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写了《内创业革命》,几乎所有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内创业究竟是什么,它跟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间有关系吗?”,也有人质疑:“内创业既不符合人性,又不符合商业常识,长久不了……。”我想了很久,最后总结出十个字来解释什么是内创业:用创业的壳,做企业的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企业不是为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只有站在企业角度而不只是创业的角度,才能看清内创业的本质。
那么,内创业能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呢?至少有8个,正好形成一张解惑图(见图1-1)。
这张解惑图的价值在于:企业可以用它诊断哪些问题能够通过内创业的方式解决。
内创业激发内部活力。 难道传统的方式不能激发活力?当然可以,但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当公司出现“大企业病”而丧失活力时,传统激励手段越来越难以激发内部人员的活力,因为现在员工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发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激励。内创业恰恰是这样一剂释放人员活力的猛药,让那些不思进取的员工,由一颗任人摆布的螺丝钉变为独当一面的创业者,谷歌、3M、微软、丰田、中国联通、中国造币总公司等皆是如此。
图1-1 内创业解惑图
内创业留住优秀人才。
人才大量流失是当代老板心中无法言说的痛。任正非曾经说过,“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是人才本身,而是企业保有和培养人才的能力。”芬尼克兹老板宗毅之所以写出《裂变式创业》
一书,就是因为被内部一个掌握80%客户资源的经理辞职出去创业并做同样的事“吓到了”——你不留住他,他就成为你的竞争对手,这群人成为老板们最怕的人。很多老板转换思路,你不就是想做事想创业吗?好,我给你提供平台,让你在企业内部创业,这其实是用一种低成本的手段留住了优秀人才。
内创业推动企业转型。 当今企业都在讲转型升级,但大量企业并不知道该往哪转型、怎么升级,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不断试错才可能找到新的方向。传统的并购、内部研发、产学研联盟等转型方法成本高、风险大、效率低,怎么办?一个可行方法就是内创业。很多人看不懂海尔的海创汇和“小微创业”,其实它就是一种让全球创客为海尔寻找未来出路的转型升级新方法。除了海尔,美的、TCL、长虹等家电巨头也都在推动内创业。
内创业让主业快速发展。 快速发展是中小企业的本能。餐饮业传统的扩张方式就是连锁加盟,但加盟后往往会出现品质控制难把控、运营模式走样、文化价值观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西贝莜面探索出一种用内创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新方式:在全国各地设立创业分部,让后厨或店长去各地开店,并给予他们40%的股份。依靠这一方式,西贝莜面迅速从一家内蒙古自治区的乡村小店成长为拥有43亿市值的餐饮集团。当传统发展方式失效时,中小企业的老总们不妨考虑一下内创业。
内创业转化技术优势。 很多企业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却缺乏足够的人手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于是会让一些外部创客到企业内部来推动技术孵化和产业加速,这是一种利用外部创客实现内创业的新方式。大唐网络的“天天系”项目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来的。这对企业有个重要启发:除了在传统封闭的内部研发体系、产学研合作,还有一种新玩法,就是通过内创业实现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内创业打造统一战线。 很多企业都在打造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传统方式是让不认识的外部人当自己的盟友,但这种方式弊端明显:由于忠诚度和文化认同感不强,加盟企业对盟主企业的运营模式不能真正了解。正是因为碰到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让内部人用内创业的方式去打造统一战线。万科在确立“城市配套服务”战略后,让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辞职创业,做自己的配套服务商,保留内部EP积分并给予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内创业提升品牌形象。 有一些企业很优秀,终端消费者却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是中间商;还有一些企业规模很大,但因为缺乏创新活力,所以在消费者心目中一直是传统企业形象。于是,这类企业会通过用内创业的方式,专门针对终端消费者提供新产品,或塑造一种鼓励内部员工创新的文化,以此提升和丰富自身的品牌形象。长沙远大中央空调通过文化创意的内创业,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液晶面板生产企业京东方通过内创业做电子智能相框iGallery,扩大了企业在终端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内创业营造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绝不是一句口号,但要真正落地并非易事,发布文件、领导讲话、简单模仿等都很难“造”出创新文化。内创业的优势,恰恰是给企业内部人员提供了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让创新落地,单这一条就足以调动人性最深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的创新文化。国内外企业如谷歌、3M、微软、思科、阿里、腾讯、华工科技、航天科工二院206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等都在用内创业营造真正的创新文化。
综合考虑上述8种内创业可解决的问题,足以让人明白:内创业就是用创业的壳,解企业的惑,做企业的事。所以,内创业不只是创业,如果只把它看成创业,就小看了它;但如果只把内创业看作企业运营手段,又看偏了它——内创业就是在创业和企业管理之间的一种巧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