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媚俗的代价

《波基与贝丝》是美国作曲大师乔治·格什温的歌剧名作,讲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善良乞丐与一位风流女子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歌剧经典,有心人把它引进国门。承办者为了吸引观众,达到最佳的商业效果,想把剧名改为《乞丐与荡妇》。周小燕教授知道了这件事,竭力劝阻。她说,现在演艺界以猎奇、庸俗、古怪“抢眼球”的做法不可取,歌剧界不能沾染此风。

不愧是大艺术家,眼力和境界毕竟不同凡响。

用庸俗甚至下流来“抢眼球”,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书名要红(流血)色(色情),片名要黑(凶杀、恐怖)色(当然也是色情),越贬义的词(如“霸”如“荡”)越好,越挑逗的暗示(如“裸”如“浴”)越佳。这种风气已经蔓延到了很多领域。

这种风气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中有那么一些人情趣的低下。他们自己“俗气”,还想把这种“气”传染给更多的人。可悲的是这些人中有一大批还是文化人,他们的社会责任本应该是教育民众,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但是他们的艺术或文化良知被金钱吞噬了,不惜以媚俗来牟利。

媚俗者自然有他们的理由:高雅离老百姓太远,不刺激他们的眼球,谁来买你的书,看你的戏?是的,眼下高雅确实还与老百姓有距离,但是我们的责任正是要用高雅去引导他们,经过我们不断的、长期的、持续的、坚韧的努力使中国的民众慢慢地也高雅起来。反之,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用低俗去迎合低俗,那么低俗将越走越低。长此以往,你的书买的人将越来越少,你的剧场的空位将越来越多,我们民族的精神将坠入深渊。

这,就是媚俗的代价。

(原载于《文汇报》2001年12月1日) TAozhCA0h7gq/jE3xjRmCYuanNdg3+Zx7G9UtcHNNYQ/p0TrYqt7Kc7qtSXOc3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