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措辞要审慎,表达有分寸

都说做文章难,而说话比做文章更难。做文章,可以细细推敲,再三修正。说话就不能这样了,因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

与人对话,应该特别留神。你要说的话,最好事前先打腹稿,记出纲要,免得临时有遗漏。说话开头,先要定一定神,态度从容,双目注视对方的脸,表示出诚挚的神情,并随时注意他是否赞成你的意见,还是不以为意。也要随时调整你的说法,如果发觉他露出不愿意多听的神情,你就该设法收回话题;如果他有疑问,你就该多加解释;如果他乐于接受你的见解,你就该单刀直入,再不要绕圈子;如果发觉他要插口的样子,你就该请他发表意见,他的答话,你要特别留神。

同样一个“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则是表示惊奇,“喔?”是表示疑问。如果他说,“好的,你听我回音。”这是肯帮忙的表示;“好的,我替你留意。”这是没有把握的表示;“好的,就如此办吧!”这是完全接受了;“好的,以后再谈吧!”这表示不肯接受;“好的,待我研究研究。”这是原则上可以同意,办法还须讨论;如果他说“好的,我替你想办法。”这是肯负几分责任的表示。你只要细细体味,便知道此次说话是否成功了。老于世故的人,往往不肯作露骨的表示,很容易使你误解他的真意。

你对人回答,也要思索再三。认为对的,就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回答他:“这个问题很难说。”自认为可以办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不敢肯定。”自认为办不到的就回答他:“这件事太困难了,恐怕没多大的希望。”总之,不要说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欢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须留有回旋的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回答:“待我考虑后,再答复你吧!”或者说:“待我与某方面商量后,由某方面答复吧!”前者是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数是婉言拒绝。如果对方唠叨不止,你不愿意再听下去,也有几个方法可以应付,你可以乱以他语,乘机谈谈别的事情,转移谈话目标,也可以说“好的,今天谈到此处为止”,然后立起身来,说声:“对不起,再见!再见!”他自然会中止谈话,离开你那里。

人与人之间好感难得,恶感易成,所以与人对话,必须谨慎。当然知己相聚,上下古今,东西南北,兴之所至,无所不谈,不必有所拘束,但是谑浪之谈,也不宜过度,否则一言误会,感情便会产生裂痕,这就不可不防、不可不审慎了。 Nvx0FPefwBlsCQNaF3BJ2apG25RkFgcNg6jpLeB6kNeIldVUUGW6nUBN2GnWvUJ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