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家始祖

据俞嶙辑编的《王阳明先生全集》中的《年谱》记载,王阳明的祖先是东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可是《王文成公全书》中的《年谱》和王阳明的弟子黄绾所著的《阳明先生行状》中将王阳明的祖先定为西晋的王览。王羲之是王览的曾孙。王家的始祖到底是王览还是王羲之,现在还没有定论。据曾拜谒过王家家庙的东正堂的弟子介绍:“羲之在上,子孙昭穆下列,辟别室单独奉祭阳明。”(东正堂《阳明先生全书论考》卷十四《年谱一》)

昭穆是指宗庙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穆。王羲之这一脉应该不是王览的正系,所以余姚王家没有把王览当作始祖,而是把王羲之当作始祖。王阳明的经历和王祥、王览兄弟有些相似,所以后人在著述过程中才误将王览当成了王家的始祖。

王祥的孝行

据《晋书》卷三十三记载,王祥(184—268),字休徴,王览之兄,汉代谏议大夫王吉的后裔,琅玡(今山东临沂)人。王祥至孝,但母亲早丧,继母朱氏不慈,屡进谗言,使王祥失爱于父。继母经常让王祥打扫牛圈,王祥却更加恭敬谨慎。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都先尝过,以验证是否有毒。

有一天继母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脱下衣服正要去破冰捉鱼,就在此时,冰面忽然自动裂开,两条鲤鱼从水中跃出,于是王祥赶紧捉住鲤鱼,将鱼带回家去孝敬继母。继母想吃烤黄雀,神奇的是,有几十只黄雀飞入王祥的幕帐,王祥将它们烤好后孝敬给继母吃。同乡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这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结果。王祥家有一棵红柰 树,果实快成熟的时候,继母让他去看守,风雨来时,王祥抱树大哭,唯恐果子掉落。即使如此,他也未曾怨恨过继母。他就是这样一位忠厚孝顺之人。

东汉末年,战事频发,为避战乱,王祥搀扶着继母、带着弟弟王览逃难到庐江。隐居三十多年后,继母去世,服丧期满,王祥仍不肯出仕为官,后来在弟弟王览的劝导下,年近六十才应召出仕。曹魏之时,王祥升任太尉;晋武帝继位之后,出任太保 。《蒙求》下卷中也有关于王祥的简单记载,名为《王祥守柰》。

王祥(左)与王览(右)画像。王阳明的弟子黄绾所著的

护兄的王览

王览,字玄通,和王祥是同父异母兄弟。母亲朱氏对兄长王祥不好。王览五六岁时,每见哥哥被母亲鞭打,都会跑向前哭着抱住哥哥,阻止母亲施暴。少年时,王览经常劝谏母亲,朱氏也因此而有所收敛。朱氏经常无故使唤王祥,王览就跟着一起干活。朱氏还虐使王祥的妻子,王览的妻子于是也帮着一起做事。朱氏发现之后,只好作罢。

父亲去世之后,王祥渐渐有了名气。朱氏对此深为嫉恨,想用毒酒害死王祥。王览察觉后,立即起身去争夺哥哥的酒杯。王祥也怀疑酒中有毒,所以执意不给弟弟。朱氏立时夺下酒杯,返回里屋。自此之后,朱氏做给王祥吃的饭菜,王览都要先尝一下。朱氏担心王览被毒死,于是就断了下毒的念头。王览孝友恭恪,声名稍逊于兄长王祥。

后来王览出仕做官,升任光禄大夫。《蒙求》上卷中记载了王览的事迹,名为《王览友悌》。朱熹在《小学·善行》中也记述了王祥、王览两兄弟的故事。明代百姓都熟知王祥、王览的孝行和友悌,王阳明应该也不会例外。

始祖的孝道与阳明的解释

王阳明的继母也曾虐待过他。王阳明正是因为对孝道的切身感受,所以才从佛教和老庄思想中解脱出来,转投儒学。因此,从孝悌方面来说,将王览认作王家的始祖,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中国传说时代的帝王舜青年时期曾遭到继母的虐待,但他依然尽孝,他的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舜的父亲瞽叟和继母不喜欢舜,而喜欢舜的同父异母弟象。象数次谋划杀害舜,但每次都失败了。舜发觉之后,并没有记恨象,依然尽心孝顺父母。关于舜的孝悌之行,《尚书·尧典》有如下记载:“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对于以上这段话,朱熹的弟子蔡沈在《书经集传》中如此解释:“舜父号瞽叟。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母,舜后母也。象,舜异母弟名。傲,骄慢也。谐,和也。烝,进也。言舜不幸遭此,而能和以孝,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大为奸恶也。”

蔡沈将“不格奸”解释为“不至于大为奸恶”,而王阳明则将其理解为“不去正他奸恶”。原文是“舜只是自进于乂,以乂薰蒸,不去正他奸恶”。(《传习录》下卷)

阳明又补充说:“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摘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舜初时致得象要杀己,亦是要象好的心太急,此就是舜之过处。经过来,乃知功夫只在自己,不去责人,所以致得‘克谐’,此是舜‘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处。”(《传习录》下卷)

王阳明是根据自身经历做出以上解释的。据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朱熹和王阳明教化方法的差异。王阳明还说:“古人言语,俱是自家经历过来,所以说得亲切;遗之后世,曲当人情。若非自家经过,如何得他许多苦心处?”(《传习录》下卷)

其实这是王阳明到晚年才做出的解释,年轻时他并不这样认为。他三十七岁时曾著《象祠记》(《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其中关于“不格奸”的解释和蔡沈相同,都是“不至于大为奸恶”。

王阳明十三岁丧母,父亲的小妾经常虐待他,他就想出各种奇招去应对,最终促使继母悔悟。从中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阳明与王祥、王览是不同的。随着人生阅历的积淀,晚年的阳明转变认识,开始赞同王祥、王览的举动,所以才有了对舜之孝行的那一番解释。 RwyNQAn7VZQr63KnGyVfmCPeIAMVUcaJLkLiZsQVS3P7+m8I5iYL+VzjSRy/FF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