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环境与人的关系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环境与人的关系主要就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有必要对环境、人类生态学等相关概念有些基本了解。

一、环 境

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繁衍和发展的。所谓环境,主要指人们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类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这个外部条件的综合,既包括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综合,也包括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综合。 “环境”的英文对应词为environment。《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第二条解释为:the natural conditions;such as air,water,and land,in which man lives. 《辞海》把环境定义为:环境即周围的情况,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张正东指出,人类环境是相对于人这一主体的广泛意义而言的,它指围绕着人类,充满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的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物质条件,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现代生态学中,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未被破坏的天然环境),也包括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后发生变化了的环境(半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如聚落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等)。总之,“环境”这个概念既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讨论环境时,一定要包含特定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环境是没有内容的,同时也是无意义的。

二、生 态 学

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美国著名生态学家E.P.Odum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中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实际上,生态学的不同定义可以反映出生态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重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基本问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三、教育生态学

从广义来看,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从狭义来看,人类生态学主要是以研究人类为主体,以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重点。人类生态学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研究人类社会的文明生产方式,人类生态学主要研究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对教育生态学进行思考。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根据教育自然适应性原理,论证了应该把秩序规定为学校教学的总原则。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更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社会其他生态系统的独特的教育生态系统。

四、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环境影响人,人同时也改造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的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人也受到自己创造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哲学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众所周知,人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发生变化。如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可以影响人的智力,可以影响人的思想,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本书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关注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先看课堂环境影响师生行为的例子。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空间组合形式直接影响着师生课堂中的交往,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并最终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常用的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有,秧田式排列、马蹄形排列、小组式排列和对列式排列等。其中秧田排列法是目前中学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排列方式。再如,传统教室是长方形的,里面有一排排笔直的桌子。开放式教室是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屏障(如同定的座位)中解放出来而设计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学习环境。在许多开放式教室中,学生们的表现更多地类似于他们在传统教室中的表现。但与传统教室环境中的学生相比,置身于开放式教室的学生在定向活动上花费更少的时间,并且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变化性。当然,教室不只是服务于学会一个与特定主题的相关内容,也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社会责任和获得文化价值的场所。寻找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最适宜匹配可能是最佳的途径。

既然人们承认行为和环境互相影响,那么行为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呢?

根据人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人类的最初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阶段,生产能力非常低下,人类开发自然、支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然而,随着进入到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文明,人类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人类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自然界对这些干扰的净化和缓冲能力,因此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空洞、环境酸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重大环境问题从这个时期开始显露。

上述问题主要是人的行为导致的。当然,人类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上述问题。如果说上述只是人类作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那么人类同样可以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在学校社会心理环境中,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课堂是这个群体的最基层单位。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往的过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环境。一般来说,教师的期望、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和方法等都是直接影响课堂情感环境的行为因素。教师如果将这些行为因素应用得当,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情感环境。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形成不良的课堂情感环境,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上述事例说明,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因此,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或群体活动创建出一个适宜于人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友好的环境。这一点对于正确把握课堂环境的作用和创建、经营好课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oBIQFmG925pRrLxt+N4slA3v0+00IIKXv9Z0e0KCHpN3JCeEPkigwDSnN5XVHg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