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粘”船的海水

在航海史上,曾经屡次发生海水像胶水一样“粘”住航行船只的事故。当船只进入到“死水”区之后,会陷入一种几乎静止的状态,渔船的渔网可能会被拧成一缕,船舵会失灵,船只甚至会因迷航而葬身大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地方,海水的密度是有差异的。在海岸附近或者江河入海口处,水流的盐度和密度显著降低,形成“冲淡水”。如果“冲淡水”下面的海水密度大、盐度高,那么在两者之间就会形成“密度跃层”。这种密度跃层有的就像一条线一样,上下海水的密度迥然有异;还有的可能厚达几米,它会把海水分成两种水团,一旦风、海流的摩擦力或者月亮、太阳的引潮力等外力作用在两团海水的相邻界面上,就会形成波浪。由于波浪发生在海面以下,人们通过肉眼很难观测到,所以又被称为“内波”。内波正是粘住船只的罪魁祸首。

1893年,挪威著名探险家南森的“弗雷姆”号就曾经在大海上遇到了被海水“粘”住的怪事。

当时南森带领船员驾驶“弗雷姆”号从奥斯陆港出发前往北极,此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实北冰洋里有一条向西的海流经过北极再流到格陵兰岛的东岸。但是,当船只行驶到泰梅尔半岛沿岸时,“弗雷姆”号突然走不动了,好像被海水“粘”住了一样。

船员们惊慌失措,以为遇到了海怪。但南森凭借多年的探险经验,沉着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海面上没有一丝风浪,船只离岸很远,不可能是搁浅,也没有触礁。难道遇到传说中的“死水”了?这个发现甚至让南森有几分激动,他开始认真测量并记录一些相关的数据,包括船只的航向、航速、海面的景象、附近的海水深度、密度,等等。

当南森认真地整理观测结果时,海上刮起了大风,“弗雷姆”号的船帆鼓了起来,并开始缓缓移动。船员们欢呼雀跃,庆祝着自己的死里逃生。

三年之后,南森终于结束了这次探险,他不仅弄清了北冰洋中心区的冰层和极地冷水下面,确实有大西洋流来的一条海流,还总结了浮冰的规律。但是回到挪威的南森,依然牵挂着自己亲历的“死水”之谜,于是他着手同海洋学家埃克曼一起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南森根据当时的观测记录发现,当船被困住时,附近的海水有些奇怪:靠近海面是一层不深的淡水,下面才是咸咸的海水,也就是说海水是分层的。当然,“弗雷姆”号遇到的情况不同于海岸附近的“冲淡水”现象,而是因为夏季的到来,寒冷地区海上浮冰发生了融化,含盐低的水层会浮动到高盐高密度的海水之上,从而形成了“密度跃层”。

一旦船只进入这个区域,船只的吃水深度又恰好等于上层水的厚度,螺旋桨的搅动就会在“密度跃层”上产生内波,内波的运动方向同船航行方向相反。如果船的航速比较低,巨大的内波阻力就会迫使船只减速,甚至停下来。这时候,船员们就会感觉到船只像是被海水粘住或者被海上的某种神秘力量吸引了一样,寸步难行。

如今,航海技术发展迅速,舰船速度大大超过可能产生的内波的速度,所以,海水“粘”船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几乎不可能再发生。 q4lydqw6m4dxKC/0g+/rztJ5wB3xD08WAFVU555Ojg8klbcVh6qWSdHVnETQDWI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