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陆九渊与“知行合一”说

前文已述,王阳明在龙场顿悟时得出“心即理”的结论,所以才得以创立“知行合一”说。但是,陆九渊也提倡“心即理”,为什么他没能提出“知行合一”说呢?这是因为陆九渊虽然也提倡“尊德性”,但他对于《大学》中“格物致知”的解释没能摆脱传统的束缚。

与陆九渊不同的是,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彻底的“唯心论”,他明确指出“心即物”。尽管这样的认识是在龙场顿悟之后产生的,但在龙场顿悟之际,阳明恐怕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此看来,王阳明在龙场悟得的“心即理”应该比陆九渊的“心即理”更加“唯心主义”。也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最终提出了“知行合一”说。

王阳明晚年对陆九渊的学说极力称赞,对朱熹的学说则加以批评。曾有友人问他:“象山论学与晦庵大有同异,先生尝称象山‘于学问头脑处见得直截分明’。今观象山之论,却有谓学有讲明,有践履,及以致知格物为讲明之事,乃与晦庵之说无异,而与先生知行合一之说,反有不同。何也?”(《王文成公全书》卷六《答友人问》)

陆九渊画像。陆九渊和王阳明

虽然王阳明极力称赞陆九渊的学说,但他认为陆九渊和朱熹在“格物致知”的解释方面是相同的,二人体现的都是“主知功夫”,故而提出的是“知行二分”说,而他自己对“格物致知”的解释则与二人不同,所以才提出了“知行合一”说。

如上文所述,有人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存在疑问,王阳明的解释是:“致知格物,自来儒者皆相沿如此说,故象山亦遂相沿得来,不复致疑耳。然此毕竟亦是象山见得未精一处,不可掩也。”

“象山见得未精一处”,是指陆九渊还没有彻底地实现“唯心论”。王阳明将“心即理”发展为“心即物”,从他的立场来看,虽然陆九渊的学问很深奥,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精一处”。 H2tyDn31Jf1nHs9IqWMCJS4mZcSZ2culIOjPu4BLGeGXUR2ioYSy5TGGAbOlTlh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