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市解放中路西侧、东西走向的陶街,是因500多年前明代的陶成、陶鲁父子而得名。
《明史》载:陶成,字孔思,广西玉林人。明代永乐间中举,历官交趾凤山典史、广东布政参议、浙江佥事进副使。值处州农民起义,陶成战死。朝廷追赠他为浙江左参政,录其子陶鲁为广东新会县丞。
陶鲁字自强。任新会县丞时适广西瑶民起义,攻陷高、廉、肇、惠等州。香山(现中山市)、顺德、新会等县农民也群聚响应。陶鲁召集新会绅士说:“贼气欲吞我城,不早备必陷。汝等能率子弟捍御乎?”士绅们说:“能!”于是筑堡寨、修甲兵、练技勇。故陶鲁被擢升广州同知,家人亦从玉林移居广州。明成化二年(1466)陶鲁又随粤总督韩雍征大藤峡农民军、立“战功”,再升官为广东按察副使,官领新会、阳江、阳春、新兴等“岭西道”。有“三藩岳伯、父子忠勋”及“陶三广”等“称誉”。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广东(尤其是新会)士绅为其父子建“忠勋祠”于广州忠贤坊后街,清代建内街时称“陶街”,保留至今天。
《陶街街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