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林炳钊:
南门兜

昔日,福州民间流传着《进京路引》。其中有一段是:“……斗中街一派做头梳,月片池中铜钴店,闯过南关一座城(就是现在的‘南门兜’)。安泰榜眼坊一座,南街七巷双门前;双门前三狮朝五虎,环进抢珠左边路,到任桥过总督口,鼓楼顶悬挂时辰睥(即今‘鼓楼前’)……”

“南门兜”位处福州市区中心。据记载,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闽王王审知又把罗城向南北两端延伸,北端在今屏山东麓,南端从安泰桥的利涉门扩展到今天的南门兜,把于山、乌石山也纳入城中,因而,将罗城夹在中间。当时福州城呈为“满月形”,节度推官黄滔的《万岁寺》诗中有“新城似月圆”之句。

当夹城建成后,南城门(今南门兜)设两城门、八暗门。当初称“登庸门”,后唐长兴二年(931)王延钧改为“闽光门”,宋景德四年(1007)知州严辟疆又改名“宁越门”。元代统一后,下诏隳毁福州城墙,明洪武四年(1371)重砌石城,称为府城;明末起了防御倭寇入侵的作用。当时在石城之外,又于南城外再加上一重半圆形瓮城,亦设门,可关闭,所以,人们叫作“瓮城”。相传,当时瓮城与石城规定同开同关,但有些群众因赶进瓮城却不及进石城,被关在其中,欲进不得,欲退不能,无奈何要熬到天亮,方能进城。所以,福州民间俗语叫作“关在瓮城中”。

1842年福州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后,城郭还没有大变迁。辛亥革命后,随着战争现代化,城墙已失了防御作用。为了发展城市交通,福州开始拆毁城墙、筑成环城马路。1928年秋兴建马路,从城内鼓楼起向南延伸到台江万寿桥、中洲,直至仓山观音井一带,南门兜成为福州市区交通主干线,环岛中植有绿荫如盖的榕树,欣欣向荣,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

《“南门兜”与“鼓楼前”》

9787503497100_0-Part01-1.jpg

从仓山看福州城

9787503497100_0-Part01-2.jpg

民国时期南门兜附近 uco9ixCbKBa0+Qn2EfrjBZCXC/WsigggBJEc8muzO7d9k4eW82cfJAO39Iuqo/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