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荻石”的传说

龙文超

欧阳修的母亲“以荻画地,教其习字”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人们疑惑的是,“画地”之物颇多,而欧阳修的母亲为何偏偏“以荻”代之?

最近我重游绵州“六一堂”,拜访“画荻坊”,寻找欧阳修儿时的足迹,有了新的答案。

在欧阳修的出生地绵州(今绵阳)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天晚上,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给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送茶去书房,看见欧阳观正在挥毫习字,满纸写的是一个“菼”字。郑氏娘家虽然贫寒,但她也读过几年私塾,认得不少字,可老爷笔下的“菼”却不认识。郑氏于是问:“老爷,两个火头上再加上一个草字头怎么读呀?”说完用手指了指墨迹未干的满篇“菼”字。

欧阳观品了一口清香四溢的茶水,笑道:“这个字嘛,读tǎ n,与‘坦白’的‘坦’同音。”

“那又是什么意思呢?”郑氏继续问道。

“夫人真想知道?”

郑氏点了点头。她知道夫君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夫君49岁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先到道州(今湖南道县)做过几年判官,又到泗州(今安徽泗县)做过几年推官,后来又调往绵州(今四川绵阳市)做军事推官。自己也就随夫君一同到了绵州。

“这个字是荻的意思,而且专指初生的荻。”欧阳观的回答打断了郑氏的回忆。

“荻是一种草本植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芭茅。不仅可以药用,初生的荻还可以食用,是一道非常可口的菜肴,尤其它的花蕊美味可口。”欧阳观看了看妻子,接着又说:

“我写的这个‘菼’字,还与古代一个名人有关。夫人知道一个叫菼执的人吗?”

郑氏摇摇头。

“那你知道春秋时卧薪尝胆灭掉吴国的越王勾践吧?”

郑氏点点头。

“其实呀,那个勾践就是菼执。他可是咱们欧阳家族的老祖宗呢。”欧阳观自豪地又喝了一口茶,看了看疑惑的妻子,继续解说道:

“我们欧阳姓的人尊奉夏禹为祖先,说他的儿子夏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时,封支庶子孙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建立越国。从此,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当地发展繁衍,并且经历夏商周几个朝代,一直王位相传。直到春秋时期,越王的王位传至允常时,有个儿子名叫勾践,又称菼执,史称越王勾践。勾践在公元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并随吴王夫差到了吴国,向吴王俯首称臣。后被放归返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灭吴国称霸,勾践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后来,皇位传至越王无疆,越国开始衰败,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越国贵族中有人隐居不仕,有人则获得楚国的封赏,其中无疆之子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国境内的欧余山南(今浙江湖州境内),做欧余亭侯。由于古人习惯称山南为阳,他及子孙也被称为欧阳。久而久之,他们便以欧阳为姓。清楚了吧,我们欧阳家族是越王勾践(菼执)的后代。”

“老爷不光见多识广,而且是帝王之后,小妾佩服。我再给老爷沏杯热茶去。”说完便离开了欧阳观的书房。一边走还一边自语,原来菼就是荻,荻就是芭茅,这芭茅在东河坝不是很多吗!

欧阳修一家所住的推官府在绵州城的东街上,出东门就是东河坝。东河坝是一个小平原,它是由北边而来的涪江,还有东北边而来的芙蓉溪、西边而来的安昌江这三条江冲击而成的小平原。绵州城就建在这个小平原上。东河坝与芙蓉溪隔江相望的是风景如画的富乐山,与涪江隔江相望的闻名遐迩的越王楼(绵州的越王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这些地方都留下了欧阳修童年不少的足迹。

东河坝土地湿润,最适合芦荻生长。一到阳春三月,畦陇间的芦荻开始发芽,拔节,一簇簇、一丛丛多得是,像指向天空的无数绿箭。这个季节恰是采荻笋的最佳时节。自从听了夫君欧阳观说荻笋可以食用且是上等美食后,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郑氏就时常领着小欧阳修到东河坝采些荻笋,带回家去炒了吃,或凉拌吃,可口喜人。自家吃不完的还送些给邻居。至今东河坝还有一块光溜溜的石头,面积有五六平方大小,现在人们都叫它“修荻石”。传说欧阳修母子当年采摘的荻笋就时常堆放在这石块上,累了,郑氏就带着欧阳修在这石块上休息。每当这个时候,欧阳修就嚷着要郑氏讲故事。郑氏看欧阳修渐渐懂事了,就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当然也要讲一些“韦编三绝”“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铁杵磨针”等古人刻苦用功、发奋学习的故事。郑氏讲的这些做人和成才的故事,深深地烙在了欧阳修幼年的记忆中,为他后来的读书和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阳观只要有空闲时间,也会隔三差五带领一家大小到东河坝散步,在那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坐,北观越王楼,东看富乐山,听芙蓉江水,讲三国英雄,讲李白杜甫的故事。长此以往,郑氏就把这块可供全家人休息又承载全家人快乐的石头称为“休乐石”,而欧阳观觉得“休”字有歧义,干脆就叫“修乐石”。不久,这块“修乐石”就被绵州的大人小孩叫开了。经过千余年的流传,今天绵州人不叫它“修乐石”,而叫成了“修荻石”。我不知道绵州人叫成“修荻石”的用意,但可以肯定的是,“修荻石”与欧阳修与芦荻是有关系的,它充分表达了绵州人民对欧阳修这位北宋伟大政治家、文学家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

一到秋天,荻花开放,一片白色,北风吹来,花飞如雪,犹如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子。而含苞未开的荻蕊可以生吃,滑滑的,细细的,甜甜的,是小朋友的最爱。这时,郑氏会带着小欧阳修和邻家的孩子来吃荻蕊,看孩儿们举着荻花旗在阡陌中追逐、打闹、嬉戏。

冬天,郑氏就会砍些荻秆回家,做柴火。也用它给小欧阳修做些学具,如数数用的小棍、几何图形、玩具等。小欧阳修还经常从灶房拿一些未燃尽的荻秆在地上、墙壁上写写画画。欧阳观和郑氏也不会说儿子什么,内心反倒觉得很高兴。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欧阳观调任泰州(今属江苏泰州市)判官。欧阳修这年4岁。父亲调任他乡,欧阳修不得不随父母离开生活了四年的绵阳,离开镶满足印的东河坝,离开荡漾爽朗笑声的荻花丛,离开写满童年故事的“修荻石”。

欧阳观莅任不久,不幸身染重病不治而亡。欧阳观一生担任地方官吏11年。判官、推官多少也算得上有些实权的官员,但他为官清正廉洁,不贪不贿,因此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和置产。他病逝,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欧阳修全家三口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就如郑氏夫人日后对欧阳修所说的:“你父亲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间房屋和一块土地,用来维持家人的生活。”无可奈何的郑氏夫人,只得在亲友的帮助下先安葬亡夫,再携带幼儿稚女投奔远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同样做地方官吏的小叔子欧阳晔。

郑氏历尽千辛万苦抚养小儿小女。欧阳修长到五六岁,眼看就要上学了,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郑氏一心想让儿子好好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心急如焚。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芦荻,不由得一阵欣喜。忆起在绵州和儿子在荻花从中玩耍的情景,想到了小欧阳修用荻炭在地上墙壁上乱写乱画的高兴样子,于是有了主意,用那些芦荻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芦荻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有时也用未烧尽的荻炭在地上在石板上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在郑氏的严厉教导下,欧阳修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终成大器,成就了一番伟业。

看来,欧阳修的母亲“以荻画地,教其习字”的典故,与绵州的渊源是非常深的。 gjLBGqDOywYuZ7q6hH4su0OZ41Xji/6C5aZlYl3Z+/UebgF6fQNBIeDI+oZhXK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