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史学家不管他如何杰出、多么伟大,都无法为今人后人描绘完整的历史真面目,甚至可以说,就是连完全了解整个事件的人也找不到。
在上封信中,我对你零碎地谈了不少关于学习历史的问题,照理说,对像你这样一个有自己思想的年轻人,我无须说得过多。其实我的意图你已经很清楚了,无非是想告诉你,对一个人来说,历史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是一个人教养的深刻体现,更何况你现在正在游历期间,正是近距离接触历史、学习历史的最佳时刻。
如何通过历史上一些大家都熟知的事件中获得真知灼见?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而且要下功夫阅读那些学问严谨、可信性高的史学家的书。脑子里首先要树立一种信念,这种阅读是有益的,是在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至于如何入门?你打算怎么入门?有的人为了省时省力,选择了偷懒的办法,只抽出一些大事件来读,其余的只走马观花地涉猎一下,或者干脆跳过去不读。另有一类人恰恰相反,事无巨细,统统都要精研细读,死记硬背,把历史上的大小事件背得滚瓜烂熟。一个过分取巧,一个过于呆笨,两者都不可取。我要求你另辟蹊径,不要走这两种人的老路。下面我要着重同你谈的就是这一点。
入门之先,先不必贪大求全,应该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先分别读各国简史,这只要吃准梗概就可以了;接下来,从各国简史中提炼出要点,譬如疆土变更、朝代更迭、帝王起落等等这些你觉得最要紧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你提炼出来的核心问题作一番梳理,根据这些核心问题,有目的性地参考与此相关的论文或书籍,尽可能把相关资料一网打尽,在反复咀嚼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力求有你自己的发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要透过历史的表象看隐蔽在深层的前因后果。拿法国历史来说,鲁羌特尔写的那本法国简史就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这本书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不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大作都是不能跟这本书比的。如果你能把这本书读通读透,法国历史的概貌自然而然就在你脑子里了。
如果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你还要进一步地了解,那么接下来,对你帮助更大的就数梅杰列写的史书了。除了这些,还有几本书和数篇论文也很有益,它们中有的对各个时代各种事件记述详尽,有的则以独到的眼光观察分析历史事件,资料和观点都有可取之处,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果要读有关近代史方面的书,不妨从读法王菲利普二世的回忆录起步,从菲利普二世到路易十四,记载这段历史空间的史书可以说俯拾即是,如果选择得当,那么对某个时代或某个历史事件的通盘把握应该不是什么问题。
另外必须提醒你的是:学习历史时千万不要“以古度今”。不要以为过去是那个样子,今天就必定也是那个样子,这万万要不得。当然,我们可以以史为鉴,用历史这面镜子来对照今天的问题。就算是这样做,也一定要小心谨慎,不管多么重大的事件,不管它引起了多大的轰动效应,只要它发生过了,我们就无法百分之百地破解它的真相。对它的真相,我们能说的,顶多就是“推测”而已。因为,现在的证言都是如此模糊不清,有时让人一头雾水,更何况是年代久远的事件呢?而且年代越是久远,可信度就越要打折扣。
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抓着一点点与历史相类似的地方,就任意以古度今,发挥创造,洋洋洒洒,说得天花乱坠,而且这些人中还不乏“知名学者”,实在是误人子弟。他们这样做其实也够愚蠢的,偏偏有可能连自己也觉察不出来。要知道,自从耶和华上帝一手创造了世界以来,从来就没发生过一个同样的事件。所以说,一个历史学家不管他如何杰出、多么伟大,都无法为今人后人描绘完整的历史真面目,甚至可以说,就是连完全了解整个事件的人也找不到。
如果我们只是根据书本上的一些东西就说三道四,哇啦哇啦地高谈阔论,这种议论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前辈学者写的,前代诗人吟的,都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而奉为金科玉律、行动指南。各人有各人的面貌,各事有各事的特点,对人对事都应作个案处理。当然,在讨论个案的时候,应该而且也有必要把一些相似的事例拿来作综合考评。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牢牢记住,这类材料只配作为参照,不能作为依据。
如果你还想了解得更多,那么只要留心,处处有先生,处处都有学问。比如你在法国有机会同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同他们的闲聊中,你可以不露声色,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那些枯燥乏味的历史话题当作你们的谈资,诱导他们不由自主地发表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因为,即便是个十足的门外汉,对自己祖国的历史也不会一无所知,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儿;而且即使他只有这一点儿历史知识,但他还是会以此为荣,并且还会进而把他的见解毫无保留地对你和盘托出。这些在历史事件发生地得到的感性知识,都是你在书里找不到的,足以弥补书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