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技术遇上“拦路虎”

判断内创业时机的第二个重要标准,是看企业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是否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原来的研发创新方法能否取得预期成效。一旦出现四种不可控的技术“拦路虎”,企业就要引起警觉并采用内创业的手段。

1.警觉四种不可控的技术情况

一是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或产学研合作等传统方式成本越来越高、效率却越来越低,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位国企研究院的负责人曾大为不解地说,“以前我们认为每年科研项目立项的模式运行得很好,后来却发现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每年投入大笔钱,但科研人员也没有太大积极性,真正能应用到产业当中、有价值的成果非常少,好多课题根本不出成果”。

二是内部技术资源一直“睡大觉”,要么缺人转化,要么有人但没动力转化,宝贵的技术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一家拥有较强技术积累的企业一直想把内部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但最大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缺人,因为大批优秀的内部员工都被外部竞争对手挖走,所以只好找外部创客到企业中进行孵化。

三是外部并购新技术的成本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外部技术供应商开始封锁技术来源,技术获取难度变大。中国企业被国外厂商进行技术封锁由来已久,尤其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开始新一轮技术封锁,直接从外部获取高新技术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会倒逼不少曾经习惯于“拿来主义”的企业运用内部力量突破技术封锁,内创业正是一种新的技术研发突破方式。

四是新技术剧烈变动导致未来技术发展轨道不确定,企业一旦选错技术方向则损失巨大,技术试错成本过高。某国际领先的大型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就说过,“我们现在最怕的是投错技术方向,因为一投就是几个亿砸进去。一旦失误,这些钱就全都打水漂了。所以我们现在让内外部的创客去试错,让他们找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再跟进。这种方式的成本低,机动灵活。”

2.测评企业的“技术发展弹性”

当传统方法难以高效顺利推动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时,企业的技术创新边界受阻,正是内创业可以发挥作用之际。决定是否内创业,企业需要对“技术发展弹性”进行测评,一旦测评分数超过警戒值,就应该考虑触发内创业。

所谓“技术发展弹性”,是指企业的技术发展边界能到达的范围和程度。

技术发展弹性大: 如果传统方法能让新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顺利实施,那么这个企业的技术发展弹性就大,按照以往的套路就能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技术发展弹性小: 如果传统方法失效,企业的新技术研发和技术产业化遇到瓶颈,那么企业的技术发展弹性就小,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来推动技术发展。

企业可以用如表2-3所示的量表测评企业的技术发展弹性,如果最终得分超过3.5分,就认为达到技术发展警戒值,可以考虑采用内创业的手段。

表2-3 技术发展弹性测评量表

注:①由企业(主要是技术研发部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主观打分,单选;

②计算分数时,采用算术平均值结果;

③如果综合评分结果大于3.5,即认为达到技术发展弹性警戒值。

资料来源:作者编制(2018) uOYe01zfWKbl2lKwdVEEl+Jo8MrCvanUfU7DjdOaIBe6XHGDyKCkBBsg35HT1Qk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