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1)催眠和睡觉的性质是不同的,催眠是一种技术,目的是要对受催眠者进行催眠治疗,而睡眠并没有这种目的,睡眠只是一种单纯的休养生息。

(2)催眠属于心理和生理的范畴,而睡眠则属于生理的范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催眠可以消除精神上的痛苦,可以促进、帮助人类机体的健康发展,并通过调动、发挥人的自我调节机能来实现全部身心的良好发展;而睡眠主要是使精力和体力得到休息与恢复,以便接下来更好地工作与学习。

(3)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虽然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抑制,但是皮层上仍有一点是高度兴奋的,反应非常灵敏,对于催眠师的问题也会做出相应的回答,而处于普通睡眠状态的人,意识活动则是完全停止的,对外界毫不自知,更不可能配合别人回答问题。

催眠与睡眠的异同之处

从字面上理解,催眠似乎就是“催人入眠”,受催眠者的表现

(4)虽然人在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是休息的深度和质量要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是被催眠了十多分钟,但是受催眠者感觉好像睡了很久,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达到了自然的状态,这是普通的睡眠无法比的。

(5)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有时在催眠师的暗示下,其肌肉可以僵直得像一块钢板。而处于普通睡眠状态中的人,一般肌肉都是处于松弛状态,没有特别的影响和刺激是不会有较强烈的反应的。

(6)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经过催眠师的暗示会做出某些动作和行为,比如痛哭、大笑、呕吐、出汗等,而在睡眠状态下的人则远远没有如此丰富的活动,他们只会在梦中才能感受到。

(7)处于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在没有收到催眠师的苏醒暗示之前,即使是睁开眼睛,也仍然是在催眠状态之中。而处于睡眠状态中的人,眼睛一旦睁开,便立即恢复到清醒的状态,不需要任何暗示便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从以上7点完全可以看出,催眠和睡眠完全是两回事。

受催眠者会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有人不愿意接受催眠的原因是对催眠存在很大的恐惧感,他们担心自己在被催眠的过程中受到控制、失去理智而把一些隐私暴露出来、当众出丑或者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例如有一些人担心自己会在催眠时完全听任催眠师的摆布,甚至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密码。还有一些人,他们对催眠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期望得到某些不可能的结果,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绝大多数的催眠学家认为,人在催眠中是无法被迫违背自己的信仰和道德观说话或做事的。催眠学家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只有你想要达到某种无意识行为的变化时,你才能达到这种变化。比如说,如果你并不是真的想要戒烟的话,那么,几次催眠治疗都不太可能使你将烟戒掉。

其实,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机制——自我保护机制,所以,在被催眠的过程中,受催眠者是不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一点人们完全不需要担心。

即使舞台催眠师想要使一些观众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并让他们做出一些诸如学鸡叫等不正常举动,也是因为受催眠者事实上已经认可了催眠师,在潜意识里接受了催眠师的这一安排,而且在完成催眠后,受催眠者一般会有愉快的感觉,不会因为这些举动有所焦虑或者烦恼。

但是,在此必须要说明的是,一些催眠学家认为,这个问题要比看上去复杂得多。他们认为,通过对暗示进行重组再构,就可以使其看起来与主体的意愿相一致,就可以使这个人做出一些在正常状态下不会做的举动。鉴于催眠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接受催眠的人也需要注重催眠师的道德品质与专业素养,确保到正规合格的机构去治疗。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任务,那就是保护自己。这个自我保护机制使人们不会因外界的引导和刺激而做出潜意识里并不认同的事情。即使是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异常坚决地保护着自己。所以,人们根本不用担心会做出违背自己意愿或者说出格的事情。

被催眠以后,受催眠者的感受如何

多数人理解的催眠就是把受催眠者引导进一个失去自我意识,一切思维、动作、行为都受制于人的特殊心理状态。那么,那些受催眠者被催眠以后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在与催眠师沟通的过程中,受催眠者生理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曾经有人当场演示过“催眠人桥”:将自愿体验催眠的观众导入催眠状态之后,把他们的身体置于两个椅子之间,腹部是悬空的,然后,让一个体重一百多斤的人站在受催眠者的腹部上。演示完毕之后,场内的观众询问了受催眠者被催眠之后的感觉。有的受催眠者表示,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是非常清醒的,可以很清楚地听到指令,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的受催眠者则觉得整个过程模模糊糊,感觉腹部所承受的重量像是一本书或一根铅笔、一个气球的重量;还有受催眠者说腹部所承受的是一个热乎乎的熨斗。不同的人因受催眠的程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不同。

总的说来,所有的受催眠者都感到自己腹部上面一百多斤的重量变轻了。在“催眠人桥”的演示当中,受催眠者的注意力被完全集中在全身肌肉的收缩上,整个人变得像一块钢板一样,从而使得腰部肌肉的巨大力量被唤醒,变得无比坚硬。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受催眠者并没有失去意识,所以,他能够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也同样能记住当时生理上的感觉。

被催眠后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大脑中控制我们行为和感受的部分“意识”在起着作用,我们的意识负责思考、判断、发出命令,同时也要接收信息、体验感受。而我们的“潜意识”则在时刻保护着我们的安全,让我们能够知冷知热、知痛知痒。例如,当我们的手被火烫到后就会立即缩回去,然后,有人可能会惊叫一声,而整个缩手的动作或许还不到一秒钟的工夫,却牵动了指端、臂部一百多块肌肉的连锁反应,这就是潜意识的作用。而意识则是这一系列动作之后的一种痛的感觉,因为,很少有人会在被烫伤之后缩手,他们通常是感觉很烫就会及时缩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本身的潜意识能量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其实,潜意识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人们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感受到潜意识的巨大力量,但是通过催眠,让意识的范围缩小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点上,却可以将潜意识的力量爆发出来。这也正是人本身的一股力量,催眠术在这个时候起到一个唤醒潜意识的作用。

催眠就是催眠师与受催眠者的潜意识沟通的过程。随着受催眠者潜意识作用的上升,意识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弱,这便是催眠的深化。心理学家一般是将催眠分为3个阶段:浅催眠、中度催眠与深度催眠。

在浅催眠状态下,人的感觉并不是很明显,主要体现在精神愉悦、身体慵懒而不想动,但是其意识仍然是比较清醒的,能够清楚地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因此,很多进入浅催眠的受催眠者都不承认自己进入了催眠状态。但是,如果催眠师下达观念运动指令或者引导出肌肉强直的现象,受催眠者就会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进入了催眠状态。等到浅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的意识清醒,完全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且会感到非常轻松和舒适。浅催眠是人们最容易进入的一个阶段。

进入中度催眠后,感觉是相对比较多的,例如,人体温度的变化很明显、痛觉消失以及无法完全知晓周围发生的事情。在中度催眠结束之后,当事人只能回忆起某些片段,而且醒来之后,他会感觉仿佛是畅快淋漓地大睡了一场,非常放松、舒适。中度催眠被解除之后,受催眠者能保留部分的记忆,但是内容更接近于催眠指令而非真实情况。中度催眠后,被催眠者与催眠师之间也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不过潜意识却变得异常活跃和敏感。

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后,除了催眠师的声音之外,受催眠者的其他感觉几乎全部消失了。受催眠者身心放松,对于催眠指令反应良好,但是受催眠者的意识是不清醒的,甚至不知道当时四周的状况,沉浸在非常主观的个人世界里。当结束催眠时,受催眠者很可能无法记得催眠中发生过的那些事情。有的受催眠者记忆、人格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则反映自己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样,这些和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程度的高低有着一定的联系。

在进行一般的心理治疗时,深度催眠状态并不重要。心理治疗重在当事人对过往经验的重新诠释。而人生经验的诠释,需要清醒的意识来参与,所以,中度催眠是最合适的。在国外,人们除了可以在心理治疗机构接受、感受催眠,还可以看到催眠师在舞台上表演的“催眠秀”。国内的催眠发展得比较晚,催眠秀的节目也比较少,无论治疗还是表演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除此之外,对催眠过度恐惧和紧张的人,或是不愿意了解尝试和深层沟通的人,也不要轻易去体验催眠。

接受催眠术是不是有害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催眠师都会宣称催眠很安全,只会带来好的效果,不会有害于人们的身体,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接受催眠术是有害健康的。人们之所以对催眠术有很多的误解,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催眠术。有些人认为催眠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现象,人在处于催眠状态中时,会出现许多他们认为的不良现象,包括大脑皮层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意志丧失、智商降低等。甚至有些人认为,被催眠后就像酒精中毒一样,会导致受催眠者精神失常。那么,接受催眠术是否真的有害呢?简单的麻痹对人的身体有副作用吗?

其实,认为接受催眠有害的人可能是看到了正在接受催眠的人。处于中度或深度催眠状态中的受催眠者,绝大部分都是目光呆滞无神,面部也毫无表情,无条件地接受催眠师的一切指令。受催眠者哪怕是见到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好友等,也都全然不认识。其实,这只是在催眠状态中大脑皮层大部分的区域被暂时抑制了而已,在经过暗示之后就会逐渐清醒过来,也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虽然在被催眠之后,一些受催眠者有种种过于被动或是烦躁、发狂甚至是精神失常的表现。但是,这样的事情极少发生。

那么,造成这种表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催眠术本身固有的缺陷,还是由于催眠师施术不当呢?经过研究发现,答案是后者。所以专家、学者都一直强调人们要找正规的催眠机构进行治疗,只要催眠师规范操作,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其实,那些不利的表现不仅可能在催眠施术中出现,在其他心理疗法中也可能出现。一方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催眠可以使人的身心机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和恢复,并通过调动、发挥人的自我调节机能来促进、帮助人类机体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全部身心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专家还需要对受催眠者的一些不良或不正常的反应做深入的分析。由于在清醒的意识中,许多欲求、本能和压抑都被深深地隐匿于潜意识中,它们的确客观存在着,但是又不为他人和自己知晓。在催眠状态下,它们被彻底地释放出来,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充分发泄出来只会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某些缺乏专业知识的人,误以为那些表现不是受催眠者所固有的,而是由于催眠所造成的,所以对催眠术产生误解,并由此开始恐惧催眠。

还有一些人看到,在催眠结束之后,某些受催眠者出现了紧张、头痛、恶心、焦躁、抑郁或者是难以苏醒等现象。他们认为这些现象也是催眠术本身造成的。事实上,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催眠术本身,而是催眠师的技术。也就是说,催眠师没有能够按照催眠术的科学程序进行,因此导致催眠术的失败。所以专家和学者一直在强调催眠治疗和训练催眠内容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造成催眠师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催眠师解除催眠的程序不够完全、完整。也就是说,在受催眠者醒来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具体说来,就是催眠师没有下达或没有反复强调受催眠者在醒来以后会忘记在催眠过程中的全部经历,以及醒来之后会感到精神特别愉快、振奋,情绪状态极佳等暗示指令,导致受催眠者醒来后会有轻微的精神萎靡和头疼现象。

需要受催眠者在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催眠治疗,而不是在被强迫、出于无奈的情况下才接受催眠治疗。受催眠者的不安与抵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催眠的效果,如果对催眠师的暗示指令进行抵触或者拒绝的话,就会在催眠治疗之后造成不适应的感觉。需要催眠师特别注意的是,最好在受催眠者欣然同意的情况下再对其施术,只有双方有了良好的沟通,相互信任,才能达到催眠的最佳效果。

由于受催眠者的个体差异,所以有一些受催眠者的身心不是一个十分协调的系统。有的时候,心理在催眠的时候恢复了,但是生理上没有同步恢复,落实到催眠施术中来说,就是没有跟上步伐,所以才会出现了不安、不舒适、不愉快等感受。这种情况在受催眠者接受了深度催眠之后是最容易发生的。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难事,只要催眠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多进行几次生理状态暗示就可以完全恢复。这样一来,受催眠者也会及时调整心理,苏醒后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在催眠过程中,处理方法不当。比如,没有根据受催眠者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催眠,针对具有内向、退缩、羞怯等人格特征的受催眠者,催眠师仍然以严厉的态度来进行,这样就会使受催眠者感到更加的惶恐、紧张,如果催眠师的暗示语非常强硬、严厉的话,那么接受催眠的人就会一直惴惴不安。一旦紧张、惶恐的心理一直处于受催眠者的潜意识中,那么在施术结束、醒来之后,受催眠者就会出现不安、不愉快、恶心、头痛之感。所以,催眠师要根据受催眠者的接受暗示状态进行及时的指令调整,催眠师此时也应竭力使受催眠者确立一个观念:催眠师是为了我的身心健康而对我实施催眠术的。这样才可以让其稳定地进入催眠状态,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催眠治疗。

催眠有副作用吗

催眠是否有副作用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催眠师一直都在不停地强调、不停地解释,以消除大家的担心。

实施催眠术可能是有副作用的,但是这个副作用发生与否在于催眠师,而不在于催眠术本身。如果一个催眠师的基本功以及技术修为还达不到的话,他会忽略掉一些必需的暗示。而少了这些环节,就会让受催眠者在清醒之后出现一些迷茫、头昏、倦怠、四肢乏力、头重脚轻等生理反应。当然,这里面不可避免地也有受催眠者自身的一些原因,有的受催眠者会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判断,或者按照自主意愿行动,有时候也会减弱催眠暗示的力量。受催眠者心理一旦强烈地排斥,那么就有可能会造成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催眠到底有没有副作用

催眠引起的副作用几乎全部来自于催眠师的错误操作,如果你

不过,这些副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催眠暗示一一消除。对于一个专业的催眠师来说,是很少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只要操作得当,就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

人们对催眠副作用的认识很大一部分是从小说、电影里看到的——催眠师利用催眠控制别人去做一些危及社会及他人利益的事情。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很少出现的,通常情况下,一个高水平的催眠师会自始至终恪守自己的职业操守,不会去做那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当然,在受催眠者觉得不放心的情况下,也可以请第三人在旁陪同,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有的催眠师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受催眠者心理情绪方面的反复。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比如,有严重失眠的受催眠者,在经过几次催眠治疗之后,受催眠者会有几天睡眠非常差,情绪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反复。这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也是问题完全解决的前兆。

在治疗心理障碍的时候,在催眠的初期,受催眠者可能会感觉没有自我,感觉自我意识弱了很多,感觉这样很不舒适,但这恰恰是一个潜意识改变心理防御机制的过程,完全是正常的,所以不需要过多担心。

另外,在进行催眠的过程当中,移情是必需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受催眠者对催眠师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直接和一个完全暴露的潜意识进行了沟通、交流,这样能和受催眠者非常迅速地建立起亲和感与信任感,催眠师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完全的依赖和绝对的信任,来进行心理暗示以及灵性改变。这也正是催眠效果显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然,在心理治疗完毕之后,催眠师也会用相当多的次数对受催眠者进行解移情的催眠处理,这种处理并不复杂,经过处理后,催眠者就会恢复过来,感情如初。

综上所述,催眠后的副作用主要是在催眠中予以不当的暗示语造成的,只要经过再一次的催眠性暗示就能消除,因此不必有所顾虑。催眠副作用常见的表现如下:

1.一般性反应

在深催眠状态下受催眠者忽然醒来,或经过较长时间的催眠而突然醒来,或是在醒来之前催眠师没有给受催眠者以轻松、愉快的暗示,这些都会导致有些受催眠者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倦怠、多梦等不适应的症状。即便催眠后有不适感,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

2.记忆力减退

如果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那很有可能是由于在催眠状态下运用了不当的暗示。如果确实有不当的暗示损伤了受催眠者的记忆,甚至对以往的某些记忆也有影响的话,受催眠者就可以在下一次的催眠中进行增强记忆的训练,催眠师可以对其施以增强记忆能力的暗示:“通过信息证明,你的记忆功能非常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你会感到你的记忆力非常好,不会再因为记忆力差而苦恼。”经过暗示,受催眠者的记忆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3.情绪改变

在催眠中,由于催眠师对受催眠者的暗示不当,或者对于受催眠者心理矛盾的症结揭露之后没有给予正确的诱导和分析,那么醒来后就会使受催眠者的情绪变得急躁、抑郁甚至疯狂,并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恢复。

4.人格改变

人格的改变也是由于催眠暗示不当造成的,因此催眠师应该注意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了,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要给受催眠者带来更多的、不必要的伤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催眠师在实施催眠时不能以本人的一些不良人格影响受催眠者,迫使受催眠者发生改变。

一个合格的催眠师要对操作的全过程正确把握,对催眠状态的典型特征了然于心,对催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并且能娴熟、准确地运用暗示指导受催眠者,敏锐地观察受催眠者的表情、神态以及心理变化。

我为什么不容易被催眠

通常情况下,对于第一次做催眠治疗的人,催眠师会为其实施催眠敏感度或催眠易感性的测试。催眠敏感度、催眠易感性,都是指一个人进入催眠状态的难易程度。催眠敏感度是较为常用的称呼,催眠敏感度测试包括雪佛氏钟摆测试、手臂升降测试、双手紧握测试、身体后倒测试、柠檬(苹果)观想测试等;而催眠易感性测试主要是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一般来讲,约有95%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催眠敏感度,而另外5%的人很难被催眠。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是正常的,就能够被催眠,只是催眠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有一些很难被催眠的人必须被施以反复、长时间的诱导,有的可能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进入催眠状态。而那些敏感度高的人,几分钟就可以进入状态。所以,时间越长就越考验催眠师的耐心和技术。

催眠敏感度越高的人,就越能让催眠师得心应手,轻松地施展各种催眠技巧。有些人认为容易被骗的人就容易被催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不科学的。事实上,许多精明能干的、社会成就高的人是很容易被催眠的。当然,催眠敏感度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特征,通常是在青春期以前最高,然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年纪超过七十的老人,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催眠了。

被催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越高的人,就越能从催眠中获得相应的益处。一般来说,有下面特质的人,其催眠敏感度会比较高:

容易放松。

愿意信赖催眠师。

专注力高。

好奇心强。

想象力丰富。

智商高。

我真的被催眠了吗

可能每个开始尝试催眠的人,都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了。许多被催眠过或者听过催眠录音带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当时我真的被催眠了吗?如果是的话,怎么我没有感觉呢?”其实,催眠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会陷入无意识的状态,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生理反应。

基本上,在低度与中度的催眠状态下,当事人的意识是很清醒的,就算进入深度催眠状态,有的人也会内心杂念平息,感觉比平常要更加清醒。所以才有人会怀疑自己有没有真的被催眠。这些对催眠表示怀疑的人,还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不论是催眠师说的话还是动作,我都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催眠会有效果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被催眠了呢?这里有几个诀窍,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自我意志不参与的情况下,会体验到潜意识接管的状态。例如,要求受催眠者不控制、不压抑的条件下,手臂能够自动举起来,身体会摇晃,食指能够自行弹动等。

其次,想要调动自我意志,却无法克服催眠师的禁止指令。例如,催眠师下指令暗示受催眠者,从1数到10的时候,会跳过6,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震撼的体验,尤其是对于那些数到5之后拼命想数出6却数不出来的人,则将成为终生难忘的一刻。当然,常常练习自我催眠的人不需要从1数到10,只要闭上眼睛,让自己安静下来,就能进入很舒服、放松的状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最后,催眠师下指令暗示受催眠者展现出平常所没有的能力,这种能力让受催眠者自己感觉到惊奇万分。例如,某位催眠师在一群人中选择了几位催眠敏感度比较高的人,并对他们下指令说:“等一下当我在你的后脑勺连续轻拍三下时,你就会睁开眼睛,并且发现你可以看到人体的气场,清楚地看见包围在人体周围的灵光。然后,我要请你仔细地看清楚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避免后遗症,催眠师再加一道指令说:“你这种看见灵光的能力只可以维持5分钟,5分钟之后,你就会恢复原状,一切如常。”结果,几个人尝试之后表示确如催眠师所说。

前世催眠真的存在吗

关于催眠里面前世的这个说法,催眠界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国外很多专家一直在研究前世催眠,甚至有一些大学专门成立了超心理学系,研究前世、前世催眠以及心灵感应等神秘的话题。实际上,催眠里面所谓的“前世”,未必是大家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前世,而很有可能就是受催眠者内心的呈现,也许是人的一种渴望,也许是人的瞬间记忆。

有人说,人的灵魂是永生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死亡,灵魂则是可以进入另外一个生命周期的。在一些国家和民族、部落里,人们甚至欢庆死亡,因为他们认为,人的灵魂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曾经有报告提到过,人们在被催眠之后,能够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生活。“前世”真的存在吗?

科学家们普遍表示很难接受催眠能够让人回忆起前世的这种观点。有研究报告曾经指出,受催眠者能够叙述出那样详细的故事,除非他是真正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否则是绝对不可能讲得出来的。关于这一点,各界专家们也都做了大量的实验。可是,即使能够证明那些事情的真实性,受催眠者能够回忆起的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晓的事情难道就是前世的生活吗?

如何看待前世催眠

很多人对前世催眠感兴趣,那么前世催眠是怎

如果我们要承认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够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生活,那么又必须接受这种观点——受催眠者能够回忆起的被催眠之前不曾知晓的事情,就是自己前世的生活。有观点认为,那些受催眠者叙说的仍然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了解的一些事情,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想过这些事情而已。其实除了催眠之外,人似乎也可以通过做梦来回忆自己的前世。

不管是催眠状态,还是梦境状态,都是人的意识进入了不同的层次。只要人们能够学会自我放松,就会很容易进入这些状态。其实,能够回忆起自己“前世”的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催眠易感性,当催眠师暗示他们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前世”时,他们就会按照催眠师的指令,想象出自己“前世”的生活,并且相信自己“前世”就是那样生活的。可以说,他们能够回忆起的信息是准确的,但是不完全是自己真正的经历,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是来自影视、书本等,还有一部分则极有可能是杜撰的。

另外,催眠不一定就是促使他们回忆起这些事情的直接原因,催眠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只是使那些催眠敏感度比较高的人相信自己的确曾经有过这样的“前世”生活。

有一个受催眠者说自己从来没有去过草原,可是在催眠状态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原上的场景,好像真的就是“前世”一样。这个受催眠者完全有可能是在电视、图片上等看到过草原的景色,而且当时印象比较深刻,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出了一幅草原的风景。这位受催眠者为什么会选择“前世”是在草原,其实这只是反映出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对草原的某种热爱、眷恋,而不是真的回忆起了所谓的“前世”。

其实,在实际的催眠治疗过程中,催眠师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催眠“前世”是不是真的,他们更多关注的往往是这种催眠对于受催眠者是不是有好处。对于我们来说,以开放的心灵、批判的态度来面对催眠治疗,才是明智的选择。

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

相信很多初涉催眠的人都问过催眠师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进入催眠状态,会不会醒不过来呢?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医学文献曾记载过这种情况。这就好像无论夜间的睡眠多么舒适而深沉,人总是会醒过来一样。这一点首先要肯定。但是同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催眠实在太放松、太舒适了,所以受催眠者暂时就不想醒来了,但是这并不等同于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就真的醒不过来了。

在经过催眠师的暗示之后,受催眠者就会在身心放松的同时,回忆起自己曾经美好的经历,这就会使人很想沉浸在其中,而不想那么快醒过来,恢复到现实的状态,在这种能够暂时摆脱世俗忧愁烦恼的轻松愉悦心情中,可能会有个别受催眠者在接到结束催眠的指示时反问说:“可以等一下再结束吗?我想继续体验一下,这种感觉很好。”

这时候,催眠师可能会继续让受催眠者好好享受这种美妙的感觉,同时催眠师也会暗示受催眠者,等到受催眠者享受够了的时候,就随时可以睁开眼睛。因此,担心催眠程度过于深,会一直陷在催眠状态中醒不过来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催眠的过程中,受催眠者和催眠师会保持非常密切的感应关系。在旁观者看来,受催眠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一直和催眠师进行着潜意识的沟通,保持着密切联系,催眠师下达唤醒指令之后,受催眠者就会醒来。当然,如果在非常放松、非常舒适的催眠状态下,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样,在平时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使其转入催眠状态,这就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孕妇也能被催眠吗

孕妇可以被催眠吗?当然可以。

对于孕妇的催眠一般是心理操作,不需要服用药物,所以在安全问题上是不用担心的。尤其是在怀孕初期,与化学有关的药物孕妇最好不要服用,尤其是在前3个月——胎儿发育的关键期,孕妇应当尽量不服药以降低畸形儿的概率。每个孕妇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实际情况,订立一个适合自己的催眠计划。催眠的方法不必过于强求一律,只要是对自己有帮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孕妇只要懂得运用催眠的技巧,就可以适当地施以催眠来加强健康、缓解症状、自我治疗。当然,现代的医疗技术和生产环境可以为孕妇的生产提供非常安全的照护,因此孕妇只需要心情放松,多给自己信心即可,不要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在催眠的过程中,孕妇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情,催眠师也应当给予正面暗示,暗示可以是:你将会生下非常可爱、漂亮、聪明的宝宝,你的生产过程会很顺利,而且产后你会迅速恢复身材,甚至会变得比原来更好,孩子以后也会健康快乐地成长,人见人爱。

当孕妇的情绪发生变化时,其腹中的宝宝也会接受相应的变化。所以,在孕期时,孕妇及家人都会注意胎教。在胎教的过程中进行催眠的话效果也会更好,因为催眠可以使孕妇放松,减少她们的焦虑,消除她们恶心的感觉。同时,催眠也可以使生产过程缩短3个小时左右,使生产过程更加顺利。对于麻醉药过敏的孕妇,催眠不仅可以助产,更可以增加母子双方的安全,同时还可以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水平。

但是,现在还少有妇产科医生懂得运用催眠。

能将动物催眠吗

动物也能被催眠吗?动物不懂人类的语言,为什么可以被催眠呢?看过催眠秀、催眠表演的人一般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稍微了解一些催眠术的人都知道,暗示是催眠现象产生的关键所在,是催眠的心理学基础。催眠师正是借助暗示的力量将受催眠者引入催眠状态,并对其开展心理治疗、进行潜能开发等。那么,那些根本无法听懂人类语言的动物,怎么接收这些暗示的指令呢?

实际上动物是不会被催眠的,因为它们无法了解人类的语言。所谓的“动物催眠”与人类的催眠治疗是毫无关系的。人们通常所提及的“动物催眠”是通过压迫动物颈部动脉的方法带领它们进入所谓的“催眠状态”,我们日常所提及和使用的催眠则是指人类通过采用特殊的行为技术并结合特定的言语暗示,使接受催眠的人进入到催眠状态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和动物的催眠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动物催眠”不属于人们日常所提及的催眠范畴。

动物催眠的秘密

动物催眠不是真的催眠,只是舞台催眠师利用动物本身的生理

常见的鸡、鸭、兔子、青蛙甚至鳄鱼,在催眠师的催眠下,它们的肌肉就像软掉了一样,任由催眠师摆布,再或者是催眠师对着这些动物摆弄一番或者耳语一番之后,它们就逐渐安静下来,静止不动了。催眠师的这些手法会让那些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会产生对催眠的恐惧感。

其实,在真正了解了答案以后就会消除恐惧了。在观看催眠师进行动物催眠表演时,心细的人可以发现他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时用拇指按住动物的颈部动脉,等到它窒息休克之后就松开了手,这个时候,动物已经四肢瘫软了。在观众们的赞叹声中,这位催眠师就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动物催眠”表演。

除了让动物窒息进入所谓的“催眠状态”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动物催眠表演。例如,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神经敏感区,有催眠师就是通过刺激这些动物的神经敏感区来使它们进入短暂的休克状态;还有一些动物在遇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时,会出现“假死”状态或“木僵”状态,从而也可以达到圆满的舞台效果。一些催眠师会对动物进行爱抚以达到“催眠”,这一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不难体会。对于那些与自己特别亲近的小宠物,比如小狗,如果被我们抚摸得非常舒适的话,小狗就会进入浅浅的睡眠状态。另外,还有一些催眠师会使用驯兽员的方法,利用食物刺激来使动物装死以配合其表演“动物催眠”。 6/FjX4BxnTRzwvx8g8Uj0TY4QxY3YWX18TsFyjZOfEMy9u5KPn3DEVmNwAGF5N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