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言要朗朗上口、入耳入心

演讲的内容最终要诉诸演讲者的口头表达传递给听众,如果演讲者的语言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同时,演讲者讲起来也觉得别扭、不自然。

演讲语言要“上口”“入耳”,既通俗易懂,又表达准确。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既要满足“入耳”的要求,又要做到“上口”,即演讲语言的口语化。要求演讲的语言口语化,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对那些不适合口头表达、听众听起来不习惯的词句做修改,如:将长句改为短句,把倒装句改为正装句,把听不大明白的文言文和不常用的成语予以替换或删除,还要注意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这主要是从听众的感受上加以考虑的。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声音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演讲稿中的单音词要尽可能改为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因——因为,若——倘若,应——应该。这与口头表达和人们收听的习惯是相适应的。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颇负盛名的大学者,通今博古,学富五车。他在演讲中亦十分注意语言的口语化,把深刻的道理融在淳朴通俗的言辞中,生动活泼,新鲜质朴,含蓄幽默,朗朗上口,铿锵入耳。

例如梁启超先生在《人权与女权》中的演讲:

“啊,啊!了不得,了不得!人类心力发动起来,什么东西也挡他不住。‘一!二!三!开步走!’走!走!走!走到18世纪末年,在法国巴黎城‘轰’的放出一声大炮来:《人权宣言》!好呀好呀!我们一齐来!属地么,要自治;阶级么,要废除;选举么,要普遍;黑奴农奴么,要解放。19世纪全个欧洲、全个美洲热烘烘闹了100年,闹的就是这一件事。吹喇叭,放爆竹,吃干杯,成功!凯旋!人权万岁!从前只有皇帝是人,贵族是人,僧侣是人,如今我们也和他们一样,不算人的都算人了,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凡叫做人的,都恢复他们资格了。人权万岁!万万岁!

“万岁声中,还有一大部分‘圆颅方趾横目睿心’的动物在那边悄悄地滴泪。这一部分动物,虽然在他们同类中占一半的数量,但向来没有把他们编在人类里头。这一部分是谁,就是女子!人权运动,运动的是人权,她们是Women不是Men,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权,却不关她们的事!”

梁先生在这篇政论色彩极强的演说中,却运用如此通俗的日常用语,这很出乎一般人的想象,但他短促有力的句子、富有节奏感的语式,使整篇演讲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口头语言应该是朴素的,是用普普通通的语言表达演讲的思想内容,而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胡乱堆砌、故意雕琢,既不符合口头表达习惯,又会给听众哗众取宠、滑稽可笑之感。 qeXJ+pfmQAvKwbezOo7MLJtEGlPG5xRUJ0HmCdGc+GsPhzWq6hNdJHLn/Uv1I4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