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对自身资源敏感,穷人总是梦想远方
很多年前,我同一队英国旅行者沿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顺流而下。我们在巴格达雇了一个富有经验的阿拉伯老向导,这个向导在某些精神特征上与我们很相似:他认为自己不仅有责任带领我们沿河而下——这是他应做的事,因为我们付了他报酬——而且还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让我们开心,这些故事有古代的和现代的,有我们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这些故事多数我已经忘记,也不感觉可惜,不过有一个故事让我永远难忘。
老向导拉着缰绳牵引我的骆驼沿那条古老的河流向前走去,不停地讲着一个又一个故事,直到我都听得厌烦了,不想再听他讲那些枯燥的故事。于是老向导发脾气了,不过我没生气。我记得他脱下头上的土耳其帽用力挥舞着,以引起我的注意。我从眼角瞥见他这样,就下定决心不看他,担心他又会借此再讲一个故事。但我的内心不够坚定,最终还是又看了他一下,结果他真的又讲起一个故事来。
他说:“我现在讲一个只给特殊朋友听的故事。”当他强调“特殊朋友”时我便倾听起来,事后我为自己这样做感到高兴。我真的由衷地感激他,因为有1674名年轻人正是受着这个演讲的鼓舞而念完大学,他们也为我当时听了那个故事而高兴。
老向导告诉我,从前离印度河不远住着一个年老的波斯人,名叫阿里·哈菲德。阿里·哈菲德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其中有果园、谷地和花园。他靠吃利息也能挣到钱,维持自己富足的生活,这是一个富有的人,他也因富有而感觉满足。一天,有个年高德劭的佛教僧人拜访了这个波斯农夫,这个僧人算得上东方的一位贤明之士。他在炉火旁坐下,为这个年老的农夫解说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他说创始之初这个世界只是一团浓雾,佛把手伸入雾中,开始时慢慢转动,然后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把浓雾旋转成一个实心火球。火球旋转着在宇宙中穿梭,一路燃烧着穿过其他浓雾,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的湿气开始浓缩,最后以大雨的形式浇灌在这个火球酷热的表面上,火球的外部因而冷却。而内部的火焰喷发而出,很快形成了我们这个美妙世界里的一座座巨峰大山、山谷、平原和大草原。假如内在的熔岩喷出后很快冷却,它就变成了花岗石;假如冷却的速度慢一些就变成了铜,再慢一些就变成了银,再慢一些就变成了金,而最慢的就变成了美妙的钻石。
老僧人说道:“钻石是阳光凝结后掉下的物质。”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从科学的角度讲,钻石的确来自太阳上的碳素沉积物。老僧人对阿里·哈菲德说,如果他有一粒拇指般大的钻石就可以买下整个县,如果有一矿山钻石就可以凭这巨大财富让自己的孩子个个登上宝座。
阿里·哈菲德听了关于钻石的情况后,立刻明白了钻石的价值,于是这一天睡觉时,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贫穷的,虽然他实际上并没失去什么。之所以感到贫穷是因为他不满足,而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他害怕自己贫穷。于是他说:“我想要弄一矿山钻石。”他为此彻夜难眠了。
次日一大早他就去找僧人。顺便说一句,凭着经验我知道僧人一大早被弄醒是非常生气的。阿里·哈菲德把老僧人从梦中用力摇醒,问道:
“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钻石?”
“钻石?你要钻石干啥?”
“唉,我想变得非常非常富有。”
“嗯,那么,去寻找它们吧。你只需去寻找,你就会得到它们。”
“可我不知道去哪里寻找。”
“哦,如果你能找到一条穿过白色沙滩和高山的河流,你就会在那些沙滩里找到钻石的。”
阿里·哈菲德有点不相信:“我觉得根本没有这样的河流。”
可是僧人却非常肯定地告诉他:“嗯,有的,有很多。你只需去寻找,然后就会找到它们。”
阿里·哈菲德说:“我愿意去。”
于是他卖掉农场,带上钱,把家人托付给一个邻居,寻找钻石去了。他从月亮山脉(鲁文佐里山脉位于东非高原,有时被叫作“月亮山脉”)出发(我认为这很正确),进入巴勒斯坦,又流浪到欧洲,最后他把所有钱花光了,变得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他站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湾岸边,忽然看到一股巨浪卷入赫拉克勒斯墩中间,这个贫穷痛苦、备受折磨、奄奄一息的人抵挡不住那股极大诱惑,纵身跳入翻滚的浪潮中,终结了自己的痛苦,并且从此再没出现。
老向导讲完这个极其悲哀的故事后,拉住我骑着的骆驼,回去把另一只骆驼上的行李固定好,我则趁机思考他讲的故事。我问自己:“为啥他只把这个故事讲给‘特殊朋友’听?”这个故事没有开头、没有过程,也没有结局,似乎什么也没有。主人公一开始就死了,我还从未听过这样的故事呢,这是我读到的第一个这样的故事。只听到故事的一章,主人公就死了。
结果老向导回来后拿起骆驼的缰绳,继续讲故事的第二章,就好像根本没有中断过。他说买下阿里·哈菲德农场的那个男人一天把骆驼牵到花园去饮水,就在骆驼把鼻子伸入园中的浅溪里时,那个男人注意到小溪的白沙滩里闪现出一种奇异的、耀眼的光。好奇之下,他捡起一块石头,那块石头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这块石头如此迷人,驱使他把它装进口袋里带回家,并且放到火炉的壁炉架上作为装饰品,这以后就把它全忘了。
几天后那位老僧人又来走访阿里·哈菲德农场,他一打开客厅的门,就看见壁炉架上闪耀着光的那块石头,急忙冲上去,大声叫道:“这不是一块钻石吗?阿里·哈菲德回来没有?”“哦,没有,阿里·哈菲德还没有回来,那也不是钻石。那不过是我们在花园里发现的一块石头。”“可是,”老僧人肯定地说,“我一看见它就知道它是钻石。看看那闪耀的光吧,我能肯定这是一块钻石!”
接着他们一起冲进那个老花园,用手刨开白沙子。瞧呀!又出现了一些更美丽、更贵重的宝石。“于是,”向导对我说(朋友们,历史上确有其事),“他们发现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一流的戈尔康达 金刚石矿,它甚至胜过了金伯利矿。英国和俄国王冠宝石用的世上最大的科依诺尔钻石 和沃罗弗钻石,即来自于此矿。”
这个老阿拉伯向导讲述完故事的第二章后,取下头上的土耳其帽又挥舞起来,以便让我注意到故事的寓意。这是那些阿拉伯向导的习惯,他们希望自己所讲的故事包含深刻寓意,虽然它们并非总是如此。他一边挥舞帽子一边对我说:“假如阿里·哈菲德不出去,在自己地窖里、麦地下面或花园中挖掘,那么他就会找到‘钻石之地’,也不会陷入悲惨处境,忍饥挨饿,最终自杀在异国他乡。因为那古老农场的每一片土地都藏着至宝,甚至每挖一下,都可以发现用于装饰君主王冠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