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3章 |

忘掉想象中的完美孩子

现实始终美好。是我们充满压力的想法,使之变得扭曲。

——拜伦·凯蒂

伊莱·芬克尔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列出统计数据说明父母生育子女之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人们汇报自己前一天在16项活动中(工作、通勤、锻炼、看电视、吃饭、社交等)体会到的情感。其中育儿为他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几乎超过了除工作之外的所有活动。育儿几乎要比任何一种活动都更加令他们感到疲惫。”

很可怕,不是吗?原本充满乐趣的亲子关系为何会变成这样——深情快乐的亲吻和拥抱都哪里去了?芬克尔的文章读来令人难过(他还援引了另一些统计数据,说明成为父母后患上临床抑郁症的情况有所增加),这篇文章促使我在Facebook主页上,以及与美国全国各地的家庭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谈话。只有承认自己面对生活(包括养育子女)的矛盾心理,才能找到我们自己的方式去拥抱生活。

虽然这篇文章意义重大,但也会带给读者一种感觉,为人父母就要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需求,会带来很大压力,而且完全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明。要面对十八年的不眠之夜、财务压力,以及做爱的机会减少,这一切对人完全没有吸引力。虽然我从来不认为仅仅改变心态就能缓解焦虑,但我相信,如果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始终抱有负面的看法,这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益处。事实上,养育子女真的十分艰难。如果要求自己坚持不切实际的行为标准(始终保持耐心,千万不能暴躁),只会进一步加剧芬克尔提到的抑郁问题。

育儿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满怀爱心地准备了非转基因的有机炖菜作为晚餐,然后你的孩子提出要求:“我想吃黄油意大利面!”一切都混乱不堪。摸摸沙发垫下面,天知道你会发现什么腐烂的食物。一切都令人筋疲力尽。一位母亲告诉我,她毕生最大的愿望,仅仅是不受打扰的一夜安睡。

虽然我们希望有节奏地走过育儿生涯,让照料和喂养孩子的责任不再抹杀我们自己的个性,也不再无视自己的需要、情绪或愿望。我们期盼能空出几个小时的时间用来读书,或者希望上洗手间时孩子不要在旁边看着。当然,我们有时也会感到焦躁,有时也会失去冷静。偶尔乱发脾气,事后又追悔莫及。这就是现实生活。而 应对这一切的秘诀,并不是彻底赶走不愉快的经历,而是与之和平共处。 2kLCNcfsZKuGMQkYJV6exOoSGEBvlIvZeb3l1stuqqkakXsA2CpmBEp6esZwDT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