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足球队少帅沈祥福在去年底做出了一个精彩的决定:将北京理工大学的三名大学生招入国家青年队,出征世界青年锦标赛。
中国的运动员为国家的荣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运动员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有些项目长期落后,运动员的文化水准太低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大家的共识。中国运动员的这一状况,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形成鲜明的落差。大学,是产生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基地。我们看国外那些叱咤风云的顶级高手,几乎都是大学的在读学生,或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养并不一定能决定运动成绩,但是,文化素养与运动成绩一定是成正比的,这大概是个规律。
我们国家的大学长期来不出优秀运动员,尤其是顶级运动员,与我们的教育长期实施应试教育有关。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一切的一切是为了升学,他还会关心体育吗?他还有时间去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吗?中国的大学绝不缺乏优秀的体育人才,只是这些人才都被驱赶到一条窄窄的小路上去了。现在,国家青年队竟然可以在正宗大学生中挑选到合格的队员,这说明几年来的素质教育已经有了成效。
据说,沈祥福很得米卢的赏识。别的不论,就凭他能够把眼光投向在读的大学生这一点,就值得称道。他的这一举措,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他为中国体育的人才选拔开辟了一条新的更高层次的通道;另一方面,他的举动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可以断言,中国的大学不仅可以出书生,出学者,可以出工程师、科学家,还可以出运动员等各种各样优秀人才的时代为期不远了。
(原载于《文汇报》200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