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识别你为人父母的消极行为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你为人父母的消极行为。读一读下面的清单,检测你表现出来的为人父母的消极行为。

( )吼叫

( )引发内疚

( )嘲笑

( )跟别的父母说闲言碎语

( )讽刺挖苦

( )刺激挑衅

( )打骂

( )撒谎

( )忽视

( )威胁

( )唠叨

( )贬低

( )说教

( )扔东西

( )打断

( )否定感受

( )羞辱

( )不耐心

( )停留在过去

( )不现实的期望

( )批评

( )过于严厉的后果

如果你检查出上面的许多行为你都有份,也不要太难过。我们为人父母的并不是圣人,当然会犯错误,会表现出一些负面的教养行为(有的表现得更多)。做出上面的任何行为都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对你们的亲子关系来说,一些行为比另一些更具有破坏性和杀伤力。

吼叫和打骂 没有什么比吼叫和打骂行为更会让孩子产生叛逆行为的了。当你对孩子大喊大叫,而且大打出手时,你的情绪处于失控状态,你会把孩子当作出气筒任意发泄胸中的怒火。这会带给我们什么生活教训呢?说实话,我们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大喊大叫过,我也不例外。甚至对早已过去的几件小事情,我也会紧紧抓住不肯放手。我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难为情。我想让你意识到,当我们对孩子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时,其实我们是在欺侮自己的孩子。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你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冒犯行为,事实上这只是暂时的停止。从长远看,你却是真正在助长孩子的叛逆行为和挑衅行为。与打骂相比,越来越多的吼叫则是父母问题中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消极行为。第3天的计划会帮助父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大喊大叫以及如何停止这些消极行为。

批评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批评孩子,请马上停止。批评意味着你对孩子的想法、体验感受、观点和他们的自我价值是持否定态度的。孩子常常会把这些批评当作对他的贬损。贬损包括骂孩子、嘲笑孩子、评判和责备孩子。这些做法确实会伤害孩子,事实上就是如此。贬损对亲子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而且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被父母打压的孩子,经常会有被拒绝和不被爱的感觉,会觉得特别无助。

当然,你应该对孩子的行为或他所做的事情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而不要批评孩子本人。

唠叨 唠叨意味着你反反复复地对孩子说一些你已经说过无数遍的事情。我接待过许多孩子,他们坐在我的办公室里,耷拉着眼皮和耳朵听他们的父母谈论他们,而父母并不是在和他们进行对话,只不过是在唠叨。俗话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你在对叛逆孩子唠叨个不停时,结果肯定就会是这个样子。当你要告诉你的孩子什么事情时,讲一次就足够了,最多两次,用不着反反复复地说。唠叨会让孩子拒绝倾听,变得更具有防范性,或者变得厌烦。从今天开始,一直贯穿于整个10天计划之中,我会给你提供许多策略和例子,告诉你如何用不着唠叨孩子,他就会听你的。我的计划会帮助你与孩子达成一致,改进你们亲子关系的质量,让你成为有效能的父母。到时你就会看到,如果孩子觉得与你关系亲密的话,他极有可能遵照你的要求,去做他本来要做的事情。

打断 打断孩子是教养问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当你的孩子说话时,你应该给他机会,让他把话说完,然后再说你想说的。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如果孩子觉得他们说话总是被打断,或他们没有机会说话,就可能慢慢变得不与父母进行交流了。

停留在过去 一旦一个问题或冲突已经得到解决,就不要再提起。应该允许孩子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开始。喜欢翻旧账的父母,等于是一长段时间都在对孩子的过去耿耿于怀。这对孩子、对自己来说,都不是件好事。其实,孩子需要知道,一旦一件事情得到了解决,这件事情就成了过去,用不着总是去追究。

引发内疚 某些时候问一问你的孩子,如果处在你的位置或其他人的位置,他会有什么感受,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就是在走极端了,就等于是让孩子觉得非常内疚,为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而内疚。父母用内疚来控制孩子,会引发孩子疏远自己的危险。我的一个来访者叫罗英,她过去经常用这种方式来管教她14岁的儿子小罗,因为邻居发现小罗抽烟。在10分钟里,罗英连珠炮式地说出“我觉得现在邻居知道了我们的问题,我简直无地自容到了极点”“难道你没有意识到你是在损毁自己的信誉吗”之类的话。小罗被激怒了,而且大发雷霆。这个时候,我引导罗英暂时把她那受伤的自我放在一边,要她给儿子真正需要的:支持与理解。罗英使用了冷静的、坚定和非控制的方法,这也是我在本书中教你使用的方法,让小罗对她敞开心扉,坦诚如何才能应对那个拉他下水的同辈压力。他们不断地沟通交流,最后,小罗离开了他那些对抽烟感兴趣的问题同伴。

使用尖酸刻薄的挖苦 如果你说出来的话并不是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你说的话与你在说的口气相反的话,那么你就是在讽刺挖苦人了。比如,当你的孩子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时,你说:“哦,你可真是聪明啊。”使用讽刺挖苦非常伤孩子的心。讽刺挖苦是父母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的一大障碍。

说教 当父母跳出来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想出具体解决办法采取行动时,就是在进行说教了。当众指挥和控制叛逆孩子,我敢保证,他绝对不会听你的。而且极有可能,他会反其道而行之。你总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会认为他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些孩子最终会认为父母不信任他们。他们会讨厌父母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之类,结果就是拒绝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

威胁 威胁孩子,特别是威胁叛逆孩子,一点儿效果都不会有。事实上,威胁常常会让孩子感觉无能为力,并怨恨他们的父母。对于叛逆孩子而言,威胁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撒谎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撒谎,比如避免谈论令人觉得浑身不自在的性问题,你也不应该撒谎。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你的孩子坦诚相待,持开放心态。这样做会鼓励你的孩子对你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一般都能觉察到什么时候父母对他们是不真诚的。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信任他们。

过于严厉的后果 正如我会在第6天中进一步讨论的那样,过度约束或过于频繁地施加后果通常会恶化叛逆孩子的行为。虽然严厉的惩罚措施(如过高的基准线或取消特权)可能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最后的结果也许是,孩子极可能会产生怨恨,会感到内疚,会觉得羞耻,会引发好战心。他甚至会感到绝望,因为他达不到你的期望。还可能有的麻烦是,孩子通常会对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后果严重的惩罚策略产生一种反应——这会加强他们的负面行为。他们通常也会否认自己在冲突中所起的作用,或是否认问题行为产生的影响。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样,用恰当的纪律约束孩子(采取教练的心态),以此管理孩子的叛逆行为,比给予过于严厉的后果惩罚要有效得多。我会在第6天中将惩罚与纪律约束的差异进行说明。

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你的孩子告诉你他有什么感受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千万不要轻视孩子的这种感受。比如说,如果你认为孩子输掉了一场足球比赛时“不应该”觉得伤心,你可千万不要这样说。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说一些支持性的话,比如“我知道你真的非常想赢,可是有时候失败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于4~6岁的孩子,你可以用更为简单、具体的词语。(如,“爸爸和我会明白,你的小兔子死了你很伤心。”)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时,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作为父母,在孩子表达感受时,表达你的理解,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一件特别漂亮的礼物。作为叛逆孩子的父母,理解真的非常重要,所以我在下一章中会专门探讨这个问题。

上面描述的所有消极教养行为,都可能增加孩子的叛逆行为。说“我绝不会再做这样的事情”太容易了,但是孩子还会旧病复发。其实也可以有例外情况发生的。当你表现消极时,就等于是在向孩子示范消极行为。

许明,一位单亲爸爸,最近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在应对13岁儿子安安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明称自己是“旧病复发的犟驴”。他有过在家里和足球场上向儿子安安大吼大叫的经历。许明不用批评的方式已经好一段时间了,他与儿子在建立良好的关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可是有一天晚上,当安安和许明出席一个足球颁奖会时,因为安安领奖时没有抬头,许明批评了儿子安安。我耐心地劝导许明不要被自我打败了,因此他决定继续减少对孩子的控制,要对孩子更为坦诚。因此,许明走向安安,对他说:“安安,我为刚才批评你的事情向你道歉。我看到你站在那里领奖时,觉得我是你的父亲,我真是光荣!”安安后来告诉我:“爸爸现在真的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向孩子示范对自己消极行为的负责态度越强,就越能影响孩子,让其采取同样的方式。 svRN1ZoR40I/LgWVQ+nQwPziAcRhCcGyb0RDYTR65N1hqcZshx4mQa1CSsUOftp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