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问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说:“我要到前方那个城市里去带走100个人。”
那个智者说:“这太可怕了!”
死神说:“但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这么做。”
这个智者告别死神,并抢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个人:请大家小心,死神即将来带走100个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了死神,带着不满的口气问道:“昨天你告诉我你要从这儿带走100个人,可是为什么有1000个人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静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确实准备按昨天告诉你的那样做,只带走100个人。可是恐惧和焦虑带走了其他那些人。”
实际上,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在意。不良的情绪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样的作用,这就是野马结局的心理效应。
野马结局来源于一匹野马和吸血蝙蝠的故事:
有一种吸血蝙蝠,喜欢叮咬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主要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为了赶走这个小家伙,野马拼命地奔跑、撞击,可是吸血蝙蝠就是无动于衷。那些小蝙蝠一定要等到吸得饱饱的才离开,而野马因为忍受不住折磨,暴怒而亡!动物学家发现蝙蝠吸的血量其实不多,完全不足以使野马死亡。原来,造成野马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它对吸血蝙蝠的叮咬产生了剧烈的情绪反应,也就是说,野马是被暴怒情绪活活折磨致死的。
野马以可悲的结局告诫我们,负面情绪的力量极其可怕,如果不加以克制,则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和影响。
一个人大发脾气或生闷气时会使人体生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致使人体器官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当你得知别人因为嫉妒而诬陷你偷盗的时候,你的大脑神经就会立刻刺激身体产生大量起兴奋作用的“正肾上腺素”,其结果是使你怒气冲冲,坐卧不安,随时准备找人评评理,或者“讨个说法”。
此外,生气还能伤脑失神,人在发怒时心理状态失常,使情绪高度紧张,神智恍惚。在这样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之下,大脑中的“脑岛皮层”受到刺激,长久后就会改变大脑对心脏的控制,影响心肌功能,引发突发的心室纤维颤动,心律失常,甚至心博停止而死亡。可见生气发怒可致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失调,并带来极大的损伤。
当你正惬意地与友人散步街头,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忽然一辆疾驰而来的车溅得你一身泥水时,你是不是会愤怒得瞪眼甚至破口大骂呢?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会。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反应,即这种情况下产生愤怒的心理并使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特殊情况下动怒和激怒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
然而,如果你是一个稍有不顺心、不如意就大动肝火的人,那么应该给自己敲警钟了。火气大,爱发脾气,实际上是一种敌意和愤怒的心态,当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相悖时就会产生这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一个人有爱发脾气的毛病,确是令人苦恼和遗憾的。
早晨8点是上班的高峰期,李明开车去上班,由于车流量很大,眼看就要迟到了。车龙好不容易向前移动了一点,可前面的司机偏偏像睡着了一样,丝毫不动弹。李明开始冒火了,拼命地按喇叭,可前面的司机依然不为所动。李明气极了,他握住方向盘的手开始发白,仿佛紧紧地卡住前面司机的脖子,额头开始冒汗,心跳加快,满脸怒容。真想冲上去把那个司机从车里扔出来!
他简直无法控制自己了,车还是停滞不前,他终于冲上前去,猛敲车门,结果前面的司机也不甘示弱,打开车门,冲了出来。就这样,一场恶斗在大街上开始了,结果李明打碎了那个人的鼻梁骨,犯了故意伤人罪。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这下不仅没赶上上班的时间,反而连工作也彻底丢了,这一切都是他的脾气暴躁带来的。
脾气暴躁,经常发火,不仅会强化诱发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会增加患其他病的可能性,它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自杀。因此为了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必须学会控制自己,克服爱发脾气的坏毛病。
我们还可能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大街上聚着一群人,原来是两个人在吵架,旁人在围观。两位主角口沫横飞,甚至还有撸起袖子要一决高下的架势。细问之下,才知道起因是谁不小心踩了谁的脚。我们在为这样的小事也能形成这么有“规模”的场面而欷嘘不已时,也为他们感到羞愧。如果踩了别人脚的人及时说声“对不起”,如果被踩的人能在听到道歉后宽容地说一句“没关系”,不就不会有这样伤身伤气又耗费时间的局面了吗?
如此大闹一场,于人于己都没有半点好处。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能够和颜悦色一些,宽容大度一些,还有那么多的“口水战”吗?让人与人之间更友好一些,让生活更平和美丽一些,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做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那么我们的心情会宁静安详许多。
所以,当你要和别人起冲突时,要记住,彼此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巴的人,每次和人生气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爱巴工作非常勤奋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子和土地有多么广大,只要与人起争执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爱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想不明白,但不管怎么问他,爱巴都不愿意明说。
直到有一天,爱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已经太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仗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已经下了山,爱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孙子在旁边恳求他:“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三圈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的秘密?”
爱巴终于说出了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孙子问道:“阿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呢?”爱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
我们又何尝不是年轻时的爱巴呢?谁没有动过怒,生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情绪,一旦控制不好,人与人的碰撞就充满了火药味,何况社会人生也自有其运行规则,不能让每一个人都顺心遂意。
然而,愤怒有它存在的理由,却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生活。合理的情绪宣泄是必要的,可是为了避免野马结局,就应该把情绪控制在个人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如果说情绪主要是通过外界带给个人的,那么心情就是自己的。为了守护阳光般的心情,人们应该学会控制阴暗情绪。只要通过努力,坏情绪是可以克制的。
在现实生活中,愤怒确实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大早起来乘车就遭遇到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只能挂在公交车上自己生气;到公司上班,却遭到老板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此时此地敢怒不敢言,只能怒火中烧;劳累一天回家,妻子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唠叨,孩子又不听管教,堆积的怒火终于找到了出口,一发不可收拾地向孩子下手,小事就可以把人推向愤怒的深渊。
愤怒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有道是“要活好,心别小;善治怒,寿无数”。生活中,那些动不动就陷入情绪风暴的人,往往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才给身心带来巨大的危害。现实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人因为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悲剧。所以,学会克制情绪是一件关系一生命运的大事情。
在负面情绪爆发之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克制。
第一,分析原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出原因。比如,某个人一向心平气和,可突然一阵子对同事和丈夫都没好脸色,那就需要找原因了。或许是因为担心工作的调动问题,也或许是与丈夫闹矛盾了。一旦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整个人似乎就会轻松许多。其实,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找出问题症结后,便能够集中精力对付它。这样,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第二,意识控制。人在负面情绪控制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来减少或杜绝不良的情绪反应。比如,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多读一些经典名著,不仅书中的内容可以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而且,读书的过程也是道德培养和意志锻炼的过程。
第三,积极乐观。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它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同样是半杯水,乐观的人会说:“还有半杯水呢!”而悲观的人则会说:“只剩下半杯水了。”同样一个面包圈,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外面的面包,而悲观的人看到的只是中间的空洞。长期悲观的人会因为情绪的不良而对身体造成危害,而生命短暂,我们何苦又要自寻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