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创业触发模型

说了这么多,究竟该如何判断是否触发内创业?企业可以遵循下面三个步骤。

步骤一:测评“人才-技术-业务”弹性

分别测评企业的人才发展弹性、技术发展弹性和业务发展弹性,只要这三个条件中有一项达到了触发点,就可以考虑启动内创业,比如人才流失严重或严重缺乏活力。当然也会出现有两项或三项条件同时达到内创业触发点的情况,此时就更要考虑启动内创业。

步骤二:判断组织适应性大小

判断组织的适应性大小:如果是内创业中性化组织或内创业适应型组织,则推动内创业的阻力相对较小,企业在组织体系、人力资源、文化、激励等方面做适应性调整即可;如果是内创业排斥型组织,则推动内创业的阻力很大,需要企业自上而下花费大力气进行变革。要攻克这个要害,关键还在于“一把手”的认知、胸怀以及决心,到底该怎么让一把手推动这事,可以参见第3章“创业三大启动条件”。

步骤三:决定是否触发内创业

根据“人才-技术-业务”弹性(HTBE)和组织“适应性”(OA)的大小比较:如果HTBE大于等于OA,则要触发内创业;如果HTBE小于OA,则难以触发内创业。

上述三个步骤可以用图2-1的内创业触发模型表示,也就是内创业触发模型。

图2-1 内创业触发模型

[内创业触发模型:芬尼克兹实例分析]

第一步:分析“人才-技术-业务”弹性

芬尼克兹是宗毅和张利在2002年合伙创办的空气源热泵生产销售公司,创业两年就遇到个大麻烦——有一名掌握了公司80%销售业务的销售高管突然离职,另立门户做了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企业,把生产部部长和技术骨干一并挖走,带走了公司的客户资源,从曾经的好兄弟变成残酷的竞争对手。这个突发事件让宗毅意识到,“对于这种想创业的员工,你给他再高的工资也没有用。”运用内创业触发模型分析,就是芬尼克兹原来的“人才发展弹性”较小,难以满足想创业那部分员工的需要。

第二步:判断组织适应性大小

为了把内部人流失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宗毅决定做出彻底改变,进行组织上的调整、寻找制度上的解决办法。芬尼克兹属于民营企业,组织调整和制度变革的阻力小,宗毅和另一位合伙人也达成了一致意见,要强力变革,“我当时想,既然大家都想创业,有能力创业,那我就在芬尼克兹内部打造创业平台。”

第三步:决定内创业落地实施

宗毅效仿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在芬尼克兹内部搞创业大赛。有创业能力和创业心态的员工可报名参加创业大赛。创业团队不拿干股,用真金白银投资。母公司其他高管和员工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德才兼备的创业团队。胜出者组建独立核算的项目事业部。母公司按照创业团队投资金额的2倍,用真金白银配资。项目事业部销售突破2000万元,可组建独立公司。

第一个内创业项目“鑫雷节能”启动后的一年,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00%,这极大激发了员工们的创业热情,大家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关注内创业。此后,宗毅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新项目的股份,明码实价,让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自愿入股。这样,企业前途与员工利益绑在了一起,而且由于项目收益每年翻倍成长,员工都获得了很高的回报,芬尼克兹也渐渐形成了内部创业的氛围。 uOYe01zfWKbl2lKwdVEEl+Jo8MrCvanUfU7DjdOaIBe6XHGDyKCkBBsg35HT1Q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