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面对媒体时的口才常识

用优雅回答来应对刁难

优雅回答是一种站在高处,俯视对手,意味深长的回答,还可以说是大度回答。

周总理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具有非凡的口辩才能。是友也好,是敌也罢,或者亦友亦敌,不友不敌,他总是沉着应付,自由周旋,于优雅谦逊间捭阖纵横。

抗美援朝期间,一次,总理批阅完文件接受一美国记者采访。美国记者看到总理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诘难:“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总理含蓄地答道:“提起这支笔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这是机变,也是暗示,总理由他的派克钢笔而至“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而至“留作纪念”,能运用这种方法的人,不仅口才好、德育高,而且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存在于万物之中又凌驾于万物之上。否则,答非所问,无的放矢,贻笑大方。

用接茬引申来应对刁难

所谓接茬引申法,就是当对方提出的问题使你实在无法回避又难以做出正面解答时,不妨顺水推舟接着他的话茬往另外方面引申,用引申之处的绝妙结果来回答对方的提问。接茬引申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使间接回答的话语出乎对方的意料。所以,接茬引申法是岔题作答空口道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

◇出现突发状况时,怎样应对媒体◇

面对媒体,巧妙地避开话题,固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这种办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比如说出现突发状况。对待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应对媒体呢?

遇到突发情况,一味逃避隐藏真实情况,只会引起大众的恐慌,及时真实地反馈情况,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之道。

请看丘吉尔是如何妙用接茬引申的:

20世纪30年代,一次,丘吉尔访问美国时,有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咬牙切齿地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

丘吉尔狡黠地一笑,不屑地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极力主张与苏联联合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的侵略。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议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细细去品味。这种间接岔题作答,不但能恰到好处地制止刁难,回击对方不友好的态度,而且能使答话的语言充满情趣、魅力和耐人寻味的神秘色彩。

用模糊语言避开话题

在答记者问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不便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敏感话题。这时如果运用精确的语言往往表达不了我们的思想感情,此时模糊应对便派上了大用场。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与英格兰球队相遇时,踢进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人”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机敏地回答说:“手球有一半是迪戈的,头球有一半是马拉多纳的。”

马拉多纳的回答颇具技巧,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系如此”,那么对裁判的有效判决无疑是“恩将仇报”。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而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人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亦具有君子风度。

这种模糊应答,往往体现了说话者的机智,情急生智,应变自如,令人回味。这种应答方式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语义不明确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的局面。

◇如何巧妙地模糊问题◇

面对记者的追问,模糊的语言可以作为一种缓兵之计,可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用转移话题的方式避开话题

对对方的提问回避不答,转而谈论另外的话题,将在场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提问者有意无意的提问时常会触到人们心中的忌讳和隐痛。对于自己不愿回答的这一类问题,我们可能采取明显的回避措施,故意把话题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物上,向对方表示无声的抗议,并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提问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引以为戒,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古月成功地扮演了毛泽东主席之后,经常遭遇到中外记者各种刁钻的提问。记者所提及的问题,有关于生活中的他,也有关于银幕上的“他”。遇到这种场合,他既遵循“”“狭路相逢勇者胜,也信奉狭路相逢智者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总能沉着应战,对答如流,其话语有时直爽,有时委婉,有时诙谐幽默,对不善者也不乏犀利。

用顺水覆舟战术避开话题

顺水覆舟战术是借敌之误而取胜的技巧之一。当你的言辞由顺从对方的逻辑而突然出现逆转的瞬间,对方会从暗自欣喜到大惑不解,终至遭受当头一棒,晕头转向地陷入欲辩不能的尴尬境地之时,这就是你完成借人之误、顺水覆舟的全过程。

顺水覆舟战术巧在对对方攻势的利用,化对方之进攻力为我之力,大有“四两拨千斤”之功。运用顺水覆舟战术的关键在于处理好“顺”与“推”之间的转换关系,毕竟,推的极致,就是覆的结果。

用曲解本意法避开话题

抓住对方提问本身的弹性,曲解其提问的本意,做出表面上合乎要求的回答。

提问者的有些问题虽然针对性较强,但是问题的设置并不严密,往往只给出一个大致的范畴和限定,人们作答时完全可以在这个宽泛的范围中大做文章。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抓住其本身的灵活度,有意曲解对方的本意,只给出表面上的、听起来符合要求的回答。对方自己的漏洞被人钻了空子,自然无法埋怨我方答非所问。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王蒙:“请问,50年代的你与80年代的你有何相同与不同?”这里,这位记者的用意是路人皆知的。王蒙当时也十分清楚。他不慌不忙地抬起头,从容不迫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之处,不同的是,那时我20来岁。而现在我则有50多岁了。”

◇机智转移话题◇

遇到自己不愿公开,别人又偏偏要打听的情况,如何机智地转移话题呢?

学会机智地转移话题,不仅能轻松应对媒体,更能巧妙面对生活中的尴尬。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这是一个抓住对方疏漏有意曲解对方用意的生动例子。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虽然知道对方是想借机让他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但是却故意误解其本意,只是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作答。这个回答虽然也算是“合格”,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给对方任何有用信息,令其大失所望。

用向对方发问的方式避开话题

在回答提问之前,针对问题本身的难度先向对方发问,把压力转移到提问者本人身上。反守为攻的战略经常能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我们在回避自己不愿作答的问题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技巧,在接过别人的提问后,反而把问题甩向对方,或者向其提出一个更具难度的疑问。对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只有功夫招架,并且也不好意思再把问题推向我方,我方因此而非常顺利地扭转形势,占到主动权。 qhIxmY1T7AjcNqnuQC4RNcDE2lv2r1QwSFC9tC+KAewRywS/yo8KRhZWbzEVvVQ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