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对方的要害之处,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驳。一是反驳其错误论点,用事实分析,直接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和荒谬;二是反驳其论据,直截了当地揭穿其论据的虚伪性,论点的不正确也就随之暴露出来了;三是反驳论证,通过揭露对方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最终推翻其论点。
在辩论中,把道理寓于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说明道理,既可言简意赅地阐述道理,又能理趣浑然,风采夺目。如《名人的幽默与妙答》中有这样一个事例:
春秋时代的墨子不但是大学问家,也是一位辩才,说话很富哲理。
一日,他的学生子禽问他:
“老师,是多说话好,还是少说话好?”
墨子沉思了一下说:“你看,池塘里的青蛙,不分昼夜地呱呱叫,声音又高又亮,可从来没有人注意他们。而鸡棚里的公鸡,平时轻易不叫,只在每天天亮时才叫几声。人们听到它的叫声,就知道天亮了,于是起床做事。这说明人们很注意公鸡的鸣叫声。”
子禽会意地点点头。
从辩论一开始便发起攻势,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在给对方威慑性的攻击之后,一步一步地引诱对方围绕自己的话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以充分的事实驳斥对方,使对方陷入艰难境地。先发制人的情况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对方“先发”而未发时,你抢在前面,从而使对方措手不及,乱了阵脚,失去心理平衡,从而败北。第二种情况是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在对方意料不到的情况下,拿出确凿的证据,向对方发起进攻,直捣要害,使对方没有喘息的余地,只能接受你的观点。第三种情况是预测敌论,先行批驳。即预先将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进行驳斥,这样既可使旁听者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又可把对方置于被动。
在辩论中处于主动地位对于取得辩论的胜利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在辩论中获得主动呢?
当然,先发制人不是即兴发言,一定要知己知彼,有充分的准备方能百发百中。另外,辩论的语言必须句句在理,运用的事实须经反复核对,确凿无误,否则可为对方后发制人提供依据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再次,要把握时机,切不可贻误战机。“猛虎一旦犹豫而失去进攻良机,还不如小小蜜蜂果敢的一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彼及此法是由远而近,步步紧逼,直到对方投降认输为止,例如:
某市长收到举报材料,得知某百货商场经理有违法乱纪行为,为挽救这位经理,使其悬崖勒马、改邪归正,便去找他谈话。谈话中,这位经理多方辩解,和市长争论起来。于是,市长改变方法,冷静地问道:“假若你家里喂了一条狗,只会偷吃睡懒觉,从不顾家守屋,有时还打烂碗盆,你怎么办?”经理回答:“把它赶出家门。”“市长说:假如你商场有个售货员工作懒惰,态度恶劣,胡乱提价,有时还将商品偷回家去,你怎么办?”
经理说:“开除他!”市长说:“假如他的经理知情不报,且与之暗中勾结,倒卖香烟,中饱私囊,你说该怎么办?”经理:“这……”。
由彼及此法,往往是欲此先彼,欲实先虚,欲近先远,步步紧逼,最终使对方无路可逃,只好束手就擒。
在辩论中,有时争辩的核心问题往往是关于某一事物的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而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涉及这一类辩题的辩论中,可以针对对方的不同观点,喻之以利,晓之以害,让对方在权衡利害得失关系后,放弃其错误主张,使之与辩者的观点趋向同一,从而中止对方行为。这就是“晓以利害”的辩论技法,如:
某市无线电厂由于长期亏损,债台高筑,濒临破产。这天,该市电视机厂对无线电厂实行有偿兼并的大会在无线电厂举行。上千名职工感到耻辱,坚决反对兼并,人们争吵着,吼叫着,吹口哨,鼓倒掌,一片混乱。
这时,电视机厂刘厂长扯大嗓门讲道:“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到下个月工商银行的抵押贷款已经到期,无线电厂马上就要破产,上千名职工就要失业!难道你们愿意这个具有几十年历史的我市唯一的收录机专业生产厂家破产吗?难道我们厂上千名职工心甘情愿失业,重新到社会上待业吗?请问,谁能使无线电厂不破产?谁能使上千名职工不失业?是能人,请站出来,有高招,请拿出来!你们反对兼并,拿出主意来!”
骚动的人们顿时静了下来。他面对上千双翘首以待的眼睛,接着说:“我刘××是国家干部。就我个人来说,叫我兼并无线电厂,我才不干呢!我又何必自找苦吃?可是我是共产党员,看到国家受损失,我于心不忍啊!”
这时,有人站起来说:“我要问刘厂长,你能保证我们不失业,保证无线电厂不破产吗?”
刘厂长说:“有些同志对我不信任,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了解嘛。请大家放心,从并厂后第一个月起,如果再亏损,由我刘××负责。我和大家同舟共济。如果要跳海,我刘××第一个带头跳,至于具体办法,我这里就不说了!”
这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当时的情况下,面对骚乱的会场,训斥或是制止都不行,而婉言相劝也不行。这时,刘厂长直陈并厂与不并厂的利害得失,终于打破了人们的认识障碍,镇住了混乱的会场。
婉曲作答法是对对方所提问题不作直接回答的一种辩论方法。
据说,有人问美国天文学家琼斯:“地球有多大年龄,你能说清楚吗?”琼斯回答:“这也不难。请你想象一下,有一座巍峨的高山,比如说高加索的厄尔布鲁士山吧。再设想有几只小麻雀,它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啄着这座山。那么这几只麻雀把山啄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地球就存在了多少时间。”琼斯这种委婉曲折的回答,不仅把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难题化解了,而且使人意识到地球存在的岁月异常悠久。
婉曲作答法,往往要避开锋芒、摆脱困境,使对方由主动变为被动,比直接作答更形象、生动、有力,往往使对方无可辩驳。
避实击虚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辩论技法。当你已经掌握了论敌的部分情况,想通过攻击对方弱点再进一步扩大战果时,运用此法可使对方一触即溃。这种方法常用于对抗性较强的法庭辩论或审讯罪犯。
刑警初审罪犯,是一场心理战,特别是在尚未完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突审,既是一种斗争,也是一种辩论。如果急于求成,直来直去,往往很难见效;而采用避实击虚之法,却容易敲开罪犯嘴巴,促使其交代事实真相。
某市刑警队长奉命侦破一起恶性杀人案,经过周密的调查,认定此案是两人所为,接着在某郊县抓获了一名有重大嫌疑的人犯。另一人是谁?他不肯交代。审问开始了。
警:“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
犯:“是警察!”
警:“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犯:“那我怎么知道?”
警:“我告诉你吧,我们是从××市两路口来的,两路口你去过了吧?”
犯:“我没去过。”
针对对方的话题而岔换新的话题,不仅避其锋芒,而且能显示出一种较为强硬的以退为进的表达气息。由此可见,避其锋芒只是以退为进的表现之一,那么,以退为进的表现还有什么呢?
警:“那就不对了,我们查了那里一家旅馆,你前几天在那里住过。”
犯:“住过又怎样?”
警:“住过倒不怎样。只是那里前天发生了一起命案,你不会不知道吧?”
犯:“我不知道,也与我无关。”
警:“与你的关系可大啦!”
犯:“什么!”
警:“我们从现场找到了血衣,你家里人看过,认出是你穿走的。你想不想看一看?”
犯:“不不,不看了。”
警:“看来你是个爽快人。既然这样,你大概该说出什么了吧?”
犯:“那个司机被杀我是在场,但你们总不能就说是我杀的!”
警:“那汽车上有你的指纹,你推得了吗?”
犯:“反正不是我亲手杀的。”
警:“我们知道不是你一个干的,不说出同伙只好由你一人顶罪了。”
犯:“我说……是他下的手,我只帮了忙。”
警:“那人是谁?”
犯:“是我表哥。”
刑警队长就是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旁敲侧击,话中有话使罪犯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这起命案的经过。
机智折服法,就是面对难于争辩的问题随机应变,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向对方发难使其折服的一种方法。如:
晋朝有个叫许允的书生,洞房花烛夜见新娘相貌平平,大为不悦。新娘问他何故,许允没好声气地说:“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吗?”新娘不卑不亢地说:“孝顺老人,尊敬夫君,说话和气,做事利索,而且模样也不错。前几项我都能做到,只是模样是老天生成的,我就无法了。”许允听后仍然不高兴。新娘转问道:“相公,你是读书人。我问你,一个人应具有的好品德你有多少呢?”许允答:“我都具备”。新娘道:“好品德的第一条,就是看人要重德,你却只是以貌取人。既然第一条就不符要求,怎么能说都具备呢?”
许允被新娘的口才折服了,终于改变了对妻子的态度。
机智折服法,在辩论中运用时,要靠知识和头脑,才能机智地由答变问,折服对手。
这种绝妙的辩驳,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财主听见老乡们都夸伊凡染布染得好,心里很不高兴,于是就挟了一匹布前来刁难伊凡。他对伊凡说:“我要染的颜色普通极了,它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又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也不是青的,(实际上不要染成任何颜色)你明白了吗?”伊凡胸有成竹地一口答应下来:“没有问题,我一定照您的意思染就是了。”财主非常惊讶:“什么,你能染?人说话可得算数?我哪天可以来取呢?”伊凡说:“‘就到那一天’”“‘来取吧!财主追问:那一天’是哪一天呢?”伊凡说:“‘那一天’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也不是星期五和星期六,连星期天也不是。亲爱的财主老爷,你就到‘那一天’来取吧!”财主听了不禁目瞪口呆。
不是任何具体颜色的颜色,是无法染成的,如果说染不成,就会遭到财主的奚落,如果和这种无理取闹的人讲道理,将会纠缠不休。于是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财主在不是任何具体日期的日期来取布,这就把财主出的难题交给财主自己去解决,使得他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