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统一王国的形成与发展

公元前4000纪中期至公元前2000纪中期,是古埃及王国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埃及从最初几个小王国的互相争霸到上下埃及的初步统一,给埃及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古王国时期,古埃及文明进入了其第一个发展高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稳定和繁荣的国家。古王国崩溃后,埃及进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混乱期,史称第一中间期。重新统一后的中王国继续向前发展,为古埃及进一步强大,形成帝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前王朝文化与埃及的统一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在旧石器时代,埃及就有能人在此居住。公元前6000—前4000纪,在上下埃及形成了众多先进的铜石并用时期的文化。在公元前4000纪末,上下埃及统一,进入了文明时代。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

古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从南向北贯穿于这个国家。上埃及为一个狭长的河谷地区,从孟菲斯直到尼罗河入海口为下埃及,下埃及的三角洲地区气候湿润,土地平缓肥沃,自古就是埃及的粮仓。需要注意的是,上下埃及并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文化概念,上下埃及具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王国。埃及的南部边界在努比亚,古埃及人将其称为“弓箭手之地”,此地因骁勇善战的射手而闻名。古埃及的西边为利比亚沙漠,东北边通过西奈半岛与西亚相连,西亚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古埃及文明一直与西亚地区的文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除了上下埃及的两元概念之外,古埃及人还形成了黑土地和红土地的概念。黑土地就是尼罗河两岸的黑色肥沃的土地。对埃及人来说,尼罗河不仅是运输通道,也是生命之河。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携带着大量腐败物质的河水溢出河岸,淹没了两岸的土地,等到河水退却后,两岸的土地为黑色的土壤所覆盖,因此,古埃及人称呼他们的国家为黑土地。而在黑土地两侧则是荒凉的红色沙漠,沙漠是一个不能孕育生命的可怕的地方,埃及人将之称为红土地,意思是不毛之地。从很早的时候埃及人就将死人埋葬在沙漠的边缘,因此他们逐渐将红土地与死亡联系起来,相应的黑土地就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二)前王朝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尼罗河流域的绿洲上就有居民在这里生活。新石器时代之后,由于气候湿润,在埃及几乎所有的沙漠绿洲中,都有人类生活的印迹。在尼罗河的河谷地区,埃及人也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新石器文化。他们开始栽培大麦、小麦、二粒小麦,饲养牛、山羊、猪等家畜。到了公元前4500年左右,埃及人学会冶炼、制造铜器,由此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此时,在上下埃及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系统。下埃及主要是法尤姆A文化、马阿迪文化等,上埃及主要是巴达里文化、涅加达文化一期、二期和三期。下埃及的文化系统与巴勒斯坦地区的文化联系密切,其陶器和叶片石器的形状与巴勒斯坦地区的类似。上埃及的文化系统,从考古学的角度而言,具有完整的地层序列,更具有代表性。

1.巴达里文化(公元前4300—前3700年)

巴达里位于埃及中部阿西尤特的东南,尼罗河东岸。巴达里文化约始于公元前4300年。当时的居民已定居务农,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他们种植大麦、小麦、亚麻等农作物,驯养山羊、绵羊、猪等家畜。生产工具除了使用石器工具外,也开始少量地使用铜刀、铜斧等工具,表明巴达里文化属于铜石并用文化。巴达里文化在陶器方面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烧制一种质地优良薄壁陶以及在陶器顶部染上黑色的黑顶陶,说明他们具有了比较高的制陶水准。巴达里文化时期埃及人已具有了灵魂观念,他们开始建造墓葬,埋葬尸体,同时供奉食品和用具,以供死者之用。这一时期墓葬的规模和陪葬的物品尚无明显差别,表明人们还没有形成阶级分化,仍过着平等民主的生活。遗址中发现的一些女性小雕像,表明这一时期还具有母系氏族公社的残存。

2.涅加达文化一期(公元前3900—前3550年)、二期(公元前3550—前3200年)、三期(公元前3200—前3050年)

在巴达里文化兴起的稍后,涅加达文化开始兴起。涅加达文化与巴达里文化一样,也是以著名的考古遗址命名的。涅加达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称为涅加达文化一期、二期和三期。在涅加达文化一期(也叫阿姆拉文化,在阿姆拉也发现了同一水平的文化),社会分工进一步强化,一些工匠从食物生产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专门的匠人。在陶器制作方面,除了先前流行的黑顶陶、红光陶外,还出现了白十字线陶。白十字线陶是在红光陶或黑顶陶上装饰白色或浅黄色的十字线条,多半是几何形的,极少数绘有人和动物的画面。白十字线条是涅加达文化陶器的标志。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城市。随着社会的分化,私有制也似乎开始出现。这一时期,也出土了大量圆盘形、梨子状及螺旋形的权标头,权标头在后期是王权的象征,表明此时部落首领的权威也扩大了。

在涅加达二期(也叫格尔塞文化),社会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是社会分化也进一步加深了,导致了王权的逐步形成。在涅加达一个坟墓中出土的陶片上刻画有红冠,这是后来埃及法老的王冠之一,另外一个坟墓出土的陶罐上刻画有站立在王宫建筑物上的隼鹰形象,这个造型是后来王权保护神荷鲁斯(Horus)的雏形。此外,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坟墓,如涅加达的T墓地的大墓,希拉康坡里斯的绘画装饰的坟墓,这些坟墓从其规模和装饰程度来看,应该属于王者身份的人的坟墓。涅加达文化二期的时候,在上埃及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中心:阿拜多斯、涅加达和希拉康坡里斯。与此同时,上埃及的文化开始向北部扩散。

涅加达文化三期(也叫原始王朝)的时候,上埃及已经开始步入了文明时代,形成了若干个小的城市国家,上埃及的三个主要中心继续发展。虽然三个中心都属于涅加达文化,但是从陶器上来看,存在着地方化的倾向。此时,人们逐渐发明了文字,在蝎子王I(King Scorpion I)的坟墓中,一些骨头和象牙做的小板上,以及陶制器皿和泥制图章上,出现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更加表明了涅加达文化已经迈入了文明的门槛。

3.希拉康坡里斯王的争霸及上下埃及的统一

在涅加达文化后期,希拉康坡里斯开始兴起。希拉康坡里斯位于尼罗河西岸,底比斯的南边。在希拉康坡里斯出土了代表王权的权标头、调色板等宝贵文物,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学者们大概弄清了希拉康坡里斯的王朝世系及统一埃及的过程。希拉康坡里斯的王大概有三位:卡王、蝎子王和那尔迈王。出土的有关卡王的文物不多,学术界有争议,后面的两位国王则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蝎子王的争霸活动主要体现在他的权标头图刻上。

图3-1 蝎子王权标头图刻

在蝎子王权标头上的图刻上,上栏残存的旗帜以及旗杆下部吊着的田凫和弓表明了蝎子王领导打了一次胜仗。在象形文字中,田凫代表被征服的贫民,而弓则代表外国人。有学者认为,图刻中间的植物是下埃及常见的植物,植物旁边下跪的人则代表了下埃及的居民,表明蝎子王征服了下埃及。

在希拉康坡里斯还出土了两枚比较古老的黄色大石灰石权标头残片,在这两枚权标头残片上,蝎子王既戴着上埃及的白冠又戴着下埃及的红冠,因此有人认为蝎子王首次统一了上下埃及。但没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蝎子王的确征服了下埃及,更多学者认为蝎子王未必征服过下埃及,只不过是征服下埃及的开端罢了。

在那尔迈调色板和权标头上,展示了上埃及王那尔迈对下埃及的征服活动。在那尔迈调色板上,正面中心刻画了一个高大的人物,头戴上埃及的白冠。人物上面的楔形文字表明他就是那尔迈王。那尔迈王面前,鹰神荷鲁斯牵引着被征服了的纸草之国(下埃及)的居民。在调色板的下栏有两个正在逃跑的敌人。反面上栏的那尔迈王则头戴下埃及的红冠,在四个盟邦旗帜的指引下,前去视察被斩首的10个敌人。最下栏是公牛在用角拱毁城墙并用脚踩踏逃跑的敌人,这里的公牛显然是那尔迈的化身。中间有两头脖子奇长的怪兽,可能它们代表一种邪恶的力量,但也已经被成功地控制。在那尔迈权标头上,也表明了那尔迈征服了下埃及。那尔迈头戴着下埃及的红冠,他身前的上栏刻画了牛圈及旁边的四个人举着旗帜,可能暗示这些是那尔迈的同盟国家。中栏是一个坐在轿子中的人及后面三个跳舞的人,轿子中的人很可能是女人,可能暗示着俘虏来的北方的公主。下栏是刻画了被俘获来的40万头公牛、142.2万只山羊和12万人。

图3-2 那尔迈权调色板

图3-3 那尔迈权标头图刻

马涅托在《埃及史》中记载是美尼斯统一了埃及,但在考古上却找不到美尼斯的任何考古证据。有学者认为,那尔迈就是美尼斯。根据调色板和权标头的图刻,似乎显示了那尔迈统一了上下埃及。但从早王朝政治形势的发展和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来看,很难说那尔迈“完全征服和统一了埃及”,那尔迈的统一仅仅是一个开端,是他开创了埃及统一的局面,埃及的真正完全统一是早王朝诸王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才最终完成的。

二、早王朝的政治形势(约公元前3000—前2686年)

那尔迈统一了上下埃及之后,埃及的历史脱离了史前阶段,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文明阶段,一般称之为早王朝时代,又可称为古风时代。早王朝历时三百余年,包括埃及的第1和第2王朝,早王朝是古埃及统一国家逐步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雏形期。

那尔迈建立第1王朝之后,在现在开罗以南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都城,叫“白墙”,后来希腊人叫孟菲斯。孟菲斯位于上下埃及交界之处,既可属于上埃及,也可属于下埃及,表明此城是上下埃及共同的首都,埃及是统一的国家。但由于统一的国家刚刚创建,分裂的危险一直存在,其他城市国家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因此,早王朝时期政治生活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国王与分裂势力的斗争。那尔迈的继承者是阿哈,他领导了对努比亚的斗争,铭文记载他“得到了上下埃及”。第1王朝最杰出的王是第5代国王,名叫登,他统治时间最长,大约有55—66年。他最大的成就是采用了新的王衔树蜂衔,树蜂衔意为“上下埃及之王”,表明了他在上下埃及的统治权威。在第1王朝末期国家发生了短暂的分裂,但是,很快国家再次统一,由此开始了第2王朝的统治。

第2王朝的建立者是亥特普塞海姆威,名字的意思为“两个权力和平共处”,意味着他调和了南北矛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第2王朝第6代王是帕里布森,他放弃了传统的荷鲁斯王衔,而是采用了塞特王衔。荷鲁斯代表下埃及,塞特代表上埃及,可能显示了该国王的出身不是来自希拉康坡里斯的家族,而可能来自涅加达的家族。可能他是一个篡位者,显示了埃及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第2王朝末王哈塞海姆威,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表明了他调解了两个对立的势力,把埃及最终统一在他一个人的权力之下,从而真正完成了埃及的统一大业。

经过第1、2王朝时期长期的统一斗争,最终上下埃及统一起来,上下埃及融为一体,埃及进入了一个长期伟大发展的阶段,即古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迎来了古埃及文明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三、古王国的兴衰(约公元前2686—前2125年)

古王国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包括第3—8王朝,约五百多年的时间。政治局面的稳定为埃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埃及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荣的国家。由于经济的繁荣,物质财富的庞大,古埃及人在这一时期修建了大量的金字塔,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金字塔时代。古王国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是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古典时代。

(一)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形成

“专制主义”是国家管理体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国王具有行政、法律、军事等一切方面的无上权力,实行以国王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绝对统治。在早王朝时期,埃及就采取了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统治方式,但那时国王的权力还不够强大,国家管理机构也不完善。到古王国时期,中央专制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完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

1.君权神授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早王朝时期,神化王权思想就已经初露端倪,国王的王衔里就有了荷鲁斯神和涅布提。第4王朝时期太阳神崇拜兴起之后,法老哈夫拉创造了一个新的王衔拉神之子,新的王衔表明国王的神性直接来源于拉神,是神的儿子。从第5王朝开始,古埃及的每一位国王都自称是拉神之子,表明了王族和神灵之间的血缘关系。古王国时代,不仅神化活着的国王,而且也开始神化死后的国王。从第5王朝开始,王权神化与奥西里斯的信仰联系起来,国王不仅活着是神,死后也变成了神,即奥西里斯神,与奥西里斯合成一体。国王除了本身是神之外,还具其他一些神明的属性,如胡神、西阿神和马阿特神。胡神是“权威”之神,能用语言创造事物,具有再生的神力,胡神能赋予国王创造的能力。西阿神是“智慧”之神,常常位于太阳神的右侧,西阿神赋予国王最完备的知识。马阿特神是“真理”与“秩序”女神,传说作为太阳神的女儿参与创世活动。国王具有马阿特的属性,具有维持人世间秩序的神圣职责。法老通过王权的神化和人格的神化获得了无上的权威,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人间之神。

2.国王具有最高的行政权力,建立了完善的官僚机构

古王国时期官僚统治机构继续完善,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中央和地方的管理体系。中央机构中,最重要的职位是宰相维西尔。在第4王朝时期,维西尔已经成为常设官职,具有“全国的总管”、“国王全部命令的顾问”、“国王档案书吏管事”等头衔。维西尔作为国王的助手,直接听命于国王。维西尔还兼任大法官,审判一些重大案件。维西尔手下还有大批书吏、管事、听差和卫兵协助工作。除了维西尔外,中央主要还有五个重要部分:财政部、农业部、档案部、司法部和工程部。财政部主要负责全国的财政税收,下设国库和谷仓;农业部主要负责全国的农业生产和家畜的管理;档案部主要掌管全国土地所有权的证书以及记录内政的公文书抄本,档案部的最高官职为“国王档案书吏总管”,经常由维西尔兼任;司法部主要任务是负责审判和保管司法文书,但是,重大案件由国王与维西尔裁决;工程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的土木工程,包括修建金字塔、王陵、神庙及城市的公共建筑。古王国时期,地方行政机构较之于早王朝也更为完善。此时,上埃及设置了22个诺姆,下埃及设置了20个诺姆,诺姆的最高长官为诺姆长由国王任命。古王国时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僚机构,这些机构都听命于国王,对国王负责,全国的行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国王手中。此外,法老还具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审判权。法老的敕令和口谕就是法律,人们必须遵守。全国的诉讼案件由法律任命的法官判决,而死刑则由法老审核批准,法老掌握了全国人民的生杀大权。法老还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在古王国时期,中央政府还没有常备军,因此,遇到战事由地方政府组织军队,法老统帅和调遣。法老御驾亲征也是常有的事情。中王国时期,法老开始组织了常备军,进一步掌控了军事权。

(二)金字塔的修建

阿拉伯谚语中有一句名言:“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千古之谜。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它具有神秘的能量吗?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竟形成了埃及学下面的一个派生学科——金字塔学。通过金字塔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对金字塔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1.金字塔的建造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埃及境内共发现了118座金字塔,全部位于尼罗河的西岸。相传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国王的陵墓并非一开始就设计成角锥体的形状,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早王朝时期,国王死后修建长方形的平顶砖墓,被称为马斯塔巴(源于阿拉伯语,意为凳子)。第1、第2王朝的国王都修建自己的马斯塔巴。

图3-4 左塞王修改的阶梯金字塔

第3王朝第2位国王左塞任用杰出的设计师伊蒙霍特普开始修建一种新型的陵墓。左塞认为一层的马斯塔巴太过狭小,无法体现出他的权威,于是在马斯塔巴之上继续修建马斯塔巴,最终他修成了一座6层叠加,自下而上逐渐收缩的马斯塔巴,被称为阶梯金字塔。左塞王的阶梯金字塔高60多米,底边东西长123米,南北长107米,气势雄伟。阶梯金字塔是埃及建筑史上的一次创新与革命,它首次用石头代替砖作为建筑材料,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大型的石造建筑。阶梯金字塔是向角锥体金字塔建筑过渡的一次有益尝试。

图3-5 斯尼弗鲁修建的弯曲金字塔

第4王朝法老斯尼弗鲁国王是一位伟大的实验者,孜孜不倦地试验建造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他共建筑了3座金字塔。最初,他为父亲胡尼修建了一座金字塔,该金字塔仿照左塞王金字塔,为8层重叠的马斯塔巴,该金字塔可能建造不久后就坍塌了。不甘失败的斯尼弗鲁开始再次尝试。他在达赫舒尔修建金字塔时,最初设计的倾角为54度,但修建到3/2高度时候,可能觉得设计的角度过大,无法完成,所以建筑者将倾角改小为43度,变成了折角或弯曲金字塔。之后,斯尼弗鲁在该金字塔北部又修建了一座金字塔,吸取了弯曲金字塔失败的教训,一开始就将倾角设计为43度,最终建设成了第一座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成为后世金字塔建造的典范,被公认为是第一座真正的金字塔。

在现存的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即胡夫的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蒙考拉金字塔。三大金字塔中,胡夫的金字塔最为雄伟。该金字塔现高138.75米(原高146.59米),塔基边长为227.5米(原长230.37米),占地面积约为52900平方米。金字塔共使用了230万块石材,平均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9吨,最小的也不小于2吨,推算整个大金字塔的石头重650万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之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菲尔铁塔修建之前,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在胡夫的大金字塔西南处为自己修建了金字塔,该金字塔稍低于胡夫的大金字塔,高134.6米(原高143.5米),塔基边长215.25米。由于哈夫拉金字塔修建在比胡夫大金字塔稍高的地势上,所以,看起来比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高大一些。哈夫拉除了修建金字塔外,还在金字塔附近修建了一尊由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巨大斯芬克斯,即狮身人面像。这尊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55米,如果加上匍伏在前面的两条前腿,总长达73.5米。狮身人面像象征着人的智慧和狮子的勇猛力量的完美结合。斯芬克斯的脸很可能是根据哈夫拉的面貌来雕刻的,体现了国王作为太阳神保护着金字塔。在哈夫拉金字塔的西南200米,是蒙考拉的金字塔,蒙考拉的金字塔要小得多,只有胡夫金字塔的一半,高约66米。金字塔并不是孤立的建筑,它的周围通常伴有其他小的金字塔、马斯塔巴、神庙、围墙和廊道等等,他们和金字塔一起构成了结构布局严密的金字塔群。

图3-6 吉萨三大金字塔

金字塔的建造从第5、第6王朝开始逐渐衰落。中王国时期虽然又恢复了建筑金字塔,但是从规模和质量上都无法与古王国的金字塔相媲美。新王国时期帝王谷的岩窟墓代替了金字塔,金字塔的建筑从此消失了。

(三)古王国的衰落

古王国的繁荣稳定持续了五百余年,在第6王朝末期,古王国便开始走向衰弱。第7、8王朝时,孟菲斯的国王名义上虽然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但统治地区仅限于孟菲斯周围地区,其他地区则由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贵族的统治。第8王朝之后,名义上的统一局面也不复存在,古王国最终崩溃了,埃及进入了一个混乱割据时期。

一个高度稳定、繁荣的古王国,为何崩溃了呢?对古王国崩溃的原因,学者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提出了众多观点。一般认为古王国的崩溃主要有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古王国的崩溃首先是经济上的崩溃。古王国时期大量修建金字塔,耗尽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地方贵族的实力由于取得了土地税收的豁免权而不断增长,国家的衰亡不可避免。另有学者认为,中央集权的崩溃才是导致古王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古王国初期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不断受到地方贵族的挑战。最初维西尔全由王子担任,但到了第5王朝,维西尔的职位全被贵族囊括。有些州长实力强大,竟然获得了“小王”的特权。州长职位的世袭制,使法老失去了对地方势力的控制,中央集权统治逐渐瓦解。第6王朝法老培比二世(前2278—前2184年)长达94年的统治,造成了统治家族内部继承问题上的矛盾和混乱,宫廷内部的暗杀和叛乱时有发生,进一步削弱了王权。

古王国的崩溃虽然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古王国崩溃的最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气候的原因。在古王国末期,整个西亚、北方及欧洲地区发生了大范围、长时间的气温变冷的现象,气温的下降导致了尼罗河水位的降低,尼罗河水位的降低则造成了埃及全国范围内的干旱和农业歉收,造成了古王国末期大饥馑的流行。在大饥馑中,中央政府组织涣散,地方贵族趁机巧取豪夺,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混乱,古王国稳定繁荣的局面不复存在,埃及历史进入了第一个中间期。

四、中王国的建立与发展(约公元前2009—前1650年)

古王国崩溃之后,埃及历史进入了一个地方割据时代。第11王朝的国王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历史又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史称中王国。中王国时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得以重建,经济、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埃及后来发展为帝国奠定了基础。

(一)第一中间期与中王国的建立

古王国崩溃后,埃及历史进入了一个较为混乱的时期,称为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60—前2055年),第一中间期包括第9、第10两个完整的王朝以及第11王朝的前半部分。埃及历史共有30个王朝,学者们根据这一时期是繁荣稳定还是混乱衰弱的标准把埃及的历史划分为王国和中间期。国家统一、繁荣稳定的时期叫做王国,古埃及历史共有三个王国,即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国家分裂、政治混乱和经济、文化衰退的时期称为中间期,古埃及历史也有三个中间期,即第一中间期、第二中间期和第三中间期。古王国崩溃之后的混乱时期是第一中间期。

政治分裂、经济衰败、社会混乱是第一中间期的特征,有学者归纳为:软弱的中央行政机关、半自治的行省、敌对的王朝、国内的战争、洪水的低水位、饥馑、降低的艺术标准,以及无教育,全部供给了颠倒的社会病态。因此,第一中间期又被称为埃及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代”。

古王国的首都在孟菲斯,古王国崩溃之后,在赫拉克利奥坡里斯兴起了第9、10王朝,因此这两个王朝也被称“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王朝”。这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地方性王朝,同时在其他地区也存在着一些割据势力。据都灵王表记载,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王朝共有18位王,是由阿浩特家族创建的。在第10王朝的中后期,孟图霍特普一世在底比斯城创建了第11王朝,与第10王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第11王朝第5位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时,底比斯王朝强大起来,统一战争开始打响了。孟图霍特普二世首先击败了宿敌阿西尤特,打开了北上的大门。然后,在其统治的第39年攻占了赫拉克利奥坡里斯,击败了第10王朝,完成了埃及的再次统一,埃及的历史进入了中王国阶段。

中王国包括第11王朝的后半期及第12、13王朝,约三百五十多年。中王国统一之初,国内还存在着较多的分裂割据势力,孟图霍特普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最终消灭了割据势力,完成了最终的统一。12王朝的诸王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重新使埃及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成为当时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

(二)中王国时期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重建和强化

对中王国的国王而言,重建中央集权统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解除或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孟图霍特普二世统治期间,中央政府的要职大多是由底比斯本地亲信担任。为了控制远离首都的下埃及地区,他新设立了“下埃及总督”,负责下埃及的贡赋徭役以及公共工程建设。孟图霍特普二世通过缩减诺姆长数量的方法,根除了一些坚决反对他的地方贵族势力。同时,他向各州派出大量的钦差大臣定期进行巡视,以图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第12王朝的首王阿蒙尼姆赫特一世统治时期,建立城市管理体制,每个城市设置一名市长,城市逐步成为了地方行政单位。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削弱了一些诺姆的影响。虽然一些地方势力仍然很强大,但是这些地方势力必须服从国王调遣,需要得到中央的任命。塞索斯特里斯二世时期,国王命令诺姆长将儿子送到首都接受教育,成年后在首都或其他地方任官职,这样就逐步扭转了诺姆长官职父死子继的局面。到了塞索斯特里斯三世继位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行政改革。他将上、中、下埃及各州划分为个三个行政区,“东方区”管理首都以北地区,“南方区”管理中埃及,“远南方区”管理最南边的九个诺姆。他又新设置了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上下埃及地区。在军事方面,设置了大将军,统一管理军事,掌握了全国的军事权。

中王国时期国王加强中央集权的另一个措施是扶植起了一个新兴的官僚阶层——“强有力的涅杰斯”,涅杰斯原意为小人物,属于社会底层人员。中王国的国王们提拔重用这些出身低微的人,让他们在王室和国家管理机构中担任重用职务。由于这些人没有家族势力,他们只有服从于国王,忠于国王,才能保住他们的地位,因此他们对国王特别感恩效忠,成为加强王权的中坚力量。得到重用并成为统治阶级一员的涅杰斯被称为“强有力的涅杰斯”。中王国的国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地方贵族势力被铲除殆尽,中央集权统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经济生活和对外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王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稳定,为埃及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王国的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为促进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一时期,农业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法尤姆平原的开发。法尤姆位于孟菲斯西南80公里的洼地中,海拔以下45米,本来是一片沼泽地。第12王朝的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开始对这一片沼泽地进行治理,他在外围修建堤坝来控制水流。阿蒙尼姆赫特三世则在堤坝内开垦了美地涅特法尤姆的北部和西部的1700英亩以上的可耕地。法尤姆的开发,扩大了王国的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此之后,法尤姆平原成为埃及最重要的粮仓。

中王国时代,埃及的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的发明和应用上。青铜器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青铜与铜相比,质地坚硬、锋利,青铜器在农业生产和军事斗争中都具有铜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古王国的第3、4王朝时期出现了少数的、个别的青铜制品。但到了中王国时代,青铜器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传播到尼罗河第三瀑布。但青铜器的发明和应用并没有代替铜器的使用,在中王国时代,金属物件大多数仍然是铜器。石制工具也仍在继续使用,石刀、石斧等仍是常见的工具。

农业、手工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型的神庙建筑群。第12王朝国王塞索斯特里斯一世在卡纳克建造了第一座阿蒙神庙。此后,几乎历代国王都在卡纳克重修或新建神庙,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神庙建筑群。卡纳克也成为埃及最重要的宗教圣地。第11王朝的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在巴赫瑞修建的葬祭庙也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中王国时期的海外贸易也十分活跃。在北方,埃及主要的贸易对象是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和两河流域,甚至远达希腊地区的克里特岛。黎巴嫩的雪松是埃及贸易的主要物品。在上埃及陶德地区的阿蒙神庙中发现了4箱叙利亚的“贡品”,这些贡品包括一些银器皿、爱琴海形的罐子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天青石护符。这些所谓“贡品”实际上是贸易交换的产品,是埃及与西亚甚至是爱琴海世界贸易往来的见证。在南方,埃及的贸易对象主要是努比亚地区。中王国在努比亚地区建造了一系列的军事防御工事,以保证与努比亚商路的畅通。 HH2jVrz6JG6sC+JRL8KgYuJ1e3LVl/YFTl+HhP0z4JbrpWU7Y1EDF45r90S4kY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