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热水竟然比冷水先结冰

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进冰箱,哪杯水会先结成冰块?

很明显,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冷水先结冰,但事实并非如此。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一名中学生的偶然发现,证实在某些情况下,热水会比冷水先结冰。这一实验彻底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这种现象以这个学生的名字命名为“姆佩巴效应”(Mpemba Effect)。

当时,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做一些冰品。埃拉斯托·姆佩巴想做冰激凌。他担心等到自己的热牛奶变凉之后,别的同学可能已经把冰箱占满了,于是他在热牛奶里加了糖后就直接放进了冰箱。当他打开冰箱时,其他同学用冷水做的冰激凌还没有结冰,而自己的那杯热牛奶却已经变成了冰激凌。姆佩巴感到很奇怪,他左思右想也找不到答案,于是就去请教奥斯博尔内博士——达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虽然奥斯博尔内教授相信姆佩巴的描述是真实的,但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依然让他感到困惑。按照常理来讲,如果把一杯20℃和一杯50℃的水同时放入冰箱,假设20℃的水凝结成冰需要10分钟,那么,50℃的水必须先耗用一段时间降到20℃,然后再在10分钟之后结成冰。冷水和热水结冰的某一个阶段是重合的,所以热水结冰应该比较慢才对。这种假设似乎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热水先结冰的状况呢?

带着疑问,奥斯博尔内教授按照姆佩巴的叙述又进行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与姆佩巴的描述完全吻合:在低温环境中,热水比冷水先结成了冰块。奥斯博尔内的实验迅速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关注,这种现象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四种:

1.对流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热顶现象和水的对流。所谓“热顶”,就是指水的表面比水底部热一些,这是由于在冷却过程中,水会形成对流和不均匀的温度分布。如果温度上升,水的密度就会下降,较热的水就会聚集在表面。如果水的失热主要在表面进行,那么,“热顶”的水失热会比温度均匀的快。所以当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时,它会出现热顶,因此与平均温度相同,但与温度均匀的水相比,它的冷却速率会较快。

2.蒸发

热水逐渐冷却的过程中,会由于蒸发而失去一部分水。水的质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所以,热水就可能较冷水早结冰,不过整体的质量却会较少。这个解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似乎能够揭开“姆佩巴效应”的奥秘,但是,当实验在一个封闭的容器内进行时,水蒸气不可能离开,而热水依然先结成了冰。所以很明显,蒸发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3.溶解

与冷水相比,热水中的溶解气体比较少。因为在加热甚至沸腾的过程中,大量气体都会从水中逃脱。水的性质因为溶解气体而发生改变,或许会更容易形成对流(因而较易冷却);或许沸点会发生改变;或许单位质量的水结冰所需的热量会减少。这种解释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支持,但目前还没有实际理论数据的支撑。

4.周围的环境

两杯水放在了形状一样的杯子里,有着相同的体积,除了温度不同,似乎一切都没有差别。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它们周围的环境可能因水温的差异发生了变化。例如,如果这杯水放在了一层霜上面,霜的导热性能很差。热水可能会把这层霜熔化,为自己创立了一个较好的冷却系统。所以,那杯热水可能就是以这种复杂的方式,改变了它周围的环境,从而影响到冷却过程。

虽然科学界已经肯定了姆佩巴效应的存在,但并不是在任何的初始温度、容器形状和冷却条件下,都可看到这种情况。比如一杯99.9℃的热水和一杯0.01℃的冷水,自然是后者先结冰。

至今,姆佩巴效应仍然是个谜,以上的各种推测可能都产生了影响,但都有破绽,仍不能完整全面地解开其中的谜团。 cCCkIki6eCQjKI+XgZdbHdwh+RJ5p5r3lu0i5B8nswYtFvSCZzWsNdz+hala+4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