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为什么明知自己说错了,却还是将错就错

合法化效应:公开的观点更难以改变

一位能言善道的牧师在教堂内歌颂造物主的伟大。牧师结束讲话后,他向在场的信徒们发问:“你们有谁敢说天下有哪件事物不是造物主最完美的杰作?”

牧师静待回音。片刻的沉静后,一位坐在教堂一角的驼背缓缓站了起来,他向牧师请教:“依您看,我这个驼背怎么样?”

牧师不假思索地赞叹道:“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完美的一个驼背,不论在曲线还是造型方面,都堪称是上帝最完美的杰作。”

相对正常人的体型而言,那名驼背的信徒显然不是造物主完美的杰作,但是牧师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得不以狡辩的方式赞美了驼背。

牧师的说话方式暗合了言语心理学与批评心理学中的“合法化效应”。

公开化效应,也叫合法化效应,是指与在公众面前没有公开讲出来的观点相比,一个公开的观点更难以让观点持有方改变的现象。

西方心理学家阿希是最先对这种现象做出研究的心理学家,他在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者在一开始就说出了与团体的观点相对立的意见,即使后来团队对某一个客体做出了正确的评价,被试者也仍然倾向于捍卫自己的意见。其后的多次实验表明,一种观点在被公开地说出后,往往就会合法地得到加强,不论客观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点持有方也很难改变自己既有的主张。

另一名西方心理学家杰拉德曾就此提出过一个假设,他的观点是,一旦某个被试者对团体的意见持相反的立场,哪怕后来团队做出了正确的评价,被试者也不会改弦易辙,仍然会站在团体的对立面,千方百计捍卫自己的观点。杰拉德给出的解释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个人已经公开采取了与团体相反的立场,这便迫使个人不得不坚持到底,甚至不惜故意刺激团体,说一些明显错误的评价意见。

合法化效应已经在许多实验中得到了证明。研究者发现要让被试者改变他们所隐蔽的观点,要比让他们改变那些合法化了的、在社会面前公开说出自己的观点容易得多。可见,观点合法化势必加强一个人的定式。一个人的定式和观点在社会公开后,势必会加强这个人维护既有主张的信念。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合法化效应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出于维护自尊心的需要。维护自尊心是人自发的举动,一旦自尊心受到破坏后,人们便会千方百计地对其进行维护。一个人说错话、公开表达某一观点后,即使后来知道自己的观点错了,与群众或周围人不同,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也会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并尽力使其合法化,自圆其说。可见,一个人为了不失自尊心、不失面子,就会产生“合法化效应”。

其二,受到了虚荣心的操纵。有些人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明明知道这个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在随后的日子中,也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他便会百般狡辩,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一些地位较高的领导人物更易发生“合法化效应”,笑话中的牧师便属于此种情况。

其三,如果在公开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在场的人数较多,尤其一些重要的、可对观点表达者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场时,也会导致“合法效应”的发生,因为观点表达者常会避免为大众留下前后不一的印象。

对于已公开的观点,人们为了不失其面子,为了虚荣心得到满足,为了维护自我的良好形象,就会不顾一切地固执己见,使错误的观点合法化。这种公开化、合法化的做法,使其观点更加巩固。 ijFSdxiTdOq9xdM0/xI9ku2HDp5wgXLP3pfz24X4u7564Y+SUpZRQoAVhcnk3v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