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制定科学道德自律准则清除学术腐败,要求院士带头自律,捍卫科研净土。这份“自律准则”的要点包括:反对学术上的浮躁、浮夸作风;抵制学术界的腐败和违规行为;充分尊重学术领域中的不同意见,警惕和反对“学霸”作风;反对以院士的名望侵占他人的成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不徇私情等。
这是一份宣言,它宣告了中国科学家们学术良心的惊醒。
学术本该是一片净土。科学从来容不得虚伪。但是,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术被金钱所腐蚀,成了追名逐利的工具;我们的科学为腐败所强暴,成了名利场上的交易物。至于导师侵夺学生成绩,权威窃取后进果实的“学霸”、“学阀”作风,更是到了令人敢怒而不敢言的地步。中国学术的家园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净化,不净化不能生存的时刻。
说一句公道话,在中国,学术也许是最后一个被腐败攻破的堡垒。当权力和公正被腐败污染的时候,人们庆幸学术和科学的良心还在。今天当我们看到科学家们揭竿而起向腐败宣战的时候,我们更有理由庆幸中国学术与科学的良知未泯,为他们的勇敢和决心而振奋。
当然,拒绝腐败,战而胜之,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跨越腐败有时候甚至比跨越一道科学难题更困难。但是中国学术必须打赢这一仗,中国科学必须过这一关,否则,我们就将在世界学术和科技的竞争中被击败。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我们的科学家们终于迈出了清除学术腐败的第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学术界玉宇澄清的日子不会远了。
(原载于《文汇报》200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