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必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对公司作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这些人做事看似很努力、很敬业,但他们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他们很努力,但结果却总是无法令人满意。
在他们的工作中,也许都发生过工作越忙越乱的情况,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故障,在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打转,越忙越“盲”,把工作搞得一团糟。
结果是,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形象损失。但如果我们能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能大大提高办事效率和成功的概率。
我们平时最经常说到或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很忙。”是的,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
由此可见,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时间,返工的浪费最冤枉。第二次把事情做对,既不快,也不便宜,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缺乏质量,容易出错,结果忙着改错,改错中又很容易忙出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这些错误往往不仅让自己忙,还会让很多人跟着你忙,造成整个团队工作效能低下。
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华盛顿因工作马虎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曾抱怨说,他每天必须派遣大量的检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尽可能地制止各种马虎行为。在许多人眼里有些事情简直是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
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会影响他们做事的工作效率,当然也会影响他们的晋升和事业的发展。
有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没有工作的质量观念,总想着还有下一次修正的机会,这样是无法保证工作绩效的,长期这样下去,影响的是自己的前途和发展。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错误以后再去改正错误。在工作完工之前,想一想出错后带给自己和公司的麻烦,想一想出错后造成的损失,就应该能够理解“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这句话的分量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简称DIRFT)是著名管理学家菲利普·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捷的经营之道,也是最快捷的成功之道!第一次做对的概念是企业的灵丹妙药,同时也是我们提升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法则。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到位,半到位又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在我们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年轻人只有坚持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我们的努力才没白费,个人事业才有兴旺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