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紧急决策会议

◎国庆之夜,天安门城楼上的汇报

◎次日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又征又配虽有风险,但也不是说一定出大乱子

◎毛泽东说,征购配售,势在必行

◎“和‘余粮征集制’不同”

◎全国粮食紧急会议

◎大区书记个个表态

◎粮食部长章乃器主张将“配售”改叫“计划供应”

◎新的粮食政策合起来就叫作统购统销

◎受毛泽东委托,邓小平讲话

1953年10月1日,国庆之夜,在天安门城楼会见厅里,陈云将自己的想法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汇报。毛泽东听了陈云的意见,觉得确也别无良策,表示同意,周恩来、邓小平也都赞同。毛泽东当即拍板,并嘱陈云负责起草《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邓小平起草决议,迅即召开全国粮食会议,将此方案付诸实施。

鉴于情势紧迫,从天安门城楼回家后,陈云连夜起草出会议通知,于10月2日凌晨送毛泽东处。毛泽东对通知作修改后决定当晚7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主持。首先听取陈云的报告。报告说,情况十分严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会更加严重。波及工业生产,计划经济也将受影响。这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只有利于富农和投机商人。谈到解决办法,陈云指出,就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城市实行配售。对于不这么做的后果,陈云作了预测。他说,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那我们就要恢复到大清帝国、北洋军阀、国民党的那个办法。就是进口粮食,向美国、向加拿大、向澳洲买粮食、买麦子。一年进口300万吨。我们的外汇有多少呢?向资本主义国家出口、向香港出口的青菜、猪鬃、大豆,加上侨汇,总计不过3亿美金,大概能买300万吨粮食。如果把这些买了粮食,那我们就不要建设了,机器也不要搞了,工业也不要搞了。那时也有一种后果,我们也要挨东西,挨什么呢?挨飞机炸弹,挨大炮,还要加上挨扁担。你搞得不好,帝国主义打来了,农民的扁担还会打你。农民会说:“请你走吧,不要你在北京了。”

陈云认为,又征又配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也不是说就一定出大乱子。只要我们工作做得好,这个办法还是可以行得通的。因为首先,我们与农民有很好的关系,农民是支持我们的。其次,从我们征收的数量看,农民也是可以接受的。当时,全国需征收粮食600亿~700亿斤,而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农民每年在市场上出售的粮食大约也是这个数。

但由于时间关系,公粮马上就要开征,是否在当年实行征购,陈云尚存犹豫。这时,1953年9月18日才兼任财政部长的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从国家财政的角度出了一个主意:把征收公粮的时间推迟一个月,征购和征收一起搞,免得搞两起麻烦。会议经过讨论,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征收公粮推迟到11月,以积极配合粮食征购。

担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在1953年夏收以后就觉察到粮食问题的紧张,国家收购计划月月完不成。国家如何从农民手里取得粮食?邓子恢曾设想经过以供销合作社来吸收农民粮食的办法,即由供销合作社同农民签订产销合同,用工业品和商品交换粮食。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价格。他提出解决价格问题必须有四项保证:一是保证农民能够扩大再生产;二是保证广大群众生活逐步改善;三是保证运销方面有利可图;四是保证国家能够积累资金。他还设想,要加快国营农场的发展,让国营农场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粮食,为国分忧。正当他准备向中央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粮食危机发生了。情况急变,他感到自己的设想是远水难解近火。于是他支持中央的决策,实行粮食征购配售。

毛泽东最后发言,赞同陈云的报告,也同意征粮的布置推迟一个月。他说,这也是要打一仗,一面对付出粮的,一面对付吃粮的,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充分准备,紧急动员。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农民一切都是好的。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分土地的好处,有些农民开始忘记了。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由互助合作进到大合作社(不一定叫集体农庄),农村经济正处在由个体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现在是“青黄不接”。我们的经济主体是国营经济,有两个翅膀,一翼是国家资本主义(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粮食征购(对农民的改造)。他认为,对农民的改造,如果没有计划收购粮食这一项,就不完全。

毛泽东说,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涉及占农村人口80%~90%的广大农民的问题,也涉及缺粮户的问题。依靠谁呢?主要依靠党员,他们是干部和农民中的积极分子。光靠缺粮户是不行的。征购,管制私商,统一管理粮食,势在必行。配售问题可以考虑,我观察也势在必行。因为小农经济增产不多,而城市粮食需求年年增长。

毛泽东估计到:这样做可能出的毛病,第一是农民不满,第二是市民不满,第三是外国舆论不满。问题是看我们的工作。毛泽东讲,宣传问题,要全党动员,大张旗鼓。但他又强调,“报纸一字不登”。10月12日,他在邓子恢考察南方粮食问题的《简报》上,再次注明“暂不登报”。

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粮食紧急会议的通知。通知指出:“从根本上找出办法来解决粮食问题,是全党刻不容缓的任务。”通知还点名要求五大区书记必须参加会议。

10月10日,全国粮食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对外名称未用“紧急”二字,以免引起恐慌。

陈云在会上作报告。他详细分析了粮食购销形势,对八种方案的选择和实行“又征又配”的可行性逐个作了说明。然后邓小平发言。他指出,农村征购,城镇配给,严格管制市场和集中统一管理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他用一句四川土话来形容它们的关系:四项政策“只能穿一条连裆裤”。他说,中国的山头很多,粮食问题又出了几千万个山头。如不强调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就会出乱子。只有坚决实行这些办法,才能真正巩固工农联盟,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保障国家建设计划的实施。针对一些人提出的城市提高销售价,同时相应地提高工资的意见,邓小平说,我这个财政部长,可是一个铜板也没有,由此要加大国家支出,还得找你们要钱。

各大区书记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实行征购和配给是调节粮食产需矛盾的最佳方案。

华东局谭震林说,华东粮食购少销多,紧张局势由北向南发展,最严重的是山东,已过了陇海路,再不采取措施就要“百万雄师下江南”了。基本原因是农民惜售和私商捣乱。对粮食管理,赞成由中央统一管理和统一调拨,地方负责征购、保管和供销,做到分级负责。

中南局李先念首先介绍了中南地区各省对征购、配给的态度。他说,最初是两湖拥护,两广犹豫,河南动摇,江西态度不明。以后河南、江西也拥护,唯两广收购尚好,且系新区,要求缓办半年。但他认为外省征购、配售,必将波及两广市场,故仍以同步进行为宜。最后两广亦赞同。接着,李先念分析了中南地区粮食形势:湘、豫、赣三省保产,两广和鄂三省增产,全区较1952年粮食产量可增加4.2%,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进入新的粮食年度,购少销多的形势仍在发展,粮食紧张。因此,必须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分配,实行征购和配给,以扭转粮食局势。

西南局李井泉代表西南地区完全拥护中央对粮食采取征购配给的方针。对粮食市场,他认为,国家采取的是定额征购,不是余粮征集制。国家控制余粮只在80%~90%,还有10%~20%的余粮在农民手中,加上农民历来就有互通有无的习惯存在,因此,全部一下子卡掉,完全关闭自由市场,恐不可能。应该允许有限制的粮食自由贸易。对私商问题,李井泉认为,不准私商自由经营粮食,是杜绝粮食投机的有效措施,完全赞同。

华北局刘澜涛认为实行粮食征购和配给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体现。他说,华北地区7、8、9三个月小麦收购仅完成56%,销售计划则大大突破。北京、天津这三个月里销售的粮食占全年计划的一半,市场上投机猖獗,牌价、市价脱节。因此,亟待采取措施,以稳定局势。对于粮食征购和配给的政策贯彻,刘澜涛充满信心,认为国家有法令,有合理的价格,征购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再加上全党动手,全力以赴,只要政策执行端正,就既可以得到粮食,又可以得到农民。

内蒙古分局乌兰夫说,内蒙古粮食情况较好,对国家分配的征购任务可以超额完成。主要问题是:一是收购价格较低,应适当提高,以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二是运输难,可规定一个义务运输里程,超过义务运输里程的,国家付给运输费用。

东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代表在会上发言完全拥护中央采取的措施。对具体贯彻执行,提出一些意见。如东北地区农村工作部长张秀山提出,东北农产品价格较低,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偏大,应作出调整。

10月13日,陈云作会议总结,传达了毛泽东的一些新的意见:农村的征购面,今年控制在50%,而重点又是这50%中的50%,即占农村总户数的25%左右的余粮较多的户。征购要照顾农民的需要,不要把余粮都收走,还要留点给他。“征购”“配售”的名词可否改一下?因为日本人搞过这个事情,这两个名词很吓人。今冬明春农村工作仍然以生产为中心,粮食征购在春节前基本办完。要特别注意做好落后乡的工作。

关于名称,陈云说,“配给”这个名词是有点不太好听,一说起它就想到日伪统治时期的情况。我们的配给不同于日伪统治时期的配给,那时是油、盐、酱、醋都配给,现在配给的只是粮食。那时的配给量是填不饱肚子的,我们现在的配给量可以吃饱。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至于性质那更是完全相反的。现在将“配售”改一个名字,叫作“计划供应”,是粮食部长章乃器先生想出来的。我们何不再将“征购”改为“计划收购”?简单地说,新的粮食政策合起来就叫作统购统销。

这一天,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再次到会讲话,中心是讲粮食问题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他说,从今年3月以来,毛主席主要是做了一件事,即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昨天晚上,毛主席交代,要我再跟大家讲一次,让同志们弄清楚一个道理,就是粮食征购一定要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去讲。李井泉同志告诉我,四川试点,农村干部对征购抵触情绪很大,这些有情绪的干部,主要还不是基层干部,而是县、区两级干部,后来查明,省部级干部中也有。你讲征购不联系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无法使全党同志赞成这个东西。

全国粮食会议结束后,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经全国粮食会议讨论并由邓小平修改的《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等文件。同月,中央还发出《关于统购粮食的宣传要点》和《关于计划供应粮食和取缔粮食投机的宣传要点》。11月19日,政务院第194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共和国历史上持续达32年之久的一件重大决策就这样形成了。 IEwUdTYKGAqFEfHVyPB7/EeHCOlAwnunJVu8/zqXJpFU24hoC6ditS3CYi0Qk6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