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普利街,老济南们一定会告诉你:它是济南近代变化最大的一条街巷。300多年前,此处只是一个柴火市,随着柴火市的发展,逐渐有人在这里建房居住,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巷,故而人们就以“柴火市”为名,将此街称作“柴家巷”。明崇祯六年(1633)《历城县志·建置》载有“三元宫,一在杆石桥内,一在柴家巷。”明崇祯十三年(1640)《历城县志·建置考》(清康熙六十一年刻本)上也载有“柴家巷”这个街名。当时的柴家巷是一条僻静的、人流稀少的小街巷。它同周边的郝家巷、冉家巷、券门巷、剪子巷等被称为“西关八大巷”。清咸丰年间(1851—1861)修筑圩子墙时,将柴家巷与会仙桥间通道堵死。光绪三十年(1904)济南开辟商埠后,为便于城区与商埠间的交通,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原西圩子墙永绥门(杆石桥圩子门)和永镇门(迎仙桥圩子门)之间、柴家巷西的圩子墙上又增开了一道“小门”,取名为“普利门”,会仙桥也随之更名为“普利桥”,而位于普利门内的柴家巷身份陡然一变,经拓宽改造后,改称为“普利大街”,故而民国十三年(1924)《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上就明确地记载着:“柴家巷,今称普利街。”
普利大街开街之初,虽然只是一条长400米、宽7米的街巷,但是,由于它西接商埠的东西主要干道——经二路,东经估衣市街与老城西门相通,很快就成为往来于旧城与商埠间的“黄金通道”,变成了老城区与商埠之间的繁华商业区。不少看好这个生财宝地的旧城老字号、商埠新店以及天津、青岛等地有远见的商家纷至沓来,在这条街上建立商号、作坊或设立了分号,普利大街一时成为“寸土寸金”的宝地。
最早在这里开设的店铺是清光绪元年(1875)陕西人开的“恒兴漆店”,它开创了济南化工商业之始。民国初年(1912)以后,是普利街最兴盛的时期。这里是商家云集,店铺林立。廖隆昌瓷器店、鸿祥永布店、老茂生糖果庄、泰康食物店、大生东杂货庄、普华鞋店、大同药房、永兴扬银号等相继开业。草包包子铺也在20世纪40年代由西门太平寺街迁于此。许多年过古稀的济南人至今还在念念不忘的是,那时这条街上的赞玉堂药店自制的“膏丹丸散”声誉颇高,颇受老济南们的认可。赞玉堂的对面,当年便是规模甚大的大同西药房,能与这样的对手面对面抗衡,没有独门绝活是难以立足的。除赞玉堂、大同西药房以外,普利街当年还有家名气更大的药材老店——厚德堂,该店是名扬海内的天津厚德堂的分号。20世纪30年代,厚德堂的传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专治妇科各种疾病的中成药“百草丹”。该药问世后,由于疗效显著,当时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20世纪30年代的普利街
在赞玉堂西邻是大生东杂货庄,它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是主营纸张、糖和海味的百货店。当年这里出售的海参、鲍鱼等名贵海产品以货真价廉而著称。20世纪50年代,大生东杂货庄改为中东旅社,现在则变成20多户人家共住的大杂院了。
在普利大街上值得提及的,还有1923年设立的济南裕兴颜料商店,该店在五柳闸设厂生产硫化青梁料“生生牌”煮青,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土靛和进口染料,行销近半个中国几十年,成为山东乃至中国最早的大型化学染料厂家和经销商。此外,还有一家糖果庄老号——老茂生,它在20世纪30年代是济南糖果业中的佼佼者,独领风骚达半个多世纪,可惜后来因经营不善,于20世纪90年代停业。
当时普利街街道的建筑风格介于老城的传统与商埠的现代之间。那些新兴的民族商业者所创办的店铺,其建筑吸收了商埠区的外来风格,拱廊、拱券、门窗等建筑手法运用娴熟,水刷石墙面、水磨石地面、钢结构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也较广泛,沿街多为二层楼房,几乎全是西式风格。而廖龙昌瓷器店、赞玉堂中药店等几座中国老传统的店铺还在沿用明清时期古老的建筑风格。
那时除了商号企业外,许多机关、团体和公益事业单位也坐落在普利大街上,如1928年设立的西关商业公所警察分局等。20世纪30—40年代,街上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多,每到节庆日,踩高跷、扭秧歌、说书、唱戏、玩杂耍等都要到这条繁华的街道上来,非常热闹。
《普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