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好心有好报?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绝对化要求偏误: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苛求

玛莎在礼拜天学校(免费学习圣经知识的学校)学习,上课时她举手发问道:“如果我是个好姑娘,将来一定能到天国吗?”

“是的,当然能到天国。”负责教课的老牧师说。

“那我的猫呢?它能跟我去天国吗?”

“不能,我的孩子,猫没有什么灵魂,它不能到天国去。”

“那我院子里的那些奶牛呢?它们能到天国去吗?”

“不能,我的孩子,奶牛也不能到天国去。”

“这就有点麻烦了,这样的话,我就必须每天到地狱里去取牛奶喽!”

在玛莎的意识里,她认为自己每天一定要喝牛奶——由于产生了这一绝对化认知倾向,导致玛莎认为即使去了天国也伴随着一些不如意。

关于负面情绪的发生源问题,心理学家们认为多是由不合理认知模式所引发的,其中“绝对化要求”便是不合理认知模式的特征之一。

所谓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友善地对待我”“生活应该符合‘好人有好报’的法则”等。当产生这种信念后,人们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特定规律,它们并不会对人的意志作出妥协。

比如,对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他很难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同样,“好人有好报”的理论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求证。因此,当某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得非常负面,感到周围的一切都让人难以接受,从而由于难以适应而陷入情绪苦境。

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固有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事情的发展不会完全按照个体的要求进行,会出现与个人的要求相悖甚至反差很大的情况。

在很多人看来,“好人有好报”“好心有好报”“我对你那么好,那你就应该也对我那么好”。只是很遗憾的是,答案是未必。也就是说你对对方好,但对方不一定对你好。这个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你认为的对对方好,对他人而言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他人并不需要,再上升点说你认为的好,其实在对方眼里看来是不好,因此对方自然就不大可能对你友好了;另一种是你的确对对方好,这个人心里也明白,只是很可惜,忘恩负义的人还是比较多的,这时,你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回报,这也是正常的。

“你必须”“你应该”“事情必须”“事情应该”,这都是以自我中心,苛求他人、控制他人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也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权力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最多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某一个人所能决定或改变的,我们只能去面对、接受,以及通过调整自我积极地去适应。 VBo35r5yJuY2j1wJeD64Lu9p+cJ0thXrdl/uoAenKVeBZ1nTOnw3HUEeP6lazhp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